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联盟热点>> 正文

地冻天寒南疆行·川庆物探野外工地写真(四)帕米尔高原“白云”飘

企业报道  2016-12-30 18:38:13 阅读:

  ■ 特约记者 屈永志

  通讯员 饶家豪 宋伯舸 张野

铲车铺填钻井营地通道。(屈永志 摄)

铲车铺填钻井营地通道。(屈永志 摄)

  “狂暴的风停了,带走了焦虑,放下了担心。满天的星星,照耀着夜空,一片安宁。风走了,留下了覆盖在被子上,塞满了鼻腔的沙尘。野外勘探的人儿,抖扫着沙尘,又准备出行。满天的星星,窥视着人群,这是夜晚,还是早晨?”

  这首题为《乌依塔格,昨夜有沙尘暴》的诗歌,是川庆物探山地分公司南疆片区前线指挥部副指挥蒋建全写的。那是他们初到工区刚刚驻扎下来的2016年10月2日夜晚,一场突如其来的沙尘暴突袭川庆物探承揽的塔里木油田乌依塔格二维地震勘探项目工地。野外营地的帐篷在狂风中摇晃,沙尘随风翻滚,铺天盖地,让人难以入眠。清晨,沙尘暴终于停了,戈壁一片宁静。他仰望满天还没有退去的星星,深深地吸了一口没有风沙的新鲜空气,随即写下了这首小诗。

  去年10月31日,记者在工区见到蒋建全,他说写那首诗是有感而发而写的。南疆工区一般的沙尘暴是4至6月最多,工区就是有点怪,都10月份还有那么大的沙尘暴。驻地新疆克州(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波斯坦铁列克乡当地人讲,平时这个季节很少有风暴沙尘的。

  11月4日,参加项目施工的第四钻井工程队副经理漆韬讲,工区称得上是沙尘暴的在这一个多月里已经有三场了。昨天晚上又刮了一场,工区内到处飞沙走石,帐篷都被刮起的石子打得“啪啪”作响,早上起来床铺上到处都是沙尘。这天晚上,川庆物探第四运输队发出紧急通知:“由于沙尘暴,能见度不足两米,不利于安全行车,今晚严禁夜间行车。请各用车单位理解。谢谢合作!”看来,11月4日晚上又有一场沙尘暴在工区肆虐。

  资料显示,《塔里木盆地乌依塔格构造二维地震勘探资料采集》项目,设计资料满覆盖面积188平方公里,实物工作量266平方公里,10条施工测线,8036炮。项目由川庆物探山地三队、六队项目部组织,担负施工的第四测量工程队、第四钻井工程队、第四采集工程队已按工程计划从9月开始在1440平方公里的施工区域内先后投入施工作业。

  据项目部经理马川介绍,这个项目工区东南面是山地,地处高海拔地区帕米尔高原,海拔高度达到3200米,10条施工测线,条条都有炮点和检波点延伸上山。施工面临高海拔、极寒天气(施工期10月至12月);外部地跨二区(克州、喀什)三县(乌恰、阿克陶、疏附)交界,社会治安环境复杂等多种困难,施工难度大。为确保项目安全、优质、平稳推进,山地分公司精心组织、科学管理。为项目专门调集配置精良装备,精选施工人员排兵布阵。根据完成地质任务的需要,针对技术难题,在这个工区从技术装备上创新,第一次使用单支高灵敏度检波器;观测系统上采取小道距高密度,增加覆盖次数,这样来提高资料品质和质量。

  项目运行中,南疆项目指挥部指挥吴晓华率领技术、安全、协调等部门相关人员,深入施工一线,现场解决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并安排一名副指挥和相关技术管理人员驻守工地,组织指导项目施工的正常推进。

  10月31日,当记者一行驱车来到设立在工区623.5线中间位置的铁马钻井机组营地时,一辆推土铲车正从外面铲上砂石填铺营地内部的通道。这个营地设在一望无边的戈壁滩上,70名施工作业人员就住在这里。搭建的14顶帐篷除了2顶用作做饭的伙房外,其余都是作业员工的宿舍。施工正值严寒冬季,项目上早做准备早打算,采取多种方式做好施工人员的防寒保暖工作。及时为前期参加测量、钻井的施工近300名施工人员配备了棉被、棉衣棉裤和手套。营地建立了严格的烤火许可制度。

  记者造访时,在1400多平方公里的施工线上,项目施工如火如荼。测量已经完成90%以上的工作量;微测井完成64口,占91.4%;10月初上线的17台山地多功能钻机沿山上线,第一轮全部集中在高海拔地段;20台铁马钻专打河滩砾石区。据11月4日从施工现场传回的信息,目前钻井施工已经过半,资料采集计划11月中旬开始,由南向北逐步推进,力争下雪(测区地表积雪)前完成高海拔地段测线采集,12月中旬结束资料采集施工。

  夕阳西下,站在工地举目眺望,帕米尔高原叠嶂群峰山顶上的皑皑白雪依稀可见。雪山之下,顶顶帐篷犹如天边飘浮的朵朵白云。白云下面,是延伸的测点,轰鸣的钻机,还有川庆物探山地分公司员工跋涉奔波的身影……

更多专题
中国主要的黄金生产企业方阵

是国家确定的重点资源类企业,仅在海外矿山资源投资就达到10亿美元,拥有铁、铜、金、镍、钴、铅、锌、铝等...

企业应对欧盟REACH法规宜早不宜迟

REACH法规预注册的程序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复杂。中国检验检疫REACH解决中心有关人员表示,“预注册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