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川)黄亚平
朋友搬了新家,便邀请我去他家里玩耍。
朋友的住房很大,也很气派。新房、新家具、新桌椅,一切都是新的。一家人喜气洋洋,好像人都是新的似的。
走进书房,崭新的大书桌上端端正正地摆放着一个格格不入的木箱子,大煞风景。木箱很普通,也没有漆过,已经非常陈旧。隐约看得出木纹,也有许多透入灰尘的污浊。木箱上挂着一把小锁,也陈旧不堪了,不少地方已经锈蚀。这个东西放在这里,简直大迭眼镜。
我便问朋友:“这个东西太丑了,怎么不丢掉呢?”
“不能丢,它是我读书时候用的,也是我拥有的第一口箱子,已经陪伴我三十年了,它装了我不少心事呢!”朋友说。
朋友说着,从书桌的抽屉里拿出一把很陈旧却也磨得光亮亮的小钥匙,打开了箱子让我看。箱子里的东西屈指可数:一双布鞋,一张红领巾,一个厚厚的笔记本,一个十分破旧的黄色帆布包,一张约有七寸的黑白相片,还有一本破烂不堪的连环画。布鞋很旧,大指头处被顶破了一个洞,却洗得很干净,鞋底白白的。纳底的线有很多地方都断了或毛了,可是纳孔和纳痕却是整整齐齐密密麻麻很清晰。红领巾上有一大块墨渍和几个小墨点,中间基本都洗得透明了,边上也有很多破损。笔记本也很旧,纸张有些发黄,翻得褶皱连连。那个黄色帆布包应该是很久以前用过的书包,洗得有些发白,上面还有几个补丁。
看了这些东西,心里倒有些感慨起来,说:“你还真是个有心人!”
朋友说:“这些东西都是我用过的,是我收藏起来的心事。偶尔打开看看这里面的东西,想想母亲,想想老师,想想自己几十年的人生经历和生活轨迹,便不至于在这个繁华的世界里走得太远。”我边翻看着这些珍藏,一边听朋友说:“我们已经丢失去了太多,只能靠这些东西引导自己的人生了。”
朋友是1986年毕业的师范生,才华横溢,酷爱书法。处在农村的家庭遭遇特殊变故,靠教书育人的工资根本没办维系家庭,不得已于1995年停薪留职,从此便在外奔波。经历20多年的起落沉浮,现在也算是小有成就了。我和朋友常有联系,却很少见面,逢年过节的见上一次,也是许多人,基本都是在酒桌歌厅里度过的。
看他书房里摆放的工具和墙上挂的字幅,便知道他没有搁下酷爱的书法。书桌上方的横幅,上书“记住初梦不醒,沉浮起落何忧?人生一副枯骨,何须太多追求!”。朋友见我看得津津有味,便说:“闯荡这么多年,就这个爱好没有丢下,偶尔也读读书。”看到朋友的坚持与执著,不免诸多感慨,惭愧不已。
像朋友这样,在浮华中生活的人,却有着心灵的坚守。而我呢?生活在平顺与书香里,却不免想追求浮华,失去了心里那片宁静。
我也有过木箱,有过母亲纳的千层底,有过一小方红领巾,有过小人书,有过厚厚的笔记本……可是,又何曾留下它们的身影?偶尔有些许回忆,也是模糊不清,浅尝辄止。
像朋友一样,用一个木箱,装满尘封已久的心事,偶尔拿出来晒晒,不也很好吗?
如果我的财富归零,那我简直就如同死亡,再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已毫无意义。
精细化管理是建立在企业常规管理基础上,并不断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从管理的宏观层面到微观层面纵横交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