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法律维权>> 正文

关于国企老总薪酬之辩

企业报道  2016-12-09 11:28:30 阅读:

 

  为什么人们对国有企业负责人的薪酬议论较多?而对比国有企业薪酬更高的民营和外资企业的经营者收入却较少涉及?国务院国资委企业分配局局长熊志军在接受采访时说:“关键在于央企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和国有企业经营者的非市场选聘,还有企业负责人的职务消费等有待进一步进行改革和规范。”

  有人把国有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改革看作是国有企业改革的第一重修炼,而建立国有企业所有权代表对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就是国有企业改革的第二重修炼。

  事实上,有关国有企业负责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争议其实是“情与理”的争辩,其焦点主要集中于国有企业负责人收入是否合情合理上。

  合“情”主要指要合乎我国国有企业负责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实情,要合乎国有企业职工和社会大众的普遍心理接受能力。

  合“理”在于综合考虑市场因素、企业规模、业绩高低和经营者的素质等要素后确定。其次,制度合理性主要体现在收入分配应该与业绩和能力相挂钩,要做到有升有降。

  隐性收入和职务消费已成为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在很多国有企业,包括住房、汽车、通讯、勤务人员乃至出国考察、旅游、体检、疗养等,均可纳入职务消费范畴。业内人士保守估计,某些国企领导的职务消费额是其工资的一二十倍。

  这就要求建立科学、客观的选拔任用机制、业绩考评机制和能力评价制度,同时还要完善国有企业负责人的职务消费制度。

  在进行国有企业负责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过程中,要让市场说话。按市场规律办事。

  让市场说话,就是要让市场对国有企业负责人选拔和任用说话。国务院国资委成立以来,一直把公开招聘中央企业负责人作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一项重要举措。

  让市场说话,就是要让市场对国有企业负责人的业绩说话。企业负责人收入高低与企业的经营业绩好坏要直接挂钩。

  让市场说话,就是要让市场对国有企业负责人的收入水平说话。

  国有企业负责人的收入分配市场化改革是个系统工程,要结合我国国有企业各项改革特别是相关配套改革的实际加以推进。

更多专题
甘于奉献的敬业精神

1990年开始,企业陷入低谷,产品品种单一、企业包袱重、生产严重开工不足……种种原因致使这个几十年的国营...

改写中国有机胺历史

一些人往往对那些创造奇迹的企业心怀敬畏,专家学者也探寻企业的成功密码。然而,通过历史的回顾,其实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