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联盟热点>> 正文

“上海会议”背后的故事(一)

企业报道  2016-12-08 18:25:29 阅读:

  ■   陈太明

  背景说明: 1993年1月1日,《厂长经理报》更名为《厂长经理日报》。3月18日,报社与《经济日报》合作,在上海千鹤宾馆成功举行了“海峡两岸企业家交流会”。来自海峡两岸的企业家700多人参加了会议,这在当时来说是海峡两岸企业家规模最大的一次交流会,是报社发展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报社习惯上把这次会议叫做“上海会议”。

  千里难寻开会之地

  邓小平南巡谈话后,中国的改革开放掀开了新的一页,报社也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踏上了飞速发展的快车道。

  1992年下半年,报社策划了报史上最大的一个会议项目“海峡两岸企业家交流会”。当报社决策层决定把这个项目落地上海后,报社就派我陪同龙良贤总编辑到上海联系会议地点。到了上海后,中国未来企业家协会秘书长吴崇元给我们当向导,寻访适合条件的宾馆。当时,我们寻找宾馆的基本条件是:300个标准间。上海拥有300个以上标间的宾馆很多,但当时上海正是处在浦东建设的初期,四面八方来往的客人非常多,我们所知道的大宾馆入住率都很高,没有一个宾馆愿意赶走客人、腾出房间让我们开会。

  于是,龙总与本部的其他领导商量,决定到上海附近的城市去寻找。

  这样,我们就启程去苏州。到了苏州,我们发现苏州根本没有符合条件的宾馆。虽然我们身处享誉天下的苏州园林,但毫无兴致去游览。随便找了一个下榻处住了一夜,便急冲冲奔赴杭州。

  我们想:杭州是省会城市,应该有不少大宾馆。到了杭州,我们住下后,就开始按照当地电话簿一个一个地打电话,回答都是不行。终于,有个宾馆的销售代表听说我们要开会,不等我们说完,就急切地问:你们住在哪里,她马上过来。

  这位宾馆销售小姐,操着杭州口音的普通话,非常好听。她只顾急切地介绍他们宾馆的设施、服务等,似乎很有把握做这单生意,也不问我们的条件。

  当我们问:“宾馆有300个标间给我们吗?”

  她怔了一怔,说:“300个房间?我们宾馆总共才200个房间呢。”接着,她很有把握地说:“杭州现在根本找不到有300个房间开会的宾馆。”

  我们相信她说的是实话。

  既然杭州不行,我们就立刻起程去南京。

  我们对南京抱有很大的希望,因为我们知道南京金陵饭店是五星级的,应该具备条件。当我们径直赶到金陵饭店,得到的答复是:饭店不可能给我们腾出300个房间开会。饭店销售处的代表对我们说,有个军队的园林式宾馆,你们可以去问一下。这个销售代表还热心地帮我们叫了宾馆的奔驰加长出租车。

  当出租车把我们送到这家园林式宾馆后,宾馆销售处的代表对我们说,宾馆住600人倒是没问题,但是,宾馆属于军队,有很多房间是不对外的。他还像杭州的那位同行一样说道,现在的南京可能找不到我们需要的宾馆,只有上海才可能有。

  经他的提醒,我们不得不返回上海。

  千鹤宾馆:千张床位

  我们从南京返回上海住在静安宾馆,准备住下来慢慢联系。但龙良贤总编辑因报社有事,需要立刻返回成都,只得我留下来和吴崇远秘书长继续工作了。

  龙良贤总编辑特别嘱咐:只有在上海开会了,你们一定要努力,尽快寻找适合的宾馆。当时,我和吴崇远秘书长都有点重任在肩、舍我其谁的感觉。

  接下来,我一方面按照吴崇远秘书长提供的线索联系,一方面按照电话簿一个一个打。有时觉得条件差不多,我们就打的去实地考察。几天过去了,终无所获。

  一天下午,我照常在翻电话簿,突然看到一则广告:千鹤宾馆,千张床位。我心里一亮,天助我也,或许这个能行吧?

  电话打过去,是一个老干部的语调,不紧不慢,但听得出来很热情。他说,他姓周,请我与沈副总联系,一切事情他都可以决定。

  广告里写得清楚,我知道他是周总。于是我按照周总提供的电话打过去,接电话的正是沈副总,他说,周总已经给他说了,能否请我们马上过去到宾馆具体谈。我马上说,立刻过去,请一定等着我。

  千鹤宾馆在徐汇区宜山路650号,这在当时是比较偏远一点的地方,且开张不久,所以,住在市中心的吴崇远秘书长对此一点不知晓。

  沈副总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一方面给我们看宾馆平面图,一方面带我们考察宾馆房间、餐厅、会议室等。末了,沈副总说,上海可能只有我们千鹤宾馆才提供你们需要的条件。

  我饶有兴趣地问沈副总,为何叫千鹤宾馆?

  沈副总说,宾馆有千张床位,所以叫“千”;宾馆是由上海市老龄委举办的,所以叫“鹤”。

  我说,会议至少要准备300个标间,几个套房,能行吗?

  没问题。沈副总说,我们有500个房间呢,保证你们有300个房间。

  接下来,谈判价格、付款方式等。沈副总居然一口答应我提的条件,所有疑虑扫除了、条件满足了。

  沈副总说,我们是正式签合同还是草签?

  我说,我只是打前站的代表,只能草签,付点定金倒是可以。

  沈副总同意了。从我们到千鹤宾馆到草签合同,不到一个小时就完成了。想当初,我们从上海到苏州、杭州、南京再返回上海,何其折腾。所以,当时我心里冒出了一句俗语: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沈副总为了庆祝我们草签合同,对我们说,宾馆有一张价值一万美金的斯洛克台球桌,他邀请我们去玩一下。

  其实我们根本无心打斯洛克,只是碍于情面参观了一下。因为我心想的是要第一时间向成都汇报草签的合同。

  当我带着草签的合同登上上海到成都的飞机,回想我们华东之行的整个过程,心想:有些事除了自身的努力外,是否还需要一点运气呢?

更多专题
甘于奉献的敬业精神

1990年开始,企业陷入低谷,产品品种单一、企业包袱重、生产严重开工不足……种种原因致使这个几十年的国营...

改写中国有机胺历史

一些人往往对那些创造奇迹的企业心怀敬畏,专家学者也探寻企业的成功密码。然而,通过历史的回顾,其实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