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联盟热点>> 正文

“温泉+”:特色小镇“颜值”高 活力足

企业报道  2016-12-08 18:21:26 阅读:
核心提示:安徽庐江汤池镇旅游供给侧改革持续升温

  ■ 赵德斌

  品香茗、吃土菜、住民宿……如今,走进“国家4A级景区”汤池镇,不再只是单一地泡温泉,“温泉+”新业态让旅游供给侧改革更精准,游客在欣赏汤池镇“高颜值”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这个特色小镇强劲的生机与活力。

  地处江淮腹地的安徽庐江汤池素有“千年池、亿年汤”之称。汤池温泉具有水温高、出水量大、微量元素多的特点,日涌量4000吨,水温63℃,含有砷、硒等60多种对人体有有益的微量元素,被誉为“华东第一泉”。

  近年来,汤池镇旅游发展不仅依靠温泉本身,而是以温泉为核心,有效嫁接相关连带产业,在提升“吃住行游购娱”传统旅游六要素的基础上,把中医养生、商务会议、农事体验等融入度假游,“温泉+”正进行着新的探索。

  “特色小镇的建设,就是要把美好的事物、美丽的环境都转化为很强的生产力。”陪同笔者采访的一位汤池镇负责人说。特色小镇正成为汤池镇创新发展的新平台、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新载体、破解城乡二元的新举措。

  有效投资:风尚小镇的引擎

  汤池金孔雀温泉旅游度假村依山傍水,曲径通幽处,三步一小汤,五步一大汤,错落有致。度假村内,天然的温泉、自然生长的花草树木、清幽雅致的山乡田园风光园林艺术就是这么完美得融合为一体,显得和谐自然。

  “浸泡在温泉中,透过水气蒸腾氤氲,感受着暖暖的阳光,让每一个毛孔都放松在暖意里。”河北邯郸的李玉梅女士说,远离都市的喧嚣,找个理由放空自己,到汤池泡温泉,无疑成为越来越多都市人追寻的旅游新风尚。

  冬日的午后,汤池国轩温泉宫内一片欢腾,一大群正游客们在温泉中休闲。“这里的水温度适中,既能游乐放松身心,还能疗养身体。这里平常每天都有三四百人,周末更是有七八百人。”国轩温泉宫总经理王立勇告诉笔者。

  据介绍,汤池镇党委政府依托丰富的地热资源,以唱响品牌为统领、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富民强镇为目标坚持不懈抓旅游,建成了一批特色温泉旅游、休闲示范项目,使汤池旅游的知名度、认可度和美誉度大幅提高。

  截至目前,汤池镇已建和在建的温泉旅游度假区项目6个,总投资达达到130亿元,既有以温泉为主打的汤池小镇,还有以山林养生、乡野休闲、乡村体验为主题的禅茶谷、百花谷、相思谷,形成了“一镇三谷”的旅游格局。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汤池镇共接待游客110万人次,旅游收入高达5.6亿元。其中泡温泉人数超过80万人。如火如荼的温泉旅游度假区项目建设,使汤池已经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安徽旅游新名片、合肥环湖新亮点。

  产业转型:魅力小镇的抓手

  茶叶,猕猴桃,花香藕等,这些带有鲜明汤池印记、文化底蕴深厚的传统产业,也紧盯“特色”下功夫,集中力量打造产业新优势,同步带动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有比较优势的个性化产品跟着“温泉+”感觉走转型升级。

  在汤池镇安徽白云春毫茶业开发有限公司的茶叶生产基地老和尚包,总经理赵晨告诉笔者:“这是采用无性繁殖培育的茶叶新品种——‘安吉白茶’,在市场上批发价都是1600元一斤。”赵晨如数家珍地。

  汤池镇种茶区位优势明显,条件得天独厚,只是茶叶种植一直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当地农民种植的茶叶也一直局限群体小叶种等品质较为一般的品种,茶产业长期处于经济“微笑曲线”底端,想转型,却缺少抓手。

  为改变这种的不良现状,安徽白云春毫茶业开发有限公司大力调整品种结构,确定“龙井43”、“安吉白茶”、“突香早”等早晚芽名优品种为发展重点,大面积推广优质茶叶种植,让产品香飘全国各地,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现在茶叶价格明显高了,品质较好的‘黄金芽’每斤能卖到2600元以上。”汤池镇百花村村民谭永生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他抑制不住兴奋地说,他家种的15亩“黄金芽”,今年收入就超过170万元。

  旅游业和茶产业是当今世界行业关联性极强的产业。茶产业赋予旅游业新的内涵,旅游业助推了茶产业更新升级,汤池镇实现了旅游和茶业资源融合发展,催生了白云春毫、相思林景区等茶旅结合的知名茶品牌和优秀景区。

  景美民富:幸福小镇的主轴

  沿着盘山公路进入汤池镇百花村,一条清溪穿过山谷,两岸青山郁郁葱葱。溪流中,千羽野鸭逐浪戏嬉;山坡上,一幢幢红瓦白墙的民宅掩映在青山绿水间,成群黄土鸡低头觅食……一幅田园风光的秀美景色让人流连忘返。

  “吃上旅游饭,农民的钱袋子鼓了!”百花村支书钟益民高兴地说,这几年,村“两委”抓住旅游井喷式发展的机遇,把产业带动起来,让环境优美起来,以农助旅、以旅促林、农林旅结合,百花由“贫困村”变成了“富裕村”。

  汤池镇不少村民感慨,“过去是守着金山银山,过着清苦生活。现在好了,游客吃完饭,带点百花菜、竹笋走,生意旺得很。”温泉旅游的日益红火,让很多村民吃上了“旅游饭”,盖起“蕨菜楼”“ 葛粉楼”,日子红红火火。

  “忙得都顾不上吃饭啦!”正楼上楼下忙个不停的农家乐老板何紫云说,他家每到旺季,都能摆上几桌,最多一天收入2万元。据了解,目前汤池镇有150多家农家乐、农家餐馆和农家客栈,全民参与全域旅游渐成燎原之势。

  随着旅游的持续升温,汤池镇走上了“绿、富、美”的道路。钟益民深有体会地说,绿,就是绿色产业;富,就是村民通过服务、旅游产业致富;美,就是美在环境,美在农村。他把“旅游供给侧经济学”说得头头是道。

  行走在汤池镇的山山水水,笔者发现这个小镇正成为培育新产业催生新业态的“孵化器”和“发动机”。“温泉+”的拓展,让原有产业不再单一,新业态正在不断涌现,特色小镇的叠加功能产生“化学反应”,释放创新动能。

更多专题
甘于奉献的敬业精神

1990年开始,企业陷入低谷,产品品种单一、企业包袱重、生产严重开工不足……种种原因致使这个几十年的国营...

改写中国有机胺历史

一些人往往对那些创造奇迹的企业心怀敬畏,专家学者也探寻企业的成功密码。然而,通过历史的回顾,其实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