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继日澳煤炭价格谈判尘埃落定后,中日长期贸易协定谈判也接近尾声。谈判双方对价格已经基本形成共识,但由于双方有保密义务,在谈判正式结束前,不会公布具体的价格。根据此前的媒体报道,中日双方此次敲定中国北方动力煤(不包括山东煤)2008年的出口FOB价格为131.4美元/吨,比上一年度上涨93.52%。
在动力煤方面,中方的谈判代表主要是神华和中煤两大煤炭集团,根据谈判需要也可吸收其他煤炭出口企业代表;日方则是以日本电源开发株式会社为主的电力企业以及部分煤炭销售企业。
在首先进行的日澳煤炭价格谈判中,日本电力企业最终同意以125%的涨价幅度与澳大利亚的煤炭供应商签订供货协议,而中国的出口价格将参照澳大利亚出口日本的动力煤价格形成。
按照国际惯例,4月1日是新财年的开始,但由于谈判双方迟迟不能达成一致,每年的价格谈判都会拖到5月左右。据了解,从新财年开始到出口价格最终确定的这段时间里,中日之间将按照事先约定的价格来交易,避免价格不确定影响交易的进行,等最终的价格确定后多退少补。
业内人士称,中日长协价格之所以重要,主要因为谈判确定的这个价格不仅是中日煤炭长协贸易的基准价格,也将成为包括现货贸易在内的中国煤炭出口价格的标杆。企业之间往往首先商定价格,再谈判贸易量。而不同煤种也将根据发热量的大小,在标杆价格的基础上有所浮动。
中日煤炭出口谈判并未完全结束。据了解,由于山东兖矿等企业所产煤炭与北方地区动力煤的内外品质区别较大,所以中日长期贸易项下以兖州煤为代表的山东煤炭价格将会单列,重新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