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陈达理
●陈达理教授
专家简介:陈达理,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中医科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第一作者发表论文70余篇,主编出版中医药专著6部。医疗专长:胃肠疾病、呼吸道疾病、肝胆疾病、肿瘤以及各种虚证,在健康养生、中药保健等方面有深入的研究,并在临床实践中发挥了有效的指导作用。
企业家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身处复杂的生态环境,情志活动紧张、过度的情况如影随形,七情伤身者并非个别。了解疏肝解郁与情志调节的基本原理,适时调节情志,对企业家的身心健康大有裨益。
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种情志活动,中医认为它是人体对外界环境的生理反应,一般情况下是不会直接致病的。但是,倘若情志活动剧烈、过度,超越人体能够承受的限度,并持久不得平静,那就必然影响脏腑气血功能,导致全身气血紊乱。如《素问·举痛论》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又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等,都说明了七情的过度偏激对人体的气血、脏腑均有一定的损害。
在当今高科技、快节奏、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物质生活虽然十分丰富,但精神紧张、焦虑、抑郁却普遍存在。这些精神因素常常是发病的原因。除了语言或西医治疗外,中医治疗情志所伤引起的疾病最常用的是疏肝解郁法。
中医理论认为,长期的精神紧张、不良刺激、抑郁不安都会导致肝气郁结。肝郁不疏,气机不畅,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症状,并常伴随精神状态的异常。下面举些常见的病种加以说明。
1、胃、十二指肠溃疡及炎症
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和发病机理还不十分清楚,现在比较倾向于多因素病因,心理因素已受到重视。很多人认为溃疡病的发生是由于长期的情绪波动,通过神经内分泌机制作为中介,使胃酸分泌持续升高,造成充血的胃粘膜脆性增加,从而发生糜烂溃疡。在临床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及炎症时,除了中药及西药治疗外,常考虑到病人的精神因素。这类病人有些存在着精神紧张、抑郁等情况,临床上对这种病人可以施用疏肝解郁法,可在治疗溃疡病的药物基础上,加用疏肝解郁药:柴胡、郁金、元胡、香附。对有些病人可以直接用疏肝解郁的药方逍遥丸,用这一处方加减治疗,临床上加用疏肝解郁药能明显提高疗效。
2、结肠炎症
结肠炎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结肠慢性炎症,其发病与精神因素也有关系。如溃疡性结肠炎,其发病已证明与愤怒、焦虑、忧郁、沮丧、失望有关。这种病人除肠道症状外,有些病人伴有心情不畅,按中医辨证属肝气郁结。在治疗结肠炎的方药中加入疏肝解郁药,往往能起到很好的效果,特别在根治此病上有可靠的疗效。
3、月经不调
月经不调是指月经提前或推迟、经前紧张、痛经。这些症状的出现与精神因素关系密切。平时情绪紧张、急躁、抑郁、易激动的女性比较容易发生。在工作与生活遇到干扰、精神不愉快时更易加重。中医认为,月经不调常与肝郁不畅、肝气郁结有关。肝郁是病人发病的重要因素。用中药纠正这种病态,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常用的治则是调经养血,可加用的疏肝药仍然是柴胡、元胡、郁金、香附等以及逍遥丸。这种治法可用于治疗青春期、更年期的月经不调。
4、乳腺肿块
乳腺肿块有多种,与精神因素都有关系。中医治疗乳腺肿块常采用散结、活血、理气、祛痰的方法。在这些药方中,加入疏肝解郁药能明显提高疗效。最常用的疏肝解郁代表方是逍遥丸、柴胡疏肝散。可用此方为基础,加多疏肝解郁的药物。这些药物能改善精神状态,调整机体的平衡,疏解郁结之情志,散除结块。
5、失眠
在临床上,失眠可分为肝火上炎、痰火扰心、瘀血阻滞、阴不敛阳等多种证型。不论何种证型,或多或少都伴有肝郁,都应加疏肝解郁的药物。如病人以虚热为主宜加郁金、柴胡;以瘀血为主宜加郁金、丹参;以气滞为主宜加元胡、香附;以痰湿为主宜加元胡、枳壳、郁金。
6、梅核气
梅核气是中医的病名,主要症状为咽部不适,有异物感,吞之不下,吐之不出,或者少量痰涎。常伴有心情不畅,胸闷。耳鼻喉科检查常无明显阳性结果。中医认为梅核气与肝郁痰阻有关。治则为疏肝解郁,理气化痰。可用逍遥丸加郁金、川楝子胡为主方,酌加化痰药浙贝母、芦根、天花粉、桔梗,亦可加散结理气药法半夏、陈皮。
疏肝解郁法常用的中药处方是逍遥丸,药店有成药售,但是作用稍弱,症状不重可以服用。症状重者常需要加疏肝解郁中药:柴胡、郁金、香附、姜黄、素馨花、川楝子、丹参、元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