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劳务纠纷案件,特别是涉及农民工工资的劳务纠纷案件,因密切关系民生,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据统计,今年劳务纠纷案件数量明显高于去年同期。在审理这类案件时,法官发现存在以下四大问题,给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一、劳务分包不规范
尽管建设部有明文要求,建筑企业应将劳务分包给有资质的劳务企业,但目前由无资质的个人(包工头)或假劳务公司承担劳务分包工程仍是较为普遍的情况。此外,一些劳务公司在承包劳务工程后,转而将工程转包给个人,都为日后埋下了纠纷隐患。
二、劳务用工无序管理
建筑企业、劳务公司在劳务用工方面的管理漏洞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雇佣人员身份不明、工作量不明。由于劳务分包不规范,造成建筑企业、劳务公司并不直接掌握实际参与工程、提供劳务的农民工的情况,包括不掌握农民工的姓名、工种、工作量等情况。这些情况都由包工头掌握,而纠纷发生后,包工头往往不见踪影,造成法院查明事实困难。二是工资不直接向农民工支付。建筑企业、劳务公司通常都不直接向农民工支付工资,而是将工资支付给包工头,而对于包工头是否将工资支付给农民工以及是否及时支付,建筑企业与劳务公司通常都不予理会。
三、原告身份查明困难
由于劳务纠纷案件通常都是群体性纠纷案件,诉至法院时原告方人数众多。无论是立案时还是开庭时,往往都是委托代理人出面,或者几个原告到庭。基于上述劳务公司不能掌握用工情况的原因,法官仅凭原告身份证无法查明其是否适格。
四、代领案款存在隐患
在发放案款时,相当部分原告会委托其诉讼代理人或工友代领。法官从未见过原告本人,对授权委托书的真实性难以核实,对案款被代领后是否及时交至原告手中的情况不能掌握。
桂林的酿酒历史渊远流长,早在人类还不会酿酒以前,漓江两岸便有了猿猴酿造的“猿酒”。桂林在唐宋时期酿酒...
开发初期,淮北煤矿人在制服流沙斗争中发明创造并成功运用的震动管柱法、自动沉箱法、起前木板打桩法、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