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专题>> 正文

捧起太阳一起引吭高歌

企业报道  2016-12-02 07:46:11 阅读:
核心提示:开发初期,淮北煤矿人在制服流沙斗争中发明创造并成功运用的震动管柱法、自动沉箱法、起前木板打桩法、冻结施工法等有效的建设方法

 

  春秋交替,斗转星移。50年,在五千年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只是弹指一瞬;50年,广袤的安徽淮北平原上一个特大型现代化煤炭企业拔地而起;50年,安徽省淮北矿业集团以其卓著的业绩而载入共和国煤炭建设的史册;50年,淮北矿业人的身后留下了串串闪光的足迹,铭刻着无数创业者的艰辛与智慧……让我们把深情的目光投向这片沸腾的热土,去倾听她跋涉奋进的足音、去触摸一下她成长的年轮、追寻她那负重前行而又不失轻盈的步履

  2008年5月5日,当淮北矿业集团美丽的井架迎来第一缕曙光时,世人猛然惊叹,这跨越50个春秋的国企巨龙,正以崭新的面貌书写下一个50年历史。面对今天业绩,淮北矿业集团人难忘创业历程中的每一个足迹,是他们创造了历史,见证了发展。他们手中的煤像太阳,一路高歌向天唱。

  历史烙下创业者脚印

  1955年5月,按照国务院部署,安徽省工业厅勘探队在这块烽火硝烟散去不久的大地上展开了大规模的正规勘探。1957年7月5日,《安徽日报》在头版向全国发布了《淮北平原发现大块煤田》的消息。1957年10月,淮北矿区开发建设者们踏上了荒凉的淮北平原,大规模开发建设淮北矿区的进军号角在这块昔日淮海战役的主战场吹响。1958年5月5日,淮北煤矿筹备处正式启印办公。经过半个世纪的边生产、边勘探,淮北煤田的煤炭资源储量逐渐查明,矿区总面积9600平方公里,煤炭保有储量85亿吨,有焦煤、1/3焦煤、气煤、肥煤等八大主要煤种。除煤炭资源外,矿区还有煤层气3000多亿立方米、优质高岭土4.8亿吨、天然焦1.5亿吨等伴生矿资源。

  淮北矿区在开发前被称为“安徽的西伯利亚”,条件十分艰苦。值得自豪的是,淮海儿女奋勇争先,各路英杰八方云集,斗流沙,抗洪水,战天灾,大开发,大会战,大建设,开始了艰辛而又充满豪情的创业历程。“明月当灯风擦汗,雪煮米渣当美餐”,面对生产生活上的困难,矿区的创业者们硬是靠手拉肩扛,把设备和材料运进施工现场,没有水泵排水,工人们就用安全帽、牛皮包作为排水工具,有的井筒里岩土全是用筐拉上来的。工人上井后一身泥水,只能在水坑、沟边、水井旁,打水冲洗一下。偶而有电影放映队来工地放一场露天电影,那就是最高的精神享受了。

  开发初期,淮北煤矿人在制服流沙斗争中发明创造并成功运用的震动管柱法、自动沉箱法、起前木板打桩法、冻结施工法等有效的建设方法,在以后的岁月中被推广应用于全国各地的煤矿建设及其它有关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中。从1958年6月28日烈山竖井开工建设到1959年1月,先后有12个井筒破土动工。到1959年12月31日,有4对矿井相继建成生产,形成总设计能力132万吨。随着3对矿井的简易投产,符离集到濉溪32公里的支线铁路初步建成试运营,淮北地区的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阵痛间改革风潮起

  在经历了1960年至1962年的3年“大跃进”和自然灾害磨难后,1973年6月,根据当时国家领导人周恩来、李先念的指示精神,中共安徽省委批准恢复淮北矿务局,结束了为期3年的政企合一的不正常局面。1971年4月,淮北矿区决定开拓准备十大主力采区同步进行技术改造,拉开了波澜壮阔的“十大采区会战”。1976年,原煤产量突破了1000万吨大关,超过了矿井总设计能力的53.6%,淮北矿务局跃居全国重点矿务局的行列,成为国家重要的十大煤炭能源基地之一。

  1978年至2000年,淮北矿业集团通过改革打破发展桎梏,使原煤生产从1200万吨上升到2000万吨。1998年3月16日,整体改制的国有独资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成立。初步形成了以集团公司为母公司,以煤业公司、多经总公司、专业化公司为子公司的母子公司管理格局。“九五”期间,淮北矿区承受了生产能力衰减、各种增支因素急剧增加等压力;经历了煤炭供求由紧张到饱和再到卖不掉的市场变化;也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冲击,煤款拖欠严重,资金匮乏的严峻考验。

  迈入新世纪以后,淮北矿业集团坚持深化和推进改革,创新管理体制和机制,企业活力不断增强。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集团公司从有利于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效益提高的角度出发,优化资源配置,盘活存量资产,着眼于更大范围的资产重组,带动集团公司的规模扩大和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化。

  2000年3月,淮北矿业以优质资产作为出资,联合国家开发银行、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签订了债转股协议,形成多元投资主体的淮北矿业(集团)煤业有限责任公司。1999年以后,集团公司先后实施了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多经企业剥离独立运营,物业系统分离实施专业化管理,中小企业改制面达到80%,公安系统、中小学校移交地方政府管理。2004年4月13日,雷鸣科化公司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2003年先后有3对衰竭矿井关闭破产重组,2007年积极运作另外两对衰竭矿井的政策性关闭破产。2005年,年生产煤炭达到2300万吨、精煤产量570万吨,创利税14亿元,职工年人均收入达到2.1万元,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昂首步入百亿元企业行列。

  谋发展追求基业常青

  “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2003年以来,淮北集团公司深入分析了国家宏观经济发展趋势,针对集团公司现状,认真思考了“今后往哪里走、朝什么方向发展”这一事关淮北矿业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他们遵循煤炭产业发展规律,充分利用好煤品种全、品质好的优势,延长产业链,走煤转化加工之路。

  明确提出“做精做强做大煤炭主业,调整巩固发展非煤产业”发展战略,确立了“适度增量、深度开发、循环发展、以精搏大”的战略方针,大力实施“煤化———盐化一体化”工程。“煤化———盐化一体化”工程总投资400亿元,是安徽有史以来投资规模最大的项目。被安徽省委、省政府列为振兴皖北经济的“一号工程”和省“861行动计划”重点调度项目,淮北矿区也被国家列入13个大型亿吨级煤炭生产基地。

  淮北矿业集团坚持统筹发展,可持续发展,构建了“煤、焦、化、电、盐、环”的产业体系,走绿色开采之路。

  作为一个有着50年历史的老矿,淮北矿业集团的根是煤,本在煤,开发好、经营好这块淮海平原最大的煤田,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更是肩负的重大责任。截至2007年底,用5年时间建成投产3对矿井,实现联合试运转1对矿井,对7对生产矿井进行技术改造,矿井生产能力逐步提升。同时,煤焦化电工程步步为营,稳步推进,临涣焦化股份公司一期工程2006年12月28日顺利投产,临涣水务股份公司2007年10月30日正式成立并正常供水,临涣煤泥矸石电厂2008年8月将并网发电。到2010年,集团公司将建成投产4对矿井,煤炭产量突破3000万吨以上,炼焦精煤产量达到1500万吨以上,销售总收入将突破300亿元。2010—2020年,将再陆续建成6对新矿井,煤炭生产规模将突破4000万吨,矿区总入洗能力将达到3700万吨/年。

  打造多经发展极

  淮北矿区在发展煤炭生产的同时,多种经营生机盎然。目前已发展为包括电力、化工、机械制造、炸药、水泥、医药、矿山建设、勘探、农林养殖、商贸旅游等20个产业近500个品种,年产百万吨的省优产品相山牌水泥、防癌抗癌新药“华蟾素”、“淮河”炸药、“万样”服装,创响名牌,享誉全国,雷鸣科化成为民爆行业上市第一股。目前,淮北矿区多种经营、集体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集团公司经济发展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为改变多头和分散管理现状,根据中央12号文和八部委859号文精神,2004年以来,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集团公司加快主辅分离与辅业改制步伐,放开搞活辅业,把股份制作为改制的主要形式,理顺和完善管理体制,强化内部管理,严格控制新上项目,采取多种形式加快产权制度改革步伐,变“养人”机制为发展机制。对资产500万元以上前景看好、产品市场竞争力强、管理基础扎实的电力、化工、建材等非煤骨干厂点,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技术、人才和成熟的市场运作机制,积极吸纳外部资本、民营资本参与,促其发展壮大;对规模较小,有一定发展前景的厂点进行股份合作制改造,实行“民有民营”。对商业、饮食服务业、运输业等一批散、小、弱的经济实体,面向社会竞价出售,使国有资本退出;对扭亏无望、资不抵债或产品无市场,长期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的企业实施关闭破产,消灭亏损源和“出血点”。

  2005年,对金蟾公司、板业公司等8家单位实行授权管理,重组阳光建材、华星公司、金盛公司,关闭12个多经厂点,改善非煤产业经济结构。2006年,进一步整合重组多经厂点,减少各类厂点50个;严格落实内部产品保护政策,79种产品退出保护目录;继续推进中小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完成兴海公司玛钢厂股份制改造。2007年,集团公司辅业改制全面展开,改革调整取得新突破。医疗集团、职教中心、设计院、多经总公司、机电装备公司、水泥公司等10多家单位的改制相继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对多经系统中小企业,如锅炉安装公司、启鑫公司铸造厂进行股份制改造;关闭淮北板厂,采取多元化投资方式异地建设;对秋艳公司、阳光机电公司、盛顺达公司成功进行对外合资合作,增添了企业发展活力。

  岁月如歌硕果累累

  50年风雨历程,发展了淮北矿业,壮大了淮北矿业。集团公司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以煤炭生产经营为主,集电力、化工、建筑建材、医药、机械制造、农林养殖、商贸旅游为一体的国家特大型企业集团。50年来,淮北矿业集团累计生产原煤近6亿吨,创利税104亿元,创汇6.4亿美元,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淮北矿业现有总资产253亿元,在职员工9万多人,生产矿井17对,在建、筹建矿井5对,核定年生产能力2789万吨,年产精煤750多万吨。

  50年拼搏创新,科技兴企、安全发展铸就辉煌实力。“十五”以来,推广应用采煤新技术40余项,采煤机械化达到72.5%,掘进机械化程度达到93.45%。近5年来集团安全投入462870万元,科技开发投入111149万元,科研成果获国家级奖励3项、省部级奖励19项、市级奖励26项。

  50年求实奋进,培育了淮北矿业人诚信务实、吃苦耐劳、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的奉献品格和无畏精神,锤炼了一支艰苦奋斗、拼搏进取的职工队伍,形成了“开拓创新业、拼搏争一流”的企业精神。淮北矿业着力打造道德建设的品牌,“月进一家门、年暖十户心”家访活动深入细致,思想政治工作“求实奖”、“创新奖”评选常抓不懈,“季评十好、年评十佳”彰显辐射力。党的十七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方国胜,“感动中国十大杰出矿工”、“中国十佳矿哥”倪龙,全国十佳杰出青年岗位能手杨杰等杰出典型脱颖而出、鸣响全国。

  50年春华秋实,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绩。目前,集团公司拥有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3家、全国文明煤矿8家、安徽省文明单位10家、淮北市文明单位(标兵)20家。

  50年信誉至上,质量为本,淮北矿业与八方宾朋相拥,与时代要求共进,与广大客户相融,与市场发展共舞,与环境友好相依,与全体职工共荣。淮北矿业坚持强强联合,互利互惠,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先后与多家银行达成350多亿元的信贷额度;与宝钢、马钢、上海焦化、南京钢铁、杭州钢铁、中国五矿、安徽电力、上海电力、广州电力、巨化集团、海螺集团等国内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良好的合作关系。

  50年栉风沐雨,淮北矿区的开发、建设和改革发展,无时无处不凝聚着党和国家以及各级领导的心血和关怀。仅1993以来,先后有50多位省部级以上领导亲临淮北矿区检查指导工作,慰问奋战在井下的矿工及其家属。似春风化雨,如热流暖心。党和国家以及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淮北矿业人不断谱写改革发展的壮丽篇章。

  淮北矿业集团公司简介

  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坐落在安徽省淮北市,是以煤炭和煤化工产业生产为主、多种经营综合发展的特大型企业集团。前身为淮北矿务局,始建于1958年5月,1998年3月改制为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矿区总面积9600平方公里,煤炭保有储量85亿吨,有焦煤、1/3焦煤、气煤、肥煤等八大主要煤种,煤质优良,属低硫、低灰、特低磷、高发热量、粘结性强、结焦性好的“绿色环保型”煤炭。

  淮北矿业集团现有总资产253亿元,员工9万多人,生产矿井17对,在建、筹建矿井5对,核定年生产能力2789万吨,年产精煤750多万吨,年入洗能力2100万吨,是华东地区最大的冶炼精煤生产基地。2007年中国企业500强名列第296位,全国煤炭工业100强名列第16位。50年来,淮北矿业集团累计生产原煤近6亿吨,创利税104亿元,创汇6.4亿美元,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伴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淮北矿业以卓越的胆识抢抓机遇,按照“大投入、大开发、大跨越”的发展思路,制定了“做精做强做大煤炭主业,调整巩固发展非煤产业”的发展战略,实施“适度增量、深度开发、循环发展、以精搏大”的战略方针,全力打造全国一流的煤焦化电基地和盐化基地。

更多专题
捧起太阳一起引吭高歌

开发初期,淮北煤矿人在制服流沙斗争中发明创造并成功运用的震动管柱法、自动沉箱法、起前木板打桩法、冻结...

老行当焕新的发展新思维

如果要把洗衣店与现代企业联系在一起,多数人会嗤之以鼻;而如果要把洗衣店仅仅理解为小作坊,荣昌服务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