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的提出,在广袤的东北平原上掀起了新一轮经济建设热潮,在这个大潮中,涌现了一大批新时期的弄潮儿,长春东北亚总部经济开发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周华起就是其中之一。
几年来,周华起一直致力于东北亚总部经济建设,并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周华起说:“北京固有的城市布局使中关村科技园区、朝阳CBD、西城金融街等总部经济区域不得不分散布局,而我们在长春规划的东北亚总部经济基地将涵盖以上种种功能区,可以说是‘在一张白纸上创造奇迹’……”
周华起以东北人特有的豪迈和大气规划着东北亚总部经济的未来。
回归故里
圆梦东北亚总部经济
2002年10月,在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的感召下,周华起放弃了在北京的事业,带着资金和技术回到了故里长春。他与吉林大学合作创办了长春木兰纳米技术有限公司(原长春赛纳纳米漆有限公司),投身到以纳米植物树脂取代石油化工树脂的高科技绿色产业中。公司及时转化了国家“863”项目的纳米水性漆优秀科技成果,2004年在长春高新区建成了占地2万余平方米,并拥有德国先进自动化生产线的纳米水性漆基地。因其产品具有环保、杀菌、高自洁性、超耐候性、高装饰性及疏水、疏油等特殊性能,现已广泛应用于建筑内外墙、金属钢结构、汽车车辆、机械制造、化工防腐等领域,成为吉林省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相结合的典范。
高科技企业只是周华起心中蓝图的一部分,他一直念念不忘的是在长春建立东北亚总部经济基地这一理想。从东北亚总部经济基地物流园区建设起步,为推进东北亚总部经济基地高端经济园区全面建设迈出了坚实一步。
2006年10月,在长春市二道区,东北亚总部基地物流园区———石材陶瓷集散中心项目开工。该中心将打造东北亚知名的石材陶瓷集散市场,使东北亚总部基地高端区建设迈出了一步。石陶集散中心是长春东北亚总部经济开发有限公司投资人民币12.9亿元建设的,占地面积22.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整个项目建成后总资产可达26亿元,可实现年商铺租赁收入1.6亿元、年利润7000万元、年税金2.8亿元。另外,整个物流枢纽园区石陶集散中心项目可实现产品年交易额60亿元,将会成为中国东北乃至东北亚地区最大的国际化专业石材陶瓷集散地。
该项目建成后,将形成集石材加工、贸易、运输、配送、餐饮等多位一体的综合建材家装市场,本着“搭建石陶贸易平台,尽展世界建材风采”这一特色经营理念,使其成为长春及周边地区辐射型石材陶瓷物流集散地,创建石陶建材行业的航空母舰。东北亚石陶集散中心将与天津华北陶瓷批发市场、江苏南通市永兴商城形成我国东北、华北、江南石陶批发市场的三大支柱。由于该项目位于长春市物流基础较好的东环城路区域,必将促进长春物流业的发展壮大,在未来的发展中形成以长春为中心,市场辐射辽宁、黑龙江等省,国际上辐射俄罗斯、朝鲜、韩国及日本等。
周华起为何看中长春,并在这片热土上放飞自己的总部梦想,仔细分析长春的区位优势,就可以找到其中答案,也可以看出周华起的商业眼光及企业家的远大抱负。
选择长春
选择了总部经济的制高点
总部经济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形成的一种特有的经济形态和区域经济现象。总部经济现象在中国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以及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和国内大型企业集团的总部、地区总部、研发中心、营销中心等部门向中心城市聚集,企业加工制造基地布局在成本较低的区域实现区域之间优势互补,以此带动区域相关产业发展。
很多人会有这样一个疑问,在东北三省,长春的经济、对外开放程度、区位与沈阳、大连相比都处于劣势,在这样的条件下,为什么还把东北亚总部经济基地的建设地点选在长春?不妨看看长春的优势所在。
其一,东北亚市场优势决定选址长春。
建立一个高质量服务体系,需要以人才、交通、市场为主的多个要素的依托,而长春的科研、文化优势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了孵化基地。此外,长三角、珠三角、上海、广州等发达地区的市场已经接近饱和,而吉林省长春市恰恰有市场的优势。
周华起认为,面对正在寻求资本转移市场的韩国、日本等国家,长春的市场空间以及一些产业优势都为东北亚总部经济基地的建立提供了重要依托。长春的比较优势还有,它是东北亚经济、人口、地理的交汇点,而且与东北亚5国和世界60多个国家、地区建立了稳定的经贸联系,与12个国家的城市结成友好关系。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李俊江教授认为,长春具有天时、地利、人和优势。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提出这样的大背景下,东北亚地区的合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显然,长春的优势也愈发凸显出来。长春是个智力密集型城市,人才聚集度高、自主研发能力强,科技后劲强,科研优势明显。长春是东北亚交汇点、连接欧亚大陆桥的纽带,有着非常合理的物流半径。长春还拥有独特的自然资源及环境优势。而东北地区相对地广人稀,较沿海地区而言,在环境承载能力上尚有开发空间。从历史背景看,新中国成立后到“一五”期末,国家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东北占57个。在社会历史方面,长春也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基础。
其二,东北亚总部经济基地区域优势突出。
东北亚总部经济基地将坐落在长春市南关区伊通河与长平高速公路交叉处的幸福乡、龙嘉国际机场西南三道镇的毗邻处,东北亚总部经济基地为何会选中以南关区幸福乡为主的地区呢?答案在于,这里将变成全省未来重要行政服务中心。
“自从南关区被纳入长春市南部新城建设地区后,就不断有企业带着项目来到南关区政府,想在这里落户,东北亚总部经济基地只是其中之一。”长春市南关区区长张宝祥分析说。长春市政府迁址、预留省政府办公用地,都促使幸福乡成为全省未来重要的行政服务中心,以此为核心,还将产生生产制造业服务中心、金融中心、资讯信息产业中心等。这些因素无疑对东北亚总部经济基地在长春选址构成强大吸引。
其三,长春的后发优势,提前为大型企业搭建平台。
东北亚总部经济基地选址长春,整个项目计划期为15年,2006年开始兴建。不可否认,长春建立东北亚总部经济基地的风险还是存在的。吉林存在开放度不够等劣势,这个基地起码要通过2—5年的时间才能形成一定规模。有专家认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长春是金融领域最后开放的城市之一,届时将允许外资逐渐进入,这是一个契机。同时,还有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的扶持,因此可以断定,在未来几年内,世界500强及中国500强企业肯定会逐渐关注东北。
这些跨国公司来投资时,要看当地的投资环境,长春提前为其搭建一个承接平台是必要的。
周华起认为,长春东北亚总部经济基地与大图们江区域开发是相辅相成的,以长春总部基地为核心,形成扇形放射状,使整个大图们江地区,包括大连、丹东、海参崴、罗津等外埠配套港和珲春国际自由贸易区互相促进、互相带动。
周华起对长春的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有着充分的了解,因此,他选择了在长春来圆梦总部经济。实际上,他选择了长春,也就选择了总部经济的制高点。
踏实建设
东北亚总部经济基地
实现未来美好的梦想离不开眼前脚踏实地的努力。周华起的助理张俊生告诉记者,为了确保总部经济基地石陶集散中心高效、顺利地建设,周华起不下百次来到工地现场,有时晚上十一二点钟还要召集工程人员进行交流协商。
每天16小时以上的工作安排渐渐显出了成效,目前,投资1.8亿元的东北亚总部经济基地指挥部办公大厦已经竣工,石陶集散中心5万平方米的室内外仓库也即将建成。在石陶集散中心建设工地现场,数架矗立的吊车、堆成小山似的建材以及来来往往的运输车,预示着工地旁大幅规划图中所展示的配套完善、国际一流、东北亚最大的石陶专业物流园区,将于今年6月19日举行竣工剪彩。
然而,周华起丝毫没有松懈,他向记者描述了东北亚总部经济基地的长远目标:基地总投资将达到130.75亿元,包括珲春国际自由贸易园区、高端经济园区以及物流枢纽园区3个项目极。其中高端经济园区又分为商务办公园区、休闲购物园区、金融中心园区、科技创新园区、文化传媒园区5部分。在科技创新园区内,还将建设10个国家级工业研究院,通过筑巢引凤、招商引资,衍生200余个子项目。整个总部经济基地将分三期建设,计划2020年全部建成,到2020年形成经济规模达到3000亿元的世界一流的总部经济基地。这意味着比现在吉林省2700亿元的GDP超过了300亿元,同时为提升东北老工业基地第三产业整体水平、东北亚地区合作的扩宽加深注入强大的推动力。未来的东北亚总部经济基地将成为长春市、东北地区乃至整个东北亚这一国际区域的经济中心,并依托长春市丰富的教育资源,逐渐成长为东北亚地区的教育、学术中心,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总部经济基地的新路,促进长春乃至整个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升级。
东北亚总部经济基地正吸引着国内外投资商越来越多的关注,吉林大学经济学博士、吉林省委常委、长春市委书记高广滨曾高度概括地说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如果不向中心城市集聚就没有生命力,建设中央商务区就是要搭建总部集聚平台、商务活动平台、技术研发平台、产品销售平台及区域性金融平台,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通过龙头带动,努力把长春建成区域性商务中心。”为了助推东北亚总部经济基地深入人心。
企业家水平高度决定
企业的发展高度
同周华起接触过的人,都会留下这样一个印象:他既是一个实战经验丰富的实干家,还是一个素养比较高的理论家;既有追求经济效益的精明,又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在企业家群体中,像周华起这样的人并不是很多。
中国不缺乏经营有方的企业家,缺的正是像周华起一样,把家乡和区域的繁荣振兴与自己的事业前途高度关联的企业家;中国也不缺乏有先进理念的人,缺的正是像周华起一样敢于放弃、敢于选择、敢于担当,把先进理念付诸实践并创造财富的优秀企业家。周华起选择了创建东北亚总部经济基地这样投入很大的项目,充分体现了他的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体现了他的一种才能、一种智慧、一种技巧、一种眼光和一种精神。
打造如此宏大的东北亚总部经济,如此想常人之不敢想的魄力是从何时开始积累的?周华起告诉记者,1993年至1995年还在上海时,他就开始关注浦东新区,有时自己骑着自行车实地去看浦东的开发建设,不知不觉竟已至凌晨一两点,浦东的巨变感染了他。“读初二的时候,周恩来总理青年时便立志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情深深触动了我,我自己把名字改成了‘华起’……”
百忙中的周华起还是吉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李俊江的在读博士生,为东北亚总部经济基地奔忙了一整天之后,晚上11点到凌晨1点,当白天几乎不断的电话铃声不再响起时,他经常回到书桌前,为将来更好地工作积累“知本”;周日的吉林大学图书馆,也常常能见到他的身影……正是这种不断进取的态度,使他毅然决定协助导师,承担起建设东北亚总部经济基地的重任,把自己的事业与长春以及东北老工业区的振兴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周华起涉猎非常广泛,言谈中上涉天文、下及地理,对很多地区人土风情也了如指掌。在一天的忙碌中,虽然电话不断,但他却始终将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条。
周华起的梦想是使长春像美国的曼哈顿、德国的法兰克福、日本的东京新宿一样,成为闻名全球的总部经济基地。
目前,东北亚总部经济开发有限公司发展迅猛,资产快速增长,现为长春市物流协会副会长单位。多年来,连续被评为“长春市民营经济50强企业”,所经营的东北亚总部石陶中心成为“2006年度中国十大石材交易市场”,为东北亚总部基地建设打下牢固基础。2006年,公司对原长春市燃料总公司成功进行国有企业改制,盘活国有企业资产数亿元。2007年,东北亚总部物流园区重点项目———石陶中心·绿谷家园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12.9亿元,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成为中国东北乃至东北亚地区最大的国际化专业石材、陶瓷集散地和建筑家居装潢材料超级市场,从而使东北亚总部基地高端经济区和物流配套区建设迈出坚实一步。
东北亚总部经济开发有限公司的成功、蒸蒸日上的发展势头,关键在于周华起在更高的高度上思考经济的发展,同时又及时地抓住开放中出现的机会。唐代诗人虞世南说: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而周华起在“居高声更远”的同时,还尚能“借秋风”。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企业成败、兴衰的关键在于企业家。所以说,企业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企业的不断成长和壮大...
发展工业是经济社会崛起的保障,也是实现创一流街道、建现代城区目标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