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江苏)尤泣红
冷风萧瑟,寒意骤至,我正在担忧没有棉衣御寒时,快递送来了一包软软的包裹,是母亲寄来的!我很了解母亲,她非但不会写自己的名字,也不懂得快递这种先进的生活方式,遇到季节更迭,她都是先把我的衣服叠进箱子,再打电话催我回家拿。今天这事,有点奇怪。
打开包裹,一股新棉花和阳光的味道扑鼻而来。我不禁将脸贴了上去,好像贴在晒在暖日里的棉被上。取出棉袄,发现里面还夹着一双千层底的新棉鞋,看着密集而匀称的千针万线,我想起小时候母亲纳鞋底的情景。
罩子灯下,母亲侧身坐在条凳上,一只手肘撑着桌面,另一只手捏住鞋底,针从鞋底穿进,顶针顶住针鼻,使劲推送进鞋底另一侧,针尖露出来之后,再用针拔或牙齿咬出来。一双鞋底,通常花去母亲两三个夜晚。有时候,我一边做作业,一边会抬头偷看她纳鞋底的样子,她弯着腰,低着头,神情专注。昏黄的灯光里,一针一线有条不紊,间距行距疏密有致。那时候,母亲的影子投映在墙角里格外柔和,是我童年记忆里不可磨灭的一景。
我正要打电话谢谢母亲的包裹,但母亲的电话还是先到一步:“包裹收到了吗?天冷了,给你做了件轻便的棉袄,在家穿正适合,出门时也能加在外套里面,‘十层单,赶不上一层棉’,妈在家里就怕你‘要风度不要温度’,将来要是老了腰疼,会吃一辈子的苦。妈还给你做了双新鞋,不要相信买的棉鞋有多厚实,都是洋货,鞋底薄,鞋帮浅,穿在脚上时间一长就冷兮兮的。”
母亲在电话里,意犹未尽,而我也听到父亲在一旁的唠叨:“现在哪还有年轻人穿这些啊!他们要穿什么还不会到店里买?”父亲说的没错,我心里第一个反应就是:这些土布做的衣服再怎么耐穿,御寒,可终究穿不出去,但是为了不拂母亲的苦心,我还是忍不住谢谢她,随手将包裹塞进了衣柜。
不料几天后,刮起了西北风,下起了毛毛雨,冬天的潮湿阴冷就迫在眉睫了。翻开衣柜,穿上以前买的衣服,寒意仍然步步紧逼,想起母亲千里迢迢寄来的棉衣棉鞋,索性穿戴起来,顷刻间,一股炉火般的暖意重重叠叠将我包围,而且衣服轻便,鞋底踏实,让我的心也格外甜蜜安稳,仿佛又回到了老家,回到了母亲身边。
这让我想起高中时那些住校的冬天,从棉被、被褥到薄、厚各一的棉衣、棉鞋,都是母亲一针一线缝制出来的。这些母亲绵软厚实的心意,陪伴我度过了三年寒冬,让我不因寒冷而分心走神,赢得了宝贵的学习时间,最终成功考取大学。我恍然大悟,母亲并非赶时髦,尝新鲜才寄快递,真正理由是她怕我因回家取衣服浪费时间,错过了休息和工作。
“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母亲手中缝制的每一件物品,都凝聚着她对子女的慈爱。母亲的包裹带来了家的温暖,让我在陌生的人群中奔走时,心底有个温暖的火炉常伴常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