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世纪50年代,西方卷烟公司推出了“低焦油”、“淡味”卷烟,其名称来自于吸烟机器测试时输送的焦油和尼古丁较低。“但这是烟草商故意设计了这些卷烟,在测试时释放较低的焦油,但他们完全知道这些机器测试指标并不准确反映吸烟者实际接受的焦油和尼古丁。”WHO官员苏珊在论坛上说。1977年,万宝路公司内部数据显示,烟民实际焦油摄入量比机器测试数据高3倍。烟草公司主要通过在过滤嘴上打透气孔,吸烟时一部分空气被吸入,稀释烟雾,从而降低机器所测得的焦油浓度。同时,不断减短卷烟可燃烧部分的长度,利用烟梗、碎片等来蓬松卷烟减轻其重量,也是降低机器测得焦油浓度的重要手段。“这个测试标准本身就有问题,数据与真实的摄入量出入很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杨功焕教授认为,“低焦油”的片面宣传导致吸烟者放松警惕,吸烟的频率、时间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吸烟更深。“所谓的‘低焦革命’是中国烟草业在世界贸易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双重压力下进行的一场自救,这是不符合未来国际发展趋势的。”杨功焕教授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