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纯的效益增长不等于发展,只有绿色的增长才是真正的发展。”抚顺石化公司总经理李若平的一番话,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5年来,抚顺石化能耗每年以8%左右的速度下降,各类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50%。2007年,该炼油综合能耗同比降低5.6%,化工能耗总量比计划降低11.2%;节约标油5.1万吨,节约标煤5.57万吨,节水373万吨;全年减少加热用蒸汽消耗8.8万吨。
“这是我们的责任”
抚顺石化是一个有着80年历史的大型企业,发展中面临着资源能源短缺、环境容量有限等重大考验,安全环保工作压力巨大。该公司提出,抓节能减排工作是一个企业的责任,企业发展的目标是要追求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年初,该公司领导与各直属单位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签订了安全环保责任书,将节能减排指标纳入经济责任制。在所有建设项目的前期,该公司都要对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安全、环保等专项内容进行严格审查,使安全、环保“三同时”得到保证。
在推进节能减排的过程中,全体员工社会责任感逐步加深。在装置检修时,各检修单位都会制定污染物产生预防措施,对产生的污染物进行收集暂存,保证达标排放。该公司去年13套进行大检修的装置,全部实现了“零事故、零污染、零伤害”目标。
在效益和责任发生冲突时,他们选择了责任。2007年,腈纶产品平均售价同比增长千余元,本是抢效益的好时机,但该公司为解决污水问题,关停了一条腈纶生产线,降低生产能力,减少污水产生量,并投入300万元购置活性炭,提高污水厂处理效果,用实际行动履行了社会责任。
重心放在源头控制
节能减排,源头控制是关键。“要把节能减排重心从末端治理转移到源头控制上。”抚顺石化公司领导班子新的管理理念影响着干部员工。公司将监测关口前移,实行24小时在线监测。在公司各直属单位的排污口,无论刮风下雨,每天都能看到往返于此地取样的环保监测员。
该公司所属各单位将环保设施和污水厂纳入生产运行系统,实现生产与环保的统一管理。2007年,公司开展了清洁生产审核,目前已完成24套装置的清洁生产审核,完成清洁生产方案383个,取得经济效益1.45亿元,减少石油类排放101吨,减少废水排放量116.7万吨,减少废气排放34万标准立方米。
有这样一组数据可以反映该公司源头控制、清洁生产的效果:2007年,工业废水综合合格率99.97%,同比提高0.25个百分点;COD(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027吨,减少8%;二氧化硫排放量3670吨,同比减少1.27%。
寻找“绿色”之路
“要努力优化资源,把传统的资源—产品—污染物排放的模式,转变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模式”。公司领导班子一直在寻找着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
该公司烷基化装置每年产生近1万吨80%—90%的废硫酸,如果不加以利用,既是资源的浪费,又是一个环境污染源。公司于2002年在石油二厂建成投产硫酸装置,废硫酸经过焚烧裂解、干燥等工艺,生成98%的硫酸,供烷基化装置循环使用,既保护了环境,每年又增加效益近百万元。公司先后建成投用5套凝结水回收装置,每小时回收凝结水230吨,并积极推广污水回用技术,年节水约240万吨。
此外,该公司不断使资源向高效装置和高档厚利产品流动,形成了蒸馏—重整—芳烃—乙烯、蒸馏—石蜡—润滑油和重催—焦化—柴油加氢等6条具有代表性的低耗高效生产链,同时先后关停了120万吨/年常减压等21套低效高耗装置。
几年来,该公司在资源总量增加30%的同时,各种污染物的排放却减少50%。2007年岁末,抚顺石化百万吨乙烯技术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获得国家环保总局批复,公司确立了“十一五”末节能20%、减排15%的节能减排目标,奏响了“绿色”发展的新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