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宋开荣
转型升级是当今经济社会的热门话题,更是传统工业企业的热门话题。其实早在2011年底,国务院就明确提出了转型升级问题,并于2011年12月30日以国发[2011]47号文发出了《国务院关于印发工业企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为什么时隔四年后,转型升级仍然成为热门话题呢?这是因为现在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更加迫切地要求工业企业尤其是传统工业企业转型升级,这是因为,四年前的转型升级关注的主要是工业企业的发展问题,即发展方式问题。而今天的转型升级问题不仅仅是发展问题,更重要的是工业企业尤其是传统工业企业的生存问题,也就是说,转型升级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努力厘清有关转型升级的若干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对传统工业企业的转型升级有着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转型升级的指导思想
转型升级是一个宠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同时也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搞好企业的转型升级要有科学的指导思想来统领。其指导思想是: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针,以企业内外部的瓶颈问题与资源禀赋为依据,以科学方法为手段,以企业的长久生存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创造性地进行企业转型升级的伟大变革。
二、转型升级的概念及其内涵
转型升级可分为宏观层面与微观层面。宏观层面指国家宏观经济层面,主要包括产业的转型升级;微观层面指企业的转型升级。在这里,我们主要阐述微观层面的,即传统工业企业的转型升级。
转型升级的概念及其内涵涉及到三个方面的内容,即转型、升级以及转型升级。也就是说,转型与升级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概念,转型升级是一个复合概念。
首先,我们来理解转型的概念及其内涵。所谓转型是指事物或组织的结构形态、运行模型和人的观念的根本性转变过程,是质的转变,是一个主动创新的过程。而企业转型是指为了适应社会环境、政策环境以及市场环境等环境的变化对企业组织的体制、发展战略、管理机制、运行模式以及盈利模式等进行较大范围的动态调整和创新(包括转制、转行、战略转换等),从而建立新的模式的过程,是企业行为的根本性变革。从理论上讲,企业转型至少有五种类型:以管理过程为主的转型、以竞争环境为主的转型、以经济循环为主的转型、以产品和技术突破性发展为主的转型以及与政府政策相互联系为主的转型。
其次,我们来理解升级的概念及其内涵。所谓升级,简单讲就是从较低的级别升到较高的级别,所谓企业升级主要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中所进行的渐进改善或改进的行动和过程。主要包括优化资源配置、优化运营模式、技术进步、提升创新能力、提升管理水平,以实现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与经济效益的提高,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转型是突变式的变革,升级则是渐进性的变革;转型是根本性的变革,而升级则是改良性的变革。
最后,我们来理解转型升级的概念。我们从上面阐述的转型与升级的概念与内涵中不难看出,所谓转型升级是一个复合概念,既包括转型的概念,又包括升级的概念,但这个复合概念又具有更为深刻的含义。一是企业的转型升级既是过程,更是结果;二是企业的转型升级既是渐变过程,又是突变过程,是渐变与突变的统一,企业的转型与升级缺一不可,升级是转型的前提,转型是为了更好地升级,转型与升级具有目标一致性;三是转型升级是企业生存与发展永恒的主题。由于转型是突变行为,具有阶段性特征,而升级是渐变行为,则具有长期性特征。转型升级是渐变与突变相互交替,阶段性与长期性相互交织的永恒的革命性主题,这是由企业所处的纷繁复杂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内外环境所决定的,是由企业所处不同的生存与发展的阶段性与目的性决定的。
三、转型升级的目标
下面,分别阐述转型的目标、升级的目标以及转型升级的目标。
1、企业转型的目标。企业在不同时期所处的内外生存与发展环境不同,具有不同的转型目标。其一,当企业在行业里的市场竞争优势明显下降时,企业转型的目标是通过被动变革来改变这种趋势以提高竞争力;其二,当企业在同行中处于稳定发展、稳定经营时期时,企业转型的目标是通过主动变革来进一步强化在同行业的竞争优势;其三,当企业的外部市场竞争恶化,所处行业甚至正处于衰退或将处于衰退或产能严重过剩、经济增长严重萎缩、经济效益严重下滑时,企业转型的目标则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方向性战略调整,或保留原有的核心业务,实行部分业务转换,或多元化经营,或完全退出原行业,转换新事业。
2、企业升级的目标。主要是对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渐进式的变革,在同行业形成比较优势。其一,通过渐进式地规范管理秩序、完善管理制度、强化管理机制、塑造企业文化、提升执行效率来提升企业管理方面的比较优势;其二,通过引进新技术、优化工艺装备水平、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减少资源消耗来提升技术方面的比较优势;其三,通过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从低成本优势向差异化优势转化,从拼资源、拼价格向追求高性价比、高附加值转化来提升经济效益方面的比较优势。
3、转型升级的目标。既然转型升级是转型与升级的复合体,那么转型升级的目标即是转型目标与升级目标的复合体。简言之,转型升级的主要目标有三:其一,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与市场核心竞争优势;其二,化解企业困境,解决企业的生存与安全经营问题;其三,着眼未来,挖掘潜能,开拓创新,解决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四、转型升级的基本原则
传统企业的转型升级从本质上讲,是一场突变性变革,无论是小规模的还是大规模的,无论是局部的还是整体的,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涉及到各种内外部资源的优化配置,又涉及到内外部利益相关者利益调整,搞的不好就会使转型升级陷入泥潭,或者说使转型升级以失败而告终。所以为了使转型升级工作既有条不紊地开展,又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必须坚持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目标导向原则。所谓目标导向,就是转型升级要有明确的目的性、清晰的方向性,不能像无头苍蝇到处乱撞。转型升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与方向,转型升级工作是无法进行的。一方面,转型升级的目标必须要有现实针对性,要有未来发展前瞻性,要有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转型升级要紧紧围绕目标展开,不能无限扩展,要集中一切资源,而不是分散资源。坚持目标导向原则是转型升级成败的关键。
2、尊重科学原则。何谓尊重科学?就是不能盲干、蛮干,要按科学规律办事。转型升级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管理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涉及到对市场经济规律的把握,涉及到科学技术规律的把握,涉及到人文规律的把握,如果我们不能运用科学的世界观来看待转型升级,不能用科学的方法与手段来对待转型升级,那么我们的转型升级就必然会走进误区。同时,我们还要科学地制订转型升级的目标,并围绕目标,科学地制订完成转型升级目标的各项行动计划。总之,转型升级必须坚持尊重科学的原则。
3、实事求是的原则。转型升级不仅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而且是要付出成本的,更重要的是要承担风险的。首先,必须实事求是选择转型升级的目标。既不能人云亦云、盲目跟风,看见别人上市,我们也要上市,看见别人搞战略转型,我们也要搞战略转型;也不能好大喜功,选择不切实际的目标规划;同样也不能胆小怕事、裹足不前,不敢开拓进取。其二,必须实事求是选择转型升级的时机,时机时机时者机也,合适的时间,才能有难得的机会与机遇,要有机遇意识。如果时机不成熟,条件不成熟,极有可能使转型升级损失巨大而又功亏一篑。其三,要实事求是选择转型升级的科学方法与手段。选择了科学的、正确的方法与手段,就使转型升级工作成功了一半。
4、社会责任原则。所谓企业社会责任,简言之就是社会整体对企业的合理期望。我们在企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尽最大努力满足社会整体对企业的合理期望。首先,必须承担法律责任,即确保利益相关者正当的权益不受侵犯;其二,必须承担道德责任,即要做到诚信经营,并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其三,要承担理想责任,即通过转型升级不仅要促进企业自身的发展,同时要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与经济繁荣。总之,坚持企业社会责任原则是企业转型升级的根本保障。(下转11月3日8版)
(节选整理自作者2016年10月20日在襄阳市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首次餐叙会上的主旨发言。作者时任襄阳市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常务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