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名经济学家巴曙松近日在“中部金融讲坛”谈到当前中国自贸试验区的金融创新现状与趋势问题时说,“把握住人民币国际化的趋势,使之成为在岸和离岸之间的连接点,探索多种在岸—离岸互动的产品、渠道和机构的合作方式,这是自贸区探索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也是很容易取得成果的方向。”他表示,通过人民币国际化,可以使部分人民币在国外市场流通,实现完全自由兑换,从而供在岸人民币改革借鉴,自贸区就成为了一个很重要的探索点。“把人民币跨境结算范围扩大,境外人民币投资需求必然会推动建立离岸人民币回来渠道的拓展,从而推动逐步放开资本项目的部分管制,进而推动资本项目开放基础上的国内金融市场开放,来提升人民币资金供需双方的资源配置效率。在这个过程中,自贸区可以发挥离岸—在岸市场互动机制中的重要传导平台和联系纽带的功能。”巴曙松说,货币的国际化,必然要慢慢放松外汇的兑换管制,并在基本实现贸易自由支付后,进一步扩大货币投资和储备功能,保证投资者拥有适当的投资途径和回报。“资本项目有序开放”、“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市场化”,这四个现有的金融体制配套改革,可能使自贸区探索式的实现人民币基本可兑换,从而进一步的进行金融相关的改革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