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联盟热点>> 正文

30天活1天完 地质构架全呈现

企业报道  2016-10-24 18:17:38 阅读:
核心提示:川庆物探“地质戴帽”新方法助力资料解释大提速

  ■ 杨敏 特约记者 屈永志

  “早就听说geomountain软件解释模块有这项功能,但真没想到会如此方便。”10月12日,忆及项目当时的“压力山大”和改进方法后的豁然开朗,郭冉十分感慨地说:“我们做科研搞生产,创新才是硬道理呀!”

  前不久,川庆物探研究中心解释二所项目组所承揽的集团公司“川东古隆起专项攻关”项目如火如荼。不料,一条地震剖面的地质戴帽工作如同横空出世的拦路虎,严重阻碍了项目进度。负责该项工作的科研技术人员郭冉着实为此急上心头。

  “问题的关键,是在这条剖面的长度上。”据郭冉介绍,那条令他头疼不已的地震剖面,是横穿了整个四川盆地的格架线横切面,长475.2千米,拥有18000多个cdp点,长度是普通剖面的数十倍。“剖面越长,戴帽的工作量就数十倍的增加,由于是临时任务,按照正常时间进度,根本不可能完成。”项目负责人吴育林道出玄机。

  据一位老解释专家描述,按照传统的方法和流程,解释人员借助地面地质图,肉眼读取地质图上的每一个cdp点数据,再将其手工描绘、标注到地震剖面上,完成一条普通剖面(约200个cdp点)的地质戴帽,项目人员就得耗上一个半天,“18000个点,怎么也得一个月时间。”

  而当时距离提交成果时间仅剩下一个星期。“尽快摸清川东古隆起勘探潜力”——这是今年中石油集团公司、西油油气田分公司的重要部署,更是川庆物探人多年以来的勘探宿愿。而要达成这个心愿,就必须尽快落实这条格架线剖面的构造解释方案,进而确定整个川东古隆起的存在。

  时间紧、任务重,项目组无计可施之际,只得所有人放下日常事务,合力加班加点,抢时间,共难关。然而,随后一位不速之客的来到,随即为郭冉乃至整个川东古隆起攻关团队解了燃眉之急。

  来者是该中心解释二所石炭系项目组的张耀云。见到愁眉不展的郭冉时,她正好手里拿着一张花花绿绿的纸剖面,“这是用公司自主研发的geomountain软件的解释模块进行戴帽后的剖面,软件我比较熟,你不妨把剖面交给我试一试?”

  于是乎,得益于新思路带来的新方法,经过扫描图件、坐标转换、图件导入、地质戴帽、打印出图,操作简便的五步曲之后,张耀云仅仅用了1天时间就做成了预计1个月才能完成的工作量。

  最终,格架线解释剖面的如期提交,充分助证了川东古隆起的客观存在,为后期该区的深入研究和风险探井五探1井的成功部署奠定了坚实基础。

更多专题
美好的“小时代”

我国目前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达20多万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据了相当的数量,仅高新技术开发区内的企业就超过...

核电的春天含苞欲放

能源是国家经济命脉,目前我国以传统燃煤为主的能源体系支撑了全国经济体系的发展,实现着全球贸易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