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处浙江省桐庐县东南部的凤川镇,是一个有着深厚底蕴的历史古镇。据传,远古时曾是凤凰常来栖息的地方;元代名士刘伯温被这里秀丽的山水和淳朴的民风所吸引,曾在此寓居讲学,看了这里的风水,也相信曾有栖凤之说,写下了“凤翙高岗”的大匾。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凤川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迅猛发展。曾先后被评为全国环境优美镇、浙江省绿色小城镇、浙江省教育强镇、杭州市小康乡镇、杭州市卫生镇、杭州市文明镇、杭州市社会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家有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作为桐庐县发展高速公路经济的主战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平台,凤川镇大力发挥承接大都市产业梯度转移的桥头堡作用,大批的投资者纷至沓来。截至目前,洽谈的项目有185个,招商引资项目24个,协议资金11.65亿元。这是一片新兴的投资热土,我们看到了凤川积聚的成长潜力和散发的魅力。
硬件、软件“两手”都要抓
凤川是一个小镇,总面积仅151.93平方公里,却拥有规划面积8.45平方公里的工业功能区。
“丰富的土地资源加上现代化的硬件设施,为我们搭建平台奠定了基础。”凤川镇党委书记王先勇介绍,“凤川镇这几年由于杭千高速的开通、富春江黄金水道通航能力的不断提高,与杭州、上海、宁波、温州、义乌等地的时空距离大大缩小了,经济发展的空间也大大拓展了,‘一年定框架、二年有模样、三年成规模、五年大变样’势在必行。”他指出,为实现桐庐工业经济3年“三高三翻番”的3年行动计划,凤川更是不失时机地奋力拓宽发展腹地,积极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高速公路经济的先发优势。
据了解,凤川工业区南依杭新景高速公路,北临富春江,总体规划面积为8.45平方公里,距离萧山国际机场70公里,上海、宁波港口各260公里,距县城5公里,与年吞吐量500万吨的富春江综合码头仅3公里,区域位置十分优越。在此基础上,工业区的路网、水网、电网、管网等基础设施与省级桐庐经济开发区全面对接。
据王先勇介绍,近期在筹划建立凤川工业区管委会,抽调精干力量专职从事招商引资、项目推介和日常管理等工作,以此来提高工业经济工作专业化水平。同时记者还了解到工业区每个引进的项目其服务内容足有30多项,将项目推进目标任务按时点和项目细化分解,从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到一般干部,通过明确责任、实施压力传递、任务分解,使每一个项目的推进有专人、有限期、有举措、有奖惩。王先勇还说,对于已经开工建设的项目,要求以超常规的工作方法、超负荷的工作强度、停人不停设备,以此确保早日投产见效。营造“亲商、扶商、富商”氛围
在采访中,笔者了解到,为了加快各项工作的推进,镇村干部日夜加班,凤川镇党政领导2007年从1月到12月,每人平均加班天数在75天以上。“辛苦一点倒不要紧,有成就我就很开心。”王先勇的车也“累坏”了,每天都满负荷的载着他和同事跑桐庐、跑杭州帮企业解决问题,又要跑温州、跑福建等地去招商洽谈,一个星期基本上有4天时间都是在外面奔跑,每个月的里程数基本上都要在6000多公里。“我们最初都是敲门招商,只有‘吆喝’才能出成绩。”王先勇坦然地说道。
据了解,凤川镇坚持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和“生命线”工程。同时还创新招商手段、拓宽招商视野,突出产业招商、重点招商和以商引商,一方面注重招入一批项目好、投资大、见效快、回报高,能够带动工业区发展,提升工业区品位的大项目、好项目;另一面又注重产业延伸配套,形成企业间紧密配合、分工协作的网络体系。
“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企业是我们的主要招商对象。招商不是随随便便引进企业,把功能区的土地填满就完事了,在环保和节能上我们都要严格把关。对进驻企业更是负责到底。”王先勇进一步指出,要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制度建设和平台建设,优化服务,进一步营造亲商、扶商、富商的良好氛围。
“通过一年的努力,我们的招商形势喜人,现在也更加注重以商引商。”王先勇告诉记者,“刚刚洽谈引进的浙江拓卡斯机械有限公司就是之前进园区企业介绍的,说明我们的知名度在不断提升。”
同时,面对越来越多的企业进驻,相应的外来务工人员数也在不断增加。目前凤川已有外来务工人员5000多人,估计今年将达8000多人。“作为服务型的政府,我们首先要发挥的是企业的主体作用,企业要做好制度招人、待遇留人;整体氛围的营造也是紧要的,不仅要当地群众尊重外来务工人员,我们还设立了农居点,以小家小户来配套务工人员的生活。”王先勇告诉笔者。在较好的招商形势面前,王先勇的眉头也隐约透着一丝忧虑。他告诉记者,凤川镇工业经济的“短板”就是缺乏大企业,培育和引进具有较强比较优势和一定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是工业经济3年行动计划的核心。“今年,我们更要内外兼顾,把量的扩张与质的提升并举。”王先勇告诉笔者,“我们希望通过3年时间,使凤川成为桐庐县规模企业的集聚区,形成以大企业为支撑、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企业规模新格局。”
在构建和谐企业中,要充分发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作用,打造企业和谐团队,构建企业和谐文化,在企业和...
坚持用循环经济模式改造提升。解决煤炭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尖锐矛盾的根本办法,是努力让循环经济成为主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