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联盟热点>> 正文

建设和谐社会点滴之间

企业报道  2016-10-08 11:11:18 阅读: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建一个和谐的社会需要和谐的家庭、和谐的社区,这是整个社会和谐的基础,其实说到底就是人与人的和谐。”浙江宁波居士林林长徐文芳说,“我们居士林的5000多名居士和200余名义工,每一个人都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和促进人与人的和谐,用自己的热心和爱心为构建和谐社会尽我们的一份力。”

  始建于1284年的浙江宁波居士林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修复重建,至今已有20余年,宁波居士林坚持“宁愿放弃个人利益,多为社会创善举”,20年如一日的以多种形式服务于社会。1994年,居士林成立了以“爱老扶幼、助学济困”为宗旨的慈善基金会,积极组织广大市民开展各项社会公益活动。多年来,相继向市内外贫困户、特困户、受灾户、残疾人及贫病交加的孤儿、失业青年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扶贫济困”活动,每年向受灾及贫困地区发起大型赈灾、扶贫、捐钱捐物活动,仅2007年,居士林就为宁波市海曙区月湖街道天一社区和桂井社区8名失学大学生和6名高中生资助助学金2.8万元;为白血病患者捐助医疗费1.8万元;棉被500条及毛巾、夏令药品等捐助物资计3万余元;同年11月,向贵州贫困地区捐赠棉被1690条、御冬棉衣80183件,为灾区人民献上了宁波市民的一份爱心。此次居士林广大居士捐赠物资之多,位居宁波市各区之首;12月中旬,为鄞州区横街4名孤寡老人捐赠8000元。居士林的义工们还经常到劳教所、监狱、福利院等单位开展“帮教座谈会”等活动。这些善举赢得了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居士林多次荣获“扶贫济困先进单位”等称号。而徐文芳也被市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评选为“宁波市慈善之星”。

  面对日趋老龄化的社会,抚老、养老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为此,徐文芳遵循“造福社会,利益人群”的宗旨,与广大居士兴办起了颇具规模的“助老工程”———居士林安养院。该院利用33亩荒山改造筹建,从1997年12月动工至今,院内已建造14幢安养楼房,共有200余个床位,现有来自上海、杭州、江西、四川等地缺少子女照顾的老年居士136位。同时安养院还免费供养20几名孤寡老人。安养院不作营利性对外开放,对特困、五保户给予特殊照顾,全部免费供养。

  居士林多年来默默无闻地为社会大众奉献爱心的“无我精神”顺应了时代潮流,使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相和谐,为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它以人为本,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被民众们称为“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居士林的一份爱心”。

  徐文芳说她在慈善事业上会用尽自己的一切力量,尽管很累,但心里充实。在倡导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需要有更多像徐文芳和她所带领的这些居士、助工们一样的人,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添加更加美妙的音符。

更多专题
数字化和品牌化的双管齐下

曾国藩身边有位薛福成,常说一句话,“夫天下之事,运之以才,而成之于财力。若财力不裕,纵才力虽宏无所用...

以“双高效”为目标的工程资源集中化管理

中铁大桥局集团第七工程有限公司属国资委在赣企业,成立于1971年,是一个集桥梁工程施工,钢桥梁、钢结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