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联盟热点>> 正文

一纸禁令下的副作用

企业报道  2016-09-27 17:07:28 阅读:

 

  作为一个年产值22亿元、规模已连续11年居本行业全国之首的塑料袋生产企业,河南遂平华强突然停产结算,并宣布整体转让。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个行业龙头企业的停产?

  “华强年前已经停产了。”2月末,驻马店市遂平县商务局局长刘恒烈证实,停产后,华强的2万多名员工分别离开了公司。

  漯河华强和遂平华强都是由广州市南强塑胶有限公司在河南投资的企业,主要生产塑料包装袋,产品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达50%左右,部分省市达到70%。在河南,遂平华强负责管理漯河华强。

  华强总部公布的信息称,遂平华强共有员工约2万人,年产量25万吨,年产值22亿元,其规模已连续11年居本行业全国之首。

  作为塑料袋生产企业的“龙头老大”,华强为何关门?

  遂平华强的一位工作人员称:华强停产跟国家政策调整有关。

  2008年1月8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要求从今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这里所指的塑料购物袋,是指不可降解的非环保塑料袋。

  “我们企业的产品90%都在国家限制之列,随着国家限塑令的临近,只有选择停业。”该工作人员说。

  “华强停产,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受《劳动合同法》实施的影响。”遂平县当地一位政府官员私下透露。

  作为全国最大的塑料袋生产企业,就这样消失了吗?据漯河一位业内企业家透露,华强离开了河南,并不意味着其市场就会消失,“华强可能在中西部投产”。而在遂平,也流传着该企业已在四川建新厂的说法。

  河南另外一家塑料袋生产企业负责人表示,华强停产只是一个个例,“限塑令里有这样一句话,‘不得免费向消费者提供’,这说明只要收取合理的费用,非环保的塑料袋仍有市场。”但他同时表示,企业要生存就要积极转型。

  编后:一个华强倒掉并不可怕,优胜劣汰原本就是市场经济的法则。可怕的是,还有多少个华强的“孪生兄弟”至死仍在慨叹流年不利,而并不知真正的症结所在。联想到之前的玩具商因反倾销事件自杀,农产品出口商受制于外国绿色壁垒,这种尴尬为成熟企业所不齿。试想,如果华强能提早转产可降解塑料袋,如果华强能提早完善劳资关系,如果华强能提早增加生产技术含量……可惜,一切美好的假设都只能供后来者借鉴。不过,话说回来,我们的政府职能部门在出台新规的时候或许还要温和些。毕竟,企业倒闭、工人待岗的凄凉与和谐社会的氛围不搭调。

更多专题
数字化和品牌化的双管齐下

曾国藩身边有位薛福成,常说一句话,“夫天下之事,运之以才,而成之于财力。若财力不裕,纵才力虽宏无所用...

以“双高效”为目标的工程资源集中化管理

中铁大桥局集团第七工程有限公司属国资委在赣企业,成立于1971年,是一个集桥梁工程施工,钢桥梁、钢结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