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锦
9月24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播放了笔者与其他学者五谈“宝武合并”的新闻。
国内第一大和第六大钢铁公司合二为一,预计将成为国内最大、世界第二大钢铁集团,这一强强联合的消息将会撼动世界钢铁产业,也让沉寂多时的国内钢铁产业顿起波澜。
2012年之后,中国钢铁行业步入低谷。2013年-2014年,钢铁行业平均销售利润率不及1%,2015年这一数字更是跌至负2%。2015年一季度国内大中型钢企亏损面逼近一半时,市场预期行业可能到了启动新一轮兼并重组的时机。然而,这一年仍然什么都没有发生。2016年以来,房地产市场短暂复苏,带动钢材现货和期货价格回升。上半年钢企纷纷扭亏,如不是政府强力推动,刚缓过一口气的钢企普遍没有重组动力,整个行业都对兼并收购持观望状态。
现在,重组成为事实。说有六大好处,也没有把握。姑且称为六大期待吧。六大好处,实有四个好处,两大难题。
期待之一,“武宝合并”有利于“去产能”。“去产能”是今年中国经济调整的重要主题,钢铁、煤炭行业首当其冲。宝武合并后,“去产能”的总目标不会超出之前两个企业各自的承诺,只不过方案要更可操作一些。宝钢集团和武钢集团对外宣布了各自“去产能”的目标:宝钢未来三年内压减产能920万吨;武钢今年退出炼钢产能442万吨、炼铁产能319万。钢铁产能过剩的源头之一就是行业格局无序分散。宝武重组后,可以通过调整自身生产节奏来促进市场供需平衡,挤出无效劣质供给。除现有产能,宝钢和武钢正分别在广东湛江和广西防城港建设新的钢铁生产基地,两家合并将弱化两个新基地的竞争关系,或可避免重复建设。
对于中国钢铁行业来说,急迫的任务是大规模削减劣质产能,呈现钢铁产业的集中优势。此次的合并就是这样一种思路。在宝钢这棵“大树”庇护下,武钢“去产能”和人员分流工作或许比单枪匹马更容易一些。
期待之二,“武宝合并”有利于增强市场竞争力。目前,武钢在国内取向硅钢市场占有近50%的市场份额,宝钢占有份额略低。合并之前,武钢在取向硅钢方面已经是绝对的龙头,合并之后,龙头地位自然是不可撼动的了。同样,宝钢在汽车钢板市场占有率行业排名第一,武钢稍逊,合并之后也会巩固该市场的第一地位。合并之后,其低端钢材可能会逐渐剥离,以此提高高端品种钢的市场占有率,以期在国际市场上有上佳表现。宝钢武钢合计占据全国取向硅钢产能的71%、高端取向硅钢产能的近90%、高端汽车板的近60%,因此合并之后,高端取向硅钢和汽车板将最为受益。
期待之三,“武宝合并”有利于提升双方海外话语权。业绩最主要的发力点还是在于海外的(铁矿石)话语权。因为目前来看中国还是一个贫矿地区,矿石原料很大比例还是需要依靠进口,以前两家企业各自为战,我们海外的矿石话语权是有限的,合并之后,进口成本下降,必然会导致企业效益的上升,其实此前南北车的合并也是同样的道理。”
期待之四,“武宝合并”有利于提高中国钢铁集中度。2013年,我国粗钢产量前10家企业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39.4%,同比下降6.5个百分点,2014年,这一数据更新为36.6%,而2015年下降为34.2%。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和国资委已向国务院提交了一份“钢铁行业兼并重组与处置僵尸企业的指导意见”。这份文件明确了国家推动新一轮钢铁企业兼并重组的目标和路径,即通过央企重组的带动作用,到2025年,使国内形成2-3家年产能8000万吨以上的钢铁企业,6-8家年产能4000万吨以上的钢铁企业。合并旨在提高行业集中度,使钢铁行业排名前十的企业产量集中到总产量的60%以上。两家合并之后,产能规模仅次于欧洲钢铁巨头安赛乐米塔尔(年产能约1亿吨),在全球钢铁业中排名第二。排在第三、四位的将是年产能均接近5000万吨的河北钢铁集团和日本新日铁。
期待之五,解决合并过程中涉及到的历史因素、部门关系和人事关系难题。宝钢兼并八一钢铁,武钢兼并昆钢等重组案例并没有发挥出产业协同效应,这些新资产甚至成了宝钢和武钢的负担。被兼并企业的大量冗余人员、产能是巨大的“包袱”。
期待之六,“武宝合并”解决文化整合问题。两家钢铁企业一直貌合神离、各自为政,这一次有“拉郎配”味道。重组仅限于挂牌和合并统计数据,企业文化难以迅速传播和融合。
从总体上看,在双方完成技术、产能与市场的深度整合之后,合并后新的上市主体有望将中国钢铁产业在全球的竞争力推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整个钢铁产业也将由此迈出良性竞争的关键性一步,而钢铁行业的供给侧改革也有望借此得到实质性推动。二者合并更大的意义是为行业开创了一个超大型企业合并的先例,如果做得成功,接下来几年钢铁行业兼并重组将掀起一轮高潮,这种重组将一直持续到2025年。
曾国藩身边有位薛福成,常说一句话,“夫天下之事,运之以才,而成之于财力。若财力不裕,纵才力虽宏无所用...
中铁大桥局集团第七工程有限公司属国资委在赣企业,成立于1971年,是一个集桥梁工程施工,钢桥梁、钢结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