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法律维权>> 正文

以法律弘扬和谐股权文化

企业报道  2016-09-09 08:35:52 阅读:

 

  回首2007年的中国资本市场,一个可圈可点的历史画面是资本市场的财富管理效应使数以万计的投资者进入股市,而广大投资者的入市又进一步强化了资本市场的财富管理效应。截至目前,深沪两市账户总数达到了1.38亿。面对日益庞大的投资者队伍和投资者权益屡被侵害,其权益如何保护成了摆在广大公司面前的问题。在日前召开的2008年《物权法》与证券市场投资者权益保护高层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商法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刘俊海教授对此作出了阐述。

  刘俊海表示,好制度比好运气更重要。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资产性收入。”其中的“财产性收入”主要是与劳动性收入(如劳动报酬)相对而言的。广大投资者购买的证券产品尤其是股票作为财产性收入当然需要得到《物权法》、《公司法》和《证券法》等法律的承认和保护。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资本市场又好又快地永久健康发展,必须弘扬健康向上的和谐股权文化,构建投资者友好型法治环境。

  刘俊海指出,和谐股权文化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广阔的概念,主要指尊重和保护股东权利、体现股权平等、股权民主、关怀弱势股东、股东诚实守信、股东与非股东利益相关者与和谐相处的主流价值观。其核心内容是:股东主权思想;股东平等;向弱势股东适度倾斜;股东民主;股东诚信;股东与利益相关者和谐相处。

  刘俊海表示,弘扬股权文化是改善投资者关系、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强化公司竞争力的关键。公司良治的重要标志就是弘扬股权文化,尊重股东价值。凡是贬损股东价值、侵害股东合法权益的上市公司,都不可能成为具有投资价值的公司。有些公司标榜自己重视投资者关系,并在网站上开设投资者关系栏目,但未得到投资者的认同。有些公司虽然资本规模和经营规模庞大,但由于偏离了股权文化而被投资者摒弃,进而丧失了竞争力。弘扬股权文化有助于匡正迷失航线的公司控制股东和经营者的错误思维方式,有助于凝聚一大批认同和追求股东价值投资的投资者和管理经营,建立投资者与经营者共舞的利益共同体,有助于在公司内部和资本市场树立上下和谐、内安外顺的和谐局面。为提升公司竞争力,必须在完善公司治理的过程中大力弘扬以股东主权思想为主流价值观的和谐股权文化。

  刘俊海分析后指出,我国当前资本市场投资者权利保护工作仍显脆弱,投资信心经常遭遇沉重打击,中小股东权益经常受到损害。即使在股权分支改革之后,上市公司的投资者依然深受虚假陈述、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等“三座大山”的压迫。资本市场中的虚假信息此起彼伏,令广大投资者防不胜防。一些上市公司公然隐瞒事实真相、伪造虚假文件骗取上市资格;一些公司在评估文件中虚增资产;一些公司在年报中虚构损益、隐瞒重大事项;一些上市公司胆大妄为挪用募股资金,坐庄炒股;一些母公司堂而皇之挪用上市公司巨额财产。个别无良的股评家(证券分析师)、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师和律师更为资本市场违法违规行为推波助澜,引发了广大投资者的深恶痛绝。以几年之前吕梁为代表的庄家为例,他们通过开设上百个股东账户、发动数十个证券营业部、集结跨省市的巨额资金,人为操纵股价,害得广大中小投资者血本无归。但在2005年新《证券法》出台之前,受害投资者除了可以将虚假陈述行为人推向被告席、讨回公道外,对于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的行为除了恨得咬牙切齿之外,别无高招。

  刘俊海同时表示,可喜的是,近年来我国的股权文化意识包括投资者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日渐觉醒。近年来,遭受虚假陈述的投资者纷纷向虚假陈述公司及其高管和中介机构提起民事损害赔偿诉讼,中国证监会加大对资本市场当事人的行政处罚力度,司法机关加大对侵害投资者权益的犯罪主体的刑事追诉力度,“带头大哥案”、“杭萧钢构案”、“广发证券借壳案”涉案人员的迅速落网便是其中的重要脚注。此外,投资者教育工作开始起步。当然,股东的维权艺术和维权手段尚需进一步磨砺。尤其是在选择对象、行政表决权、团结其他股东方面的法律智慧以及刑事诉权的举证能力方面依然任重道远。

  最后,刘俊海为弘扬股权文化提出了若干建议:弘扬和谐的股权文化应当成为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与监管过程中的主旋律;构建投资者友好型的法律体系;打造投资者友好型的行政监管体系和投资者友好型的司法救济体系;弘扬股权文化要贯穿于公司治理的全过程;弘扬和谐的股权文化是投资者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建立股东(投资者)协会制度,组建中国投资者协会;进一步完善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制度。

更多专题
跨行业的蜕变

少年立志,梦想导航成才路化州城位于广东省宝山脚下,鉴江河畔。当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地掀起改革开放大潮时...

志存高远 展羽腾飞

志存高远、淳正搏达,多年来牛树海率领搏达集团在国际贸易、国际知名品牌代理、钢铁、彩印包装、酒业饮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