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行业新闻>> 正文

物流企业所需的鉴与用

企业报道  2016-08-29 10:10:09 阅读:

 

  尽管不少具备实力的物流企业已经走出国门,但从总体上讲,我国企业还缺少全球化运作的经验,价值观和文化融合是中字号物流企业向海外扩张面临的主要问题

  德国物流巨头DHL近日与上海机场集团正式签约,计划由DHL投资1.75亿美元在浦东国际机场兴建北亚转运中心。继美国UPS和FedEx之后,DHL由此成为将区域性转运中心落户中国的又一跨国物流巨头。

  随着跨国物流巨头的纷纷进入,本土物流企业已现实地感受到了竞争压力。对国有物流企业而言,做强做大的愿望更加迫切。于是,这些企业竞相寻求战略突破以谋求快速发展。而国际化作为积极防御的手段和快速发展的有效方法,已成了一些羽翼渐丰的物流企业的首选路径。

  外资发起全面攻势

  资料显示,在即将过去的一年里,外资物流企业的势力范围开始从京穗深等国内大型城市渗透到二三线市场。

  其中,FedEx以4亿美元的价格拿下天津大田集团有限公司所持有的大田—联邦快递有限公司50%股权,又吸纳民营奥凯航空公司作为自己在中国开展国内快递业务的合作伙伴,并以二者为基础进军国内快递物流市场,将自己的网络触角伸向200多个二三线城市。

  与此同时,TNT宣布完成了对华宇集团的收购,从而凭借后者在中国内地最密集的独家经营的陆路运输网络,全面进入沿海城市以外的物流快递市场。

  而UPS则表示,从今年开始第二轮品牌宣传,力求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前使UPS的品牌扩散到二三线城市。

  “目前,外资企业在中国国际快递市场的份额已经达到80%。”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研究室主任贺登才表示,随着沿海开放城市市场布局的完成,外资企业开始逐步进入到内陆市场,业务范围也逐渐转型到国内快递领域。

  他还指出,不仅快递业,跨国物流公司在航运物流、汽车物流等领域都占据了高端市场,甚至涉及到教育、培训等方面,可以说,跨国物流公司已经全方位地进入了中国物流市场。

  本土企业探路国际化

  进攻是最好的防守。专家指出,越来越多的本土物流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并非他们一时头脑“发热”,而是缘于诸多因素的推动。

  作为国内第一家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民营物流企业,北京宝龙物流公司董事长孙京学对如何选择国际化战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说:“我们为什么要在美国上市呢?就是想在中国建立一套完整的图书供应链。”而对于公司今后是否会向国外发展,孙京学表示,目前公司还不具备这方面的实力,只是想借国际资本开拓国内业务,占领国内市场。

  “中国物流企业肯定要走出去的。”贺登才对我国物流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充满信心。他说,中国物流企业竞争力的增强最终决定了企业国际化将向纵深发展,一些企业通过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战略,将成功进入全球物流市场,成为举足轻重的跨国物流公司。

  事实上,以中远物流、中外运物流、中油物流、中海物流、中铁物流等为代表的国有物流企业在重组改制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扩大,有的企业正在融入国际物流的大市场。

  “中远物流的国际化道路是伴着客户、伴着业务走出去的。”中国远洋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叶伟龙这样总结企业的国际化路径。他认为,作为一家成熟的物流公司,它与客户之间一定是一种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而中远物流的战略合作伙伴正在加快国际化步伐,这成为促使中远物流加快国际化步伐的重要因素。

  据了解,中远物流通过国内客户的海外业务拓展,已进入美洲、欧洲、西亚和香港的物流市场,在欧、美、日、韩等国设有8家子分公司和代表处,实现了扩张海外业务的初步目标。他们还利用在电力和化工物流领域的专业优势,进入中亚和东南亚电力物流市场,成功运作了多个国际项目。

  “伴着客户走出去”为中远物流带来了可观的利润。“今年,中远物流在物流业务上的收入利润率可能超过20%,但却远远不及其海外公司。”叶伟龙表示,在今后的两至三年内,中远物流的国际业务将发展到50%左右。

  不仅中远物流看好国际化,许多中字头的物流企业都在尝试走出国门。中外运去年分别与美国国家零售系统公司、巴思科国际公司、优质物流公司、空运包裹快递公司等进行了接触,为中外运走向国际物流市场,特别是打开美国物流市场创造契机;中海将其设在新加坡的东南亚区域总部迁到马来西亚巴生港,其获取港口资源的意图十分明显;中储正在谋划进入新加坡资本市场和物流市场……

更多专题
谁来改革国企?

民营企业参股国企在今天的江西已经成为惹人注目的话题。事实上,借助民营势力的潮流在江西国企中早已不新鲜,...

昌飞引领直升机国际化突围

“我们要成为中国在这个领域中最优秀的一员”,这个奋斗目标奠定了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所属昌河飞机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