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艺术资本>> 艺术资本报道>> 正文

且行且修且悟——解读巴古藏獒绘画的三重境界

企业报道  2016-08-23 09:13:34 阅读:
核心提示:巴古,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出生于福建一个环境优美的乡村。出生在这种环境里的巴古,从小就培养出热爱美、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热爱动物的品质,从小就选择了美术这条道路,几十年来打下了坚实的美术基础。1995年的冬天,巴古结束了在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油画最后的学业历程后,选择了定居广州,从此开始了自由的油画创作行程。

  在世界画坛上,能被称为一代大师的,向来都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艺术成就。如梵高,就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因短笔触和对黄色空前运用而闻名;马蒂斯,是野兽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以使用鲜明、大胆的色彩而著名;毕加索,是现代艺术的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实现了西方现代艺术史上革命性突破,引发了立体主义运动的诞生。

  在广州的小洲艺术区,也有一位个性鲜明的艺术家,他以画藏獒闻名,被称之为“藏獒巴古”。

  巴古,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出生于福建一个环境优美的乡村。出生在这种环境里的巴古,从小就培养出热爱美、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热爱动物的品质,从小就选择了美术这条道路,几十年来打下了坚实的美术基础。1995年的冬天,巴古结束了在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油画最后的学业历程后,选择了定居广州,从此开始了自由的油画创作行程。

巴古

巴古

  行­­——由心及形的大彻大悟

  巴古先生在绘画上的极致追求来自于多年的四方行走。无论是兰州的白塔寺还是山西的五台山,无论是寂静的深山老林还是喧嚣的大都市,在行走中,他通过对人和自然的体察,感悟生命,感悟存在,感悟佛与禅的大彻大悟。他没有遁入空门,拜师向佛,而是以大自然为师,以人为师,求得顿悟。

  在巴古先生心中,佛即是心,是本质本心,能觉一切之本体,万物之源。认识自心的本质,才能真正认识全宇宙太空、空间本质。本质本身就是绝对的实在,所以世界会有质量守恒,能量守恒定律,若是如此,虚无即不存在,无中生有则是戏论,一切事物都只是本质的动静之相而已。

  整个宇宙空间,如同本质之海,星球万物,悉皆依止于空间本质而能运动、漂浮、承载,是故,本质即是空间,空间即是本质,本质运动,名为时间,所以,时间与空间,不可分割,世界万物,都只是本质运动所暂时形成的现象而已。

  正是巴古先生通过行走的体察,对本质之心、对世界、对宇宙有了大彻大悟,使他对自己所要表现的对象和物体以及表现手法有了颠覆性的理解和认识。

  在巴古先生看来,绘画创作最基本的要素是情与爱,创作激情来源于自然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情感碰撞。这是一种真情与爱的宣泄,是在创作中对客观自然的主观认同。要把从生活中得来的一切素材加以研究与分析,要把生活给自己带来的情感上的丰富感受加以升华,变成理性的感知,找到知觉的配合,把四度空间的知觉、三度空间的世界,凝固成二度空间的图像进入创作,这是体验生活的最终目的。

  所谓画作的产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崇高的精神追求;二是自发的独特的情感;三是与现实生活的紧密接触。巴古先生的理念是,画家需要的是回到单纯、质朴、追求真善美的生活中去,回到广袤、神秘的大自然中去,追求内在的真实,体会物象由内向外散发的生命力。绘画创作,是一项移情、移景、移性的综合艺术思维活动。只有通过对自然、造化的认识,唤起对自然的感慨,才能称之为真正的创作,并且还在经历艰辛的艺术劳动——概括、夸张、取舍、变形等一系列的艺术思维,方能塑造出理想化的艺术形象。

  巴古先生认为,要实现自己的感悟,必须找到可以表现的外化的对象和表现形式。幸运的是他找到了,那就是高端、大气、威严、忠诚的藏獒。

  这是一个由心及形的完美蜕变。

《等你回来》布面油画 200×150(cm) 作家:巴古

《等你回来》布面油画  200×150(cm)   作家:巴古

  修——由形及心的天然转换

  巴古先生运用的是西方的油画创作形式,但他却把它融入东方文化体系,在艺术上真正的顿悟,无不根源于对东方传统哲学“天、道、气、神”这些理性精神的破译与发扬光大。其实,凡能对“天、道”这两个哲学范畴破解的,“气,神”自然也迎刃而解了。对这几个基本概念,哲学家用逻辑思辨来说明,画家则用图象来显示。从宏观上说,“天、道、气、神”是宇宙生命的本原。从微观上说,它是创作主体的艺术生命本原。对“天、道”的内涵,现代人应有现代人的新理解。一切虔诚的现代画家都希望返璞归真,召唤“魂兮归来”,以表现自由人格、本真激情和本身气质。

  由此,他表现的被赋予了精神内涵的藏獒自然与他人不同。

  巴古先生是一位具有传统文人风骨和创新精神的艺术家。他的绘画作品不囿于前人,他把个人的体验和精神理想融入光与色的抒情叙事中,将人类不同的文化积淀,作为精神源流渗透入艺术的流变之中,在他孜孜不息的探求中,他让心底的灵韵幻化成为照亮艺术前行的航标。

  他笔下的藏獒作品在色彩对比中呈示出和谐、灵动,是富有激情和浪漫的旋律。

  首先,他要表达的是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藏獒是有灵性的,它和人之间是可以沟通的。藏獒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是有内容的。它有时看上去威猛,有时又看上去很温柔;它有时看上去悲伤,有时又看上去很快乐,这些都需要我们认真地去观察,去体会。只有这样,才能用手中的画笔去表现。

  在绘画表现手法上,巴古先生运用了具象、抽象、意象三象合一的手法,如块与块、面与面、笔与笔的穿插、衔接,隐入凸显,并在运行方向和远近关系上显示运动、停息和转换的节奏和踪迹。而画面的主体,是色块的运动碰撞,将松与紧,虚与实的结构性关系演绎为一种更为直观和富有冒险性的精神体验。这些大范围展开的冲撞与和谐,充实与虚隐等运动行迹,使得绘画的虚幻和平面性被真实感所攻破,使得绘画超越本身而具有更丰富的感觉内容,比如音乐感、触觉和活动幻觉等,而人性的立体感和丰富性从平面空间的限制中得到释放,生命的感悟似乎可以被触摸、被连接,艺术的想象自由和表现的驰骋,突破了不同方位的阻碍,“道”就凸现出来,承载精神的“传统”就获重生而传递出艺术家对“道”的精神追求。

  藏獒的原产地虽然是西北高原的寒冷地区,但它的适应能力是很强的,只要我们有爱,对它倾心沟通,仔细呵护,在南方它同样是可以很好地生存。他的藏獒作品背景环境全是绿色的,就是要传达出这种藏獒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就是要传达出这种爱。

  他在画中寄寓了自己的理想,并不断去发掘那些最深入他内心的文化记忆,去尝试一种独立的表现形式,借以营造独特的视觉样式。巴古先生的作品虽运用西画大量技法,但其意境依然属于东方文化艺术体系,也是画家画修养、画人格、画境界、画天赋的载体。

《阳光早晨 布面油画 340×150(cm) 作家:巴古

《阳光早晨  布面油画  340×150(cm)   作家:巴古

  悟——心形合一的完美升华

  巴古先生在他的作品中追求的是生命和自然的大美和大爱,他遵循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创作原则,他的作品题材与风格与传统及他人迥然不同,呈示着独立特行的艺术个性;其作意境宏阔、深邃,色影交融,既有西画的逼真,又具中国文化的气韵和气质。同时,他注重在万千变化的诗意生活中体悟造化之道,以艺术家的情怀去表现自然之美。

  从其作品看出,他巧妙地引入写意之境。在画面中,画家的色彩表现功能、传情功能、形式美功能,三者兼而有之,融为一体,从而使其作品流露出奇崛丽清之风神。读来如同诗歌散文,画中藏意境,画外有余音,洋溢着浓郁的文学气息,耐人细品;他追求色彩情趣且格调清纯,其作远观对比强烈、富有视觉力,近之色彩精致,丰满充实、严谨精当,从中不仅能感受到深厚功力的无穷魅力,又能探寻到他在执著创新方面所作出的不懈努力。其作题材看似单一,画家能在单一中体悟造化之道,把在创作中流露的细腻情感融入到大自然的微妙流转之中,随物宛转,与心徘徊,表现出浓郁的自然风情和生命之美。

  巴古先生的作品在章法和色彩上均有独创,讲究构图和色彩的对比与协调,讲究笔触的洗练和曲折变化,追求色彩的律动与节奏,赋予了他作品以情趣和神韵。其着色处处体现整体和谐、浓烈的原则,色彩多是水灵灵的,丰沛的,湿润的,尽显空灵奇崛、宁静典雅之气,画面互为映衬,显现层次、空间,以虚写形,以意生韵,笔痕苍润,画面在和谐中见丰富,无序中见有序,这种看似传统的表现方式,是一种形式、美感与神韵的展示。

  巴古先生的作品很自信,在对象面前能自作主张,他追求现代审美趣味,别开生面。他讲究以神造型,在有节奏意味的色彩中求自由心境的表现,他创造了一种超越国界的,和大自然相和谐的主观式的画风。

  巴古先生的藏獒画作是画家用洒脱灵动的笔触,创造出了一种符号式的“心象景物”。在他的作品中,背景被淡化,画面中富有激情的笔触呈示出藏獒鲜活的动态和特别的效果。画家直抒胸臆,以大胆的色彩,取其形神兼备。这正是画家艺术上的创造力使他的作品由“写意”向“写心”转化。

  欣赏巴古先生的画作,犹如聆听一部色彩乐章,其中既有高昂的气势,也有温柔的情愫,所以他的画是诗,他的画是舞蹈。他描绘出了大自然的和谐与生机,而且有了一种精神的象征。这些象征显然不完全是传统寓意的延续,而是与现代生活的广阔视野和现代人包容、博大有关。从他的画作中,我们可以看到画家在新的语境中重新组合色彩语言的努力,从而构造出新的色彩空间。

  到目前为止,巴古先生已经创作了近百幅以藏獒为题材的油画作品,很多都被收购收藏,他也渐渐引起了业内外的关注。对此,他并不满足。

  我们处在急速变革的时代,而变革的过程又是世俗化的过程。巴古先生的藏獒画作,在继承和发扬传统中坚持了它的超世俗的特性,这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集中体现,是画家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真实的回归,也是画家在艺术实践中起到了示范性、典型性。

  有人说,国家文化战略的实施应从一个艺术家个案的推出开始。的确,中国文化复兴不仅仅从所谓的重大文化战略开始,更多的应来自于艺术家个体的创造与想象。伟大的个体创造能改变历史并构成伟大的时代,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更多专题
“绿色品牌年”威力凸显

近年,济南钢铁集团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绿色品牌年”为主线,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取...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焕新发展方向

“企业要实现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关键在于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本钢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