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郭文婧 自由职业者
8月17日,位于上海静安中兴社区的一幅住宅地块进入挂牌阶段,起拍价46亿,吸引了18家企业前来竞拍。最终某企业以110.1亿的总价击败17家各路土豪,以139%的溢价率,创下中国土地成交史上最贵地王纪录,未来项目售价毫无疑问将超过15万元每平米。(8月17日《人民网》)
各城市不断出现新的“地王”,现在上海还创下中国土地成交史上最贵地王纪录,对放缓中的中国经济,不知祸也福也。福也,“地王”带动下的房地产投资增长,对GDP增速的贡献众人皆知;祸也,在一个相对的时期,社会资金总量是一定的,当房地产行业如此暴利的时候,其他行业还有资金可玩吗?还敢玩吗?不断上演的“地王”,将“民间投资增速下滑”的核心原因诠释的居然如此生动,“天下寒士”无疑将更恐 “深冬”。
中国的“地王”现象,已经让很多经济规律失灵了。比如,平均房价与平均可支配收入的比值规律,在中国就已经普遍失效好多年了;历次“地王”潮高点的出现都预示着房地产景气度将见顶回落,可中国的“地王”就如“打不死的小强”,一波高潮之后不久又是另一波高潮;把脉房地产定位高喊要去“支柱”,结果是在“去支柱”中更“支柱”。要想灭亡必先疯狂,不是不报,只是时候没到,那么,就让创纪录的“地王”来得更猛烈些吧!
市场经济有市场经济的规律,每一个国家和地方的市场经济都有其自身的特色和独特的规律。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也不例外,最先掌握这个规律的,是国企央企,它们曾经“地王轮流坐,下周到我家”。不过,这次创下中国“地王”新纪录的是一家民资房企,往坏的地方想,就当是一次广告;往好的方面,民企也看到了中国“地王”解套的背后逻辑还没有变,短期也难以大变,所以才敢用更高的成本、更大的代价去赌博。
面对不断创纪录的中国“地王”,再谴责地方政府和开发商利益捆绑沆瀣一气,还有用吗?老百姓担忧产业风险、金融风险,那不是杞人忧天吗?所以,看到了“真正问题”而又无能为力的老百姓也学乖了,只能在新闻后面尝试发帖“世界人民发来贺电”“炒房兴邦,不炒房就是不爱国”来自我解嘲了。当然,也有老百姓感叹:我的妈呀!可惜,喊妈没用啊。资本和社会都不是你妈,它不会想你所想,更不会砸锅卖铁来帮你买房。
之所以“地王”频现,原因就是少数人中的多数人希望高房价,资本不过是投其所好顺便把钱赚了罢了。也许,“地王”会催促新一轮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出台,那又能怎样呢?只要“少数人中的多数人希望高房价”这一本质不变,纪录就还是用来打破的。但问题是万物相连,在“地王”面前,“民间投资增速下滑”成了必然;“民间投资增速下滑”,又让民间收入下滑成了必然。只是,充满担忧也无用,谁叫你连进入“少数人中的多数人”的资格都没有呢?
近年,济南钢铁集团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绿色品牌年”为主线,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取...
“企业要实现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关键在于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本钢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