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联盟热点>> 正文

创新驱动战略 推进矿井度危求生

企业报道  2016-08-11 19:33:52 阅读:

  面对严峻的行业形势,山东能源枣矿集团柴里煤矿立足老矿实际,把创新创效作为逆势发展的源头活水,集众智、聚合力,全力推进技术、管理创新创效工作。

  搭建创新创效平台

  作为一座开采50多年的老矿,煤炭资源严重枯竭,激发全员创新创效潜能,成为全矿干部职工闯关突围的共识。

  为此,他们积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激活创新要素。建成了劳模创新工作室、技术研究室、青年英才俱乐部“三位一体”的创新创效平台,构建了涵盖11个专业的技术研发体系。

  目前,他们已建成9个劳模创新工作室,下设创新创效站15个、创新创效岗47个,骨干成员达到了311人,覆盖了76个区队、4200多名职工。他们还以全矿专业技术人员、首席技师、金蓝领为支撑,成立了技术研究室,以青年技术骨干、大学生为主体,成立了青年英才俱乐部,围绕优化生产工艺、提高资源回收率等重点工作开展科技攻关。

  为加快技术成果的转化,该矿每季度组织一次创新创意大赛,鼓励有创新、有创意、有激情的职工自发组织创新创效团队,打造“创客工厂”。坚持产学研相结合,设立了科技创新奖励基金,每年拿出100万元重奖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人员,着力激发职工创新创效激情。

  打造技术人才“孵化器”

  “创新创效关键在人,在推进的过程中,要务必把‘人’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逐步实现柴里由人员大矿向人才强矿的转变。”矿长刘真伦自上任伊始就尤其重视人才建设问题,把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推动科技发展的基础。

  在山东能源集团和枣矿集团人才机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实行公开竞聘,变“伯乐识马”为“赛场选马”,着力打造一批以一当十的技能之才、实干之才和创新之才。同时,还通过民主推荐和组织研究,拓宽人才选拔任用渠道。

  他们在全矿建立人才信息库,将表现突出的干部职工纳入人才档案库,对于被选入人才库的后备人才有意识地 “压担子”。采取定期培训、专业深造、导师带徒、岗位大练兵、技术大比武等多种方式,加快人才培养速度。同时积极推荐优秀人才,公开选拔工作能力强、政治素质高、年富力强的优秀专业技术人员纳入集团公司人才培养计划,把班组长纳入区队长培养计划,积极从优秀区队长、班组长中选拔人才,分别作为矿中高层管理人员、区队管理人员的后备人选,实现动态管理,逐步形成合理的人才年龄梯次结构。

  矿党群工作部部长、组织人事科科长崔峰说:“我们就是要给人才搭建一块腾飞的踏板,谁有能力起跳谁就来!我们就是为职工成才铺路的搭桥人。”

  释放创新成果“威力”

  柴里煤矿立足自身实际,着力以科技创新破解制约矿井发展的瓶颈问题,一批先进设备、技术和工艺应用于矿井生产中,有力推动了老矿发展。

  他们与中煤科工集团合作研发的防治复杂火区探灭堵注及调压的防灭火技术,在7个火区工作面推广应用,解放呆滞储量181万吨;开展了降低飞灰含碳量与低氮燃烧技术与工程应用课题研究,电厂锅炉热效率提高4个百分点,年增加收入400万元;在袁堂井3 下906运输巷实施沿空留巷技术,节约成本92万元,增加工作面可采储量2.2万吨;开展的井下单项静态上下车架空乘人装置研究,在236东部采区推广应用,减少巷道维修断面1050米,节约维修费用300余万元。同时,大力开展小改小革活动,216项小改小革成果在服务生产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经济效益。

  该矿还积极顺应矿井发展的现实需要,大力推进管理创新成果的运用。他们坚持制度立矿、制度管矿,实施了责任目标“三个清单”管理制度,坚持半月“回头看”,一月一考核,加大任务目标督办落实力度,先后下发工作催办单61项;建立了机关科室“三单两表一板”绩效考核机制,进一步明确了机关科室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严格干部“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不断加大监督考核力度,有36人(次)先后纳入矿负面清单考核。

  当前,全面从严治矿、全面管理提升、全面转调发展“三个全面”以及新思想、新经验、新亮点“三新”创建等一大批管理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有效促进了该矿创新成果转化和管理升级再造,实现了管理效能上的新发展。今年以来,矿井实现降本创效3100余万元,综合成本同比下降6%。(刘光贤)

更多专题
上电转债:三家基金公司齐摆“乌龙”

引起资本市场巨大冲击波的“上电转债事件”主角———三家基金公司在事发近两个月的时间里一直不露庐山真面...

真假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背后的故事

近年,国家人事部官方网站发表声明称,中国专家科技咨询中心没有开展过国际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培训活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