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刘小矿
从“建设亚洲最大的炼焦煤选煤厂”到“外出托管选煤厂”,从“跨越式发展、规模化运作”到“稳中精进、聚焦双效”,一路走来,淮北矿业临涣选煤厂风雨兼程、历尽沧桑,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步入了经济发展新常态。特别是2012年以来,煤炭市场行情风云变幻,从高歌猛进的“黄金十年”急转直下,煤炭产能过剩、精煤价格断崖式下跌、市场形势持续低迷,致使许多煤炭企业陷入了异常艰难的困境当中。
该厂职工正在电气实训基地学习PLC知识,实操可编程控制器2电气实训基地讲解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和煤炭市场寒冬,临涣选煤厂党政一班人审时度势、与时俱进,积极调整发展思路,居危思变、主动作为,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整合优势资源,深挖内潜、攻坚克难,全面打响了企业生存保卫战,谱写了选煤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经济运行平稳着陆。“黄金十年”末期,该厂抢抓机遇,顺利完成了安徽省“861”行动计划重点建设项目——临涣选煤厂西区800万吨扩建工程,入洗能力猛增至1250万吨,并经不断扩能建设达到1600万吨,实现了规模化生产,为抵御市场风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国家宏观经济步入新常态,该厂党委积极调整思路、把握方向,围绕经济效益与发展质量,深耕细作,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创新举措。坚持以“安全生产体系建设”为统领,牢固树立“安全就是效益”的理念,强化红线意识、明确安全责任,着力提升安全质量标准化水平;坚持以“内部市场化运行”主线,向经营管控要效益,深挖内潜、降本增效,原煤加工成本呈逐年下降趋势。2012年以来,共入洗原煤7136.72万吨,生产精煤3410.69万吨,精煤产率平均达到46.62%,特别是今年上半年精煤产率高达53.56%;吨原煤加工成本也由2012年的31.16元下降至25.86元,最大降幅达5.3元/吨,经济运行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步入了平稳发展的轨道。
改革创新不断深化。在煤企艰难前行的困境中,该厂党委危中寻机、主动作为,积极拓展外部市场,谋求生存空间,在专业化管理和产业化发展上,制定了一系列的改革发展措施,为企业减负创收增盈。持续优化人力资源,完善内部退养机制,累计清退劳务用工509人;撤销合并科级机构16个、减员安置380人,整合了杨柳、许疃、青东、孙疃、袁一、袁二六家矿井选煤厂资源,形成了“一厂两区六分厂”专业化管理的生产格局。在产业化发展布局上,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依托选煤人才、技术和管理优势,积极开拓托管运营市场,先后在江苏徐州和山西地区托管选煤厂9个,累计入洗能力达到160万吨,分流职工300多人次,实现创收290万元;依托物业后勤改制,积极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注册成立了千盛物业公司,全面进军商超、旅游、家政、快递等社区服务市场,加快多元化发展,为企业减负增盈。
科技水平持续提升。坚持“科技兴企”与“实干兴企”并重,不断健全完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推进“产、学、研”的有机融合,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围绕解决关键性技术难题,充分发挥选煤专业化优势,完成了二次浮选改造、降低介质消耗攻关、提质增效扩建工程等重大科研项目,受煤坑无人值守、手选自动除杂、压滤机自动卸料等一大批“五小”实用技术成果得到应用和推广,推动了选煤生产“四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不断加大专业技术和高技能人才孵化培养力度,建立了机械、电气、电焊工三大实训基地,开办“职工夜校”、“技师流动课堂”,实行“点题式培训”、“差异化教学”,着力打造一支高精尖的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大力推行“机电合一”、“操检合一”,优化劳动组合,盘活人力资源,着力打造一支岗位复合型职工队伍。截至目前,该厂已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70人,技师63人,为推动选煤高效生产和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发展成果惠及民生。越是困难时期,越要关注民生,与职工群众患难与共。厂党委始终坚持把职工的切身利益摆在首位,想方设法带领职工走出困境,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共享发展成果。积极采取各项经营管控措施,努力降低除工资成本以外的各项成本,力争工资不降或少降,稳定职工收入;同时,积极“走出去”找活挣钱,创造利润,增加职工收入。加大开展社区文明创建,持续改善职工居住环境,积极筹措资金,铺设沥青道路,安装健身器材,修葺文化中心、灯光球场和学校操场跑道。即使在最艰难时期,该厂党委仍不忘民生之本,通过自主培育树苗、干部捐助认领、地企和谐共建等方式,种植600余棵果树,把厂区装扮得“花开叶满果香”,切实让广大职工群众满意,实现了社会效益、企业发展和职工意愿的和谐统一。
和谐发展是企业发展的活力源泉。近年来,王庄煤矿在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升,企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的同时,坚...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这是现任湖北省襄樊市妞妞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宋爱洁的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