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海化努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实现了由耗费资源向节约资源的转变
山东海化集团是全国首批循环经济试点企业。近年来,海化集团着力强调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搞好资源综合利用和节能降耗工作,走出了一条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实现了环保和效益的双赢。2006年,全集团共完成收入186.6亿元,实现利税14.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9.9%、5.1%。2007年预计完成营业收入215亿元,实现利税20.3亿元。资源循环利用延伸产业链条
为了解决化工生产与海水养殖的矛盾,实现卤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多年来,他们探索了一条海水合理开发、梯次利用、多次增值的新路子,实现了海水的“一水五用”。
所谓“一水五用”,即用海水放养贝类、鱼虾、卤虫等海产品;中级卤水先送纯碱厂、硫酸钾厂供工艺冷却;化工工艺冷却的同时,吸收了化工废热的中级卤水送溴素厂吹溴;吹溴卤水送到盐场晒盐;晒盐的老卤生产硫酸钾、氯化镁等产品。通过“一水五用”,海水中的有用物质基本上被榨干吃净,污水达到了“零排放”,提高了资源的节约化利用程度和生态经济综合效益,实现了海洋化工界为之奋斗多年的“盐、化、养”一体化的目标,达到了经济和环境的同生共赢。所在的滨海经济开发区被确定为“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区”。
在“一水五用”的基础上,他们调整产业结构,以打造绿色生态产业链条作为工作重点,相继开发出了碱系统、溴系统、苦卤化工系列、精细化工系统四大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即以原盐为原料生产纯碱、氯碱;以纯碱为原料生产硝酸钠、亚硝酸钠、小苏打、白炭黑、水玻璃;以制碱废液为原料生产氯化钙、氯化钠;以制盐苦卤为原料生产硫酸钾、氯化镁;以氯气为原料生产溴素、甲烷氯化物;以溴素为原料生产氢溴酸、溴化物等,从而形成了上下游产品接续成链、关联产品复合成龙、资源闭路循环为特色的生态工业体系,实现了产品及其废物在体系内的再资源化。这些产业链条的形成,不仅扩大了产业规模,而且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以科技进步促节能降耗
近年来,山东海化坚持把节约放在建设节约型企业的首位,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大力开展节电、节煤、节材、节水、节汽工作,努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实现了由耗费资源向节约资源的转变。近几年先后完成较大技术进步项目20余项,有90项消耗指标打破纪录。
在节电方面,大力推广应用节能“四新技术”,努力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生产成本。淘汰高能耗变压器为节能型变压器,将分散变压器加装分散集中低压无功补偿装置,使供电损耗降低了2.2%,年节电1045万千瓦时。实施电机变频改造、配电系统滤波无功补充改造,年节电940万千瓦时,投资220万元将生活区电度表全部更换成高精度、高可靠性、高过载、功耗小的电子式预付费电能表,生活区电损耗降低9%,年节电100万千瓦时。
在节水工作中,确定了能用海水、微咸水的不用淡水,能够循环利用的必须循环利用的原则,合理使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工业节水方面,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进行改造,降低了淡水用量。百炭黑厂压滤机滤板及洗衣水装置改造后,用水单耗降低20吨,年节水36万立方。热电厂化学清水箱进行工艺改造后,年节水70万立方。在生活节水方面,投资270万元,年节水30万立方。2006年,海化集团每万元总产值取新水量比上年降低3.1%,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0.4%,比上年提高1.35个百分点。
在节汽工作中,通过蒸汽管网改造,缩短供汽管网长度,采用新型保温材料等措施,节汽效果明显。蒸汽损耗由以前的20%降低到13%,年节汽6万吨。投资650万元,实施生活区供暖节汽改造工程,充分运用热电厂发电余热,使生活区年供暖能力提高了25万平方米,年节约蒸汽6万吨。通过对纯碱生产中吸按尾气排空进行技术改造,将浓度80%的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回收利用,不但减少了大气污染,而且使下段气浓度由75%提高到80%,年增产纯碱1600吨。
在节煤上,对热电厂流化床锅炉自动控制系统进行改造后,实现了燃烧自动控制,使煤的燃烧效率提高了0.5%,比手动控制年节煤1.3万吨。2006年,全集团万元产值综合能耗比上年降低了9.5%,共完成节能量11.3万吨标准煤。
国内葡萄酒企业正热衷以最传统的方式———庄园生产来推广它们的产品,而支撑这种热闹局面的则是庄园运动所...
奥克斯从一开始就以行业搅局者的形象示人,而时至今日,却已然成为不折不扣的营销高手。从价格战到价值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