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时候,公司管理不规范、运作混乱自有好处,在特定的阶段里,只有残缺才是美。作为个体的集合,企业就如一个大树林,不同的鸟儿聚在其中,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生态环境。面对于此,有效管理绝不是一个单纯过程,它应当具有针对性、包容性和灵活性;否则,管理就丧失了它的本质意义。
企业是由具有不同性格、不同需求、不同地位、不同生活经历和习惯的活生生的“人”组合在一起的。不可否认,社会的混合性、庸俗性、复杂性同时被包容其中,构成了这个复杂的企业环境。可以想象,在这个环境里,祈求一个称心如意的状态、达到一个理想的完美境界,几乎是异想天开。从管理学的原理来看,企业的方方面面留有余地,互存不良;反而顺理成章,和谐有序。当你想水清一点,不妨浑一点;想图快一点,不如慢一点;想求好一点,不如差一点,这可能就是残缺美在管理实践中的表现吧。
管理的重心则在于培育企业的自我净化能力,但是否由于企业内个体的差异性、整体的不完美性,管理者追求改善的努力就会一无“适”处了呢?其实不然。管理的有效性恰恰体现在通过管理,使企业具备自我净化、自我改善的功能上。管理者的职责不在于花更多的精力清除不良因素,而是任其适当合理存在,管理的重心则在于培育企业的自我净化能力。在这一过程中,管理者首先应该承认并学会欣赏人与人之间与生俱来的差异性。企业的功能之一,就是包容员工多样化的差异性,并将其糅合成一种向心力。比如在能力差异上,能力强的员工恰恰在能力较弱的员工那里获得自信感,而能力差的员工又以能力强的员工为荣耀,并从中获得安全感。双方的差异性在日常工作中保持着一种彼此依赖和满足的关系。如果在一个公司全都是“武林高手”的话,那么就可能出现相互抵销的消极现象。
从管理实用的原理出发,不妨有意或者无意地制造差异性,让企业自然地进入一个有序磨合的状态。其次,管理者还应学会巧妙利用企业内成员彼此之间素质的落差性。很多管理者都希望企业内部的优秀分子、纯洁分子越多越好。管理就是化腐朽为神奇的一门综合艺术。其实,再落后的人也有被尊重的渴望,也有发挥自己潜能的意识。问题在于如何找到发现他、改变他的通道。有的时候,偶然调换了一下工作岗位,或是领导给予一次恰当的赞赏,无意之中就会把那个人身上内在深处的可贵要素释放出来,变成组织中的动力元素。
既然残缺是美,管理者就应学会利用其“美”。作为管理者不要被完美情结所困扰,过分追求完美就会陷入狭隘的陷阱。在管理实践中,常能听到员工抱怨公司管理不规范、运作混乱、组织架构不清晰。其实有的时侯,混乱自有混乱的好处,只要心里有章法。在特定的阶段里,只有残缺才是美、才是最合理的。难得糊涂比格外精明更重要。古人有训: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管理的最高境界不是完美,而是残缺中的和谐。
国内葡萄酒企业正热衷以最传统的方式———庄园生产来推广它们的产品,而支撑这种热闹局面的则是庄园运动所...
奥克斯从一开始就以行业搅局者的形象示人,而时至今日,却已然成为不折不扣的营销高手。从价格战到价值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