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浙江翔盛集团有限公司连续3年被评为浙江省百强企业。“有今天的成就和殊荣,靠的是企业员工的努力。”浙江翔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沈柏祥说,“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我们将继续做精做强,拓宽新思路,实现新突破,开创新天地!”自信的语气中渗透的是“作坊式”小企业壮大成现代化企业集团的艰辛和执着。
据了解,翔盛是一家以化纤、纺织、热电、进出口贸易、对外投资为主的综合性企业集团,系全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全国民营企业500强、浙江省百强企业。
以人为本提高竞争实力
沈柏祥指出,在二十多年的发展中,他深刻认识到,市场的竞争从根本上说是人才的竞争、技术的竞争,做企业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在未来,企业的成长越来越依靠智力资本的扩张。沈柏祥中肯地说道:“从现在起,我们应该把注意力的焦点放在从资源的使用转移到价值创造的有效性上来。所以,我们要继续加强对高技能人才的培训。”由此,翔盛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建立高技能人才定期业务进修和培训制度,确保了培训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保证企业的人才及时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最终使其技能水平始终与企业发展处于匹配状态;开展复合型人才培训,提高了“一专多能”的高技能人才在企业高技能人才中的比例,使人才结构优化;将技能培训与理论培训结合起来,将技能培训与技术改造、技术引进等项目结合起来;完善“传、帮、带”制度,充分发挥了老技师的技能与业务传承作用,使更多的年轻技能人才更快地成长为高技能人才。
同时,在实践过程中,沈柏祥认识到管理者是企业的骨干,是企业的中间力量,因而翔盛注重对企业管理人员的培养。针对中层管理人员的整体需求,举办了“清华大学执行经理培训班”,重金聘请清华大学的管理专家为管理者上课。经过系统地培训,管理者提升了理论水平,对管理工作方面有了更多认识和见解。还有,企业不定期地组织中层管理者外出听讲座,吸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方法,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
在沈柏祥的管理理念中,员工是企业的宝贵财富,是企业发展和生存的保障牞只有员工价值的实现牞企业才会不断产生效益。翔盛实实在在关心员工生活,更新工作衣,增加保暖外套。职工的生产、生活环境是翔盛一直关注并改造的方面。集团副总裁诸柏庆说,近一年来,宿舍、食堂在卫生方面也有了不小的进步,厂容厂貌改观很多,纺织公司新办公大楼的标准化的设施,精致的装修,错落有致的厂区绿化。职工的活动场所也有所增加,建立了“职工之家”活动室,丰富了员工的娱乐场所。
另据诸柏庆介绍,翔盛从去年7月开始,成功实行了中层以上干部车辆改革制度。不仅节约和控制了非生产成本,而且方便了管理层的工作和生活需要,让他们更加踏实地为企业做贡献。同时,凡是中级职称以上的技术人员,均可享受公司免费提供的两室一厅住房待遇;初级职称的技术人员享受单间的待遇;员工宿舍全部安装好空调和有线电视。
在“为员工谋福祉,为社会发展做贡献”宗旨的指导下,企业的人才网络日益成熟。目前,企业现有近200名各级各类管理和技术人才,他们在集团的各部门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不仅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更重要的是带来了新的思维、管理理念与方法,从而整体提升了集团的综合竞争力。
完善组织结构建立现代化企业
“调整企业结构,优化整合资源,建立现代化集团企业,是每个民营企业的目标。”沈柏祥如是说。
沈柏祥根据企业的实际管理和发展需要,对翔盛的架构和组织结构作了进一步调整,调整后集团作为控资公司,设两个办公室、五个职能部门,即总裁办、企管办、资金部、会计部、审计部、发展部、党工部。集团下属6个子公司,这些下属单位也根据集团方针对组织作了调整,使整个集团组织结构更清晰,针对岗位的明确,还完善了岗位职责,进一步理顺了管理职能关系,明确了工作的职责。
另据诸柏庆介绍,为使组织机构更加明晰,早在2002年,沈柏祥就对自己的直系亲属“下手”,调整了管理人员,聘请和选拔优秀人才顶替亲属职位。在集团内部突破家族制管理模式,重大的决议都是由集团管理委员会集体讨论解决。目前,翔盛及其子公司中共有高层管理者17人,其中老板的直系亲属仅3人。
沈柏祥说:“除了完善组织结构,还要完善管理程序,强化基础管理工作,这样现代化的企业建设才能完整。”翔盛继续推进标准化、制度化和程序化管理,建立了规范、有序、高效的管理程序,加强了责任管理,严格了责任考核,提高了企业管理效率。
管理上,强化绩效考核的责任机制,使公司的各项指标分别落实到各部门、各岗位,实行目标管理、量化考核。强化计划管理工作,各子公司和各部门的各项工作都要通过有序的计划去实施。加强资金管理,实行资本运作。充分发挥公司资金部的作用,实施资金集中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减少资金沉淀,节约资金成本。同时,积极发挥审计部门作用,做好监督审计工作。强化成本管理,提高全员成本控制意识。在沈柏祥的带领下,一个现代化的集团企业有声有色地建立起来。
节能创新扩大市场份额
沈柏祥深知,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推动力,是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近一年来,翔盛的下属子公司为满足市场的需求,对部门纺丝、卷绕设备进行了技术改造,提升了产品的档次和质量,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彩色涤纶公司以切片纺和色母粒为基础,开发生产了回料瓶片生产的长丝产品,产品质量几乎同聚酯切片生产一样,提高了经济效益;提花纺织公司同切片纺上、下游配套,生产较灵活的品种,满足特种客户的需求;热电公司以电、气联产,既保障集团自身生产的稳定,又提供其他单位的需求。
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翔盛还在节能降耗上下功夫。纺织公司投资近465万元实施了废水回收处理项目,年可节约成本约150万元;热电公司利用循环处理水,全年可节约上百万元;彩色涤纶公司也利用水处理循环,年节约成本30万元。
节能和创新给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公司在2006年完成工业产值39.4亿元,比上年增长18%。
“浙江民企已经进入战国时代。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将继续抢占市场,迎接新的挑战。”沈伯祥神情坚定。
近年,我国第一笔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年金业务在辽宁诞生。截至目前,太平养老在全国与1400家客户签订了企业年...
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是我国已经实施并将继续大力实施的一项国家战略。为了顺利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