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联盟热点>> 正文

新经济呼唤理论创新

企业报道  2016-06-23 18:12:18 阅读:

  ■ 杨培芳 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前理事长

  因为现在的时代很浮躁,多数人不怎么关注理论,可是现在遇到许多新问题都需要从根本理论上寻找出路。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新经济这个词比较热。近日在发改委讨论新经济与制度创新,我提出来制度创新更需要新经济理论的支撑,因为新经济和老经济不一样,工业时代我们跟随美国和欧洲就行了,信息时代我国在IT技术和互联网应用领域已经走到前面,到了无人区。跟随发展比较容易,引领发展就容易迷茫。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研究新经济理论有七八年了,今天这次讨论应该是更加深入的一次。我的致辞就到这里,下面还想再讲三句话。

  1 现代经济学已经失灵

  不久前我写过一篇短文,说“西方经济学已死”,比较刺激,惹很多人不高兴。现在许多境外学者都在反思西方经济学的问题,似乎只有我们国内对西方经济学还是顶礼膜拜,甚至当作圣经。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世界经济遭遇到前所未有的难题,经济下滑,环境污染,灾害频发,贫富差距拉大,西方经济学开不出有效的药方。诺奖经济学大师布坎南说,现代经济学已经迷失了救世的激情和公平的梦想。斯蒂格利茨提出,新古典经济学试图证明经济个人主义是有效的,但是“一旦引入不完备市场和不完全信息更接近现实的假设以后,帕累托效率的论点就站不住脚了”。问题出在两个半世纪以来亚当·斯密提出的一个悖论,叫做“利己之心可结利他之果”,认为每个人都去争取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就会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下,实现社会利益最大化。后来有人认为人的本性就是贪婪自私,只有贪婪自私才能激发人们去创造,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在亚当·斯密的年代,为了消除封建势力,提倡经济个人主义是进步的,但是延续到工业时代后期问题就来了。借用印度前总理甘地的一句话,“地球何以满足人类的需求,但是满足不了人类的贪婪”。张五常也在反思经济学为何失败?他说自私可以使人类发展,也可能使人类毁灭!科斯最近也开始惊叹“经济学已经坏掉了”!他说“物理学已经超越牛顿,生物学也已经超越达尔文,可是经济学尚没有超越亚当.斯密”。现在欧美有很多大学的学生抗议经济学理论无用,要求全面修改经济学教材。

  2 新经济学派正在兴起

  70年代,哈佛大学教授丹尼尔.贝尔在《后工业社会的来临》提出,经济形态正在从商品生产向信息服务演变。他又说“一个严重的问题是人们需要做出的是一种社会决策,不等于个人决策的总和。正如每一辆汽车都聚在一起,个人决策加在一起肯定是一场恶梦”。斯蒂格利茨提出,“始自亚当·斯密,经过二百多年的发展的标准竞争模型不能反映市场经济,很多的结论都是错误的。凯恩斯主义和达尔文主义都难以确保市场经济的长期活力,我们正在接近一种处于两者之间的哲学,它将为未来指引方向”。

  《零边际成本社会》的作者里夫金提出了一个产权之问:“互联网的所有者是谁”?他说,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自富裕资本家和公司股东的并不多,大部分的资金来自数百万的消费者和纳税人。每一个人都拥有互联网,互联网又不属于任何人”。有人提出上网“提速降费“的问题,本身就是矛盾。一方面我们按照西方经济理论将电信资费完全市场化,政府刚刚下发文件说完全放开电信资费,但是没多久国务院总理就又提出来要提速降费。有人解释说是国务院总理代表市场对价格提出的要求。现在上网费降了多少,有的降了百分之三十几,有的降了百分之二十几。都是按照信息流量来算的,有时候会突然收到短信说赠送你多少G的免费流量,你一用就超,因为都是有附加条件的,或者只有什么时间用才能用,或者叫做什么定向流量。反正你信了他们就吃亏上当,把零边际成本的新经济当做稀缺资源的传统经济卖给消费者,完全扭曲了新经济的根本特征。

  其实除了国外关于新经济理论的探索,国内部分前卫学者也在深入研究。以中国信息经济学会为代表的新经济学派曾发表《新商业模式宣言》,出版了《新商务系列丛书》和《中国经济向何处去—基于信息经济学的分析》。我们认为现代经济学三大理论基石已经动摇,一是资源稀缺假设被共享经济动摇,二是完全信息假设被信息价值论动摇,三是理性经济人假设被网络社会人动摇。

  现在有些政府官员懒政,面对新经济与旧制度的矛盾,不积极想办法适应新兴生产力发展,而是等着出事,只要一出大事,他们就会推波助澜,阻止新经济发展。现在互联网+出租车,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医疗都出现类似的情况。

  大家知道华为的信息通信技术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基本到了无人区,我们的经济理论研究也到了无人区。西方在反思现代经济理论,我们也在反思和研究新经济理论,但是究竟谁能够超越亚当.私密,是西方还是东方?我认为西方背负了更多工业时代的包袱,而在ICT技术互联网应用领域,我们已经走在前面,新经济理论很可能在我们这样的东方大国土壤里产生。

  3 时代之变必将跨越中西之别

  面对信息生产力的迅猛发展,最重要的是创新而不是守成,是增量而不是存量。现在我们许多人还把东西方的制度冲突,文化差异当作心病,但是我想过不了多久,网络会把最好的东西毫无偏向地推向世界。以移动通信为例,1G(大哥大)、2G(数字化)时代,从技术标准、网络设备,再到手机终端全靠国外;3G时代有了中国提出的三大世界标准之一,中国网络设备和手机终端也占有一席之地。4G时代中国提出的技术标准与国外平分秋色;到了5G时代,很可能由中国提出唯一的世界移动通信标准。这一方面是因为我们有14亿人口基数和8亿多的网民,另一方面东方文化的协同思维基因要比西方还原论思维更适合未来信息社会。在这样的情势之下我们没有理由迷信西方的经济学理论。最后顺便做一个广告,本月底一本拙著《挽在一起的手—协同互利新经济哲学》就要面世,欢迎关注。


更多专题
在品牌战略下焕新蓝海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有没有核心竞争力、能不能在群雄逐鹿的市场竞争中有立足之地,关键是看企业的核心技术。

以“曲线路径”救活企业

无论是否要突破60岁大限,无论人事调整如何推进,关键是在有一定规则的前提下习惯于弹性思维。国外的退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