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蒋晓萍
20多年来,工作埋头苦干,但成效不大;对生活永不放弃,但甘甜总不明显。工作中,全力以赴,兢兢业业,却始终原地踏步;生活上,省吃俭用,勤俭节约,却还得为支护孩子高达家庭收入一大半的学费、培训费而焦虑、为年迈的父母身体健康而担忧……
在生活的重重压力之下,面对困难自己渴望改变现状,也尝试过改变压力的种种设想,在自己苦于没有找到适合自己迈出那一步的时候,一则《小和尚出门云游》的故事,和我想要改变的情形不谋而合。故事讲到,小和尚要出门云游,日期拖了半年,还迟迟不肯动身,方丈问他原因,他说:“这次云游,一去万里,不知要走几万里路,跨几千条河,翻几千座山,经多少场风雨,所以,我需要好好地准备啊!”方丈吩咐寺里僧人帮忙准备东西,大家送来了上千双芒鞋,上百把雨伞……小和尚不解地说:方丈,徒儿一人外出云游,这么多东西,别说是几万里路,就是寸步,我也移不动啊!方丈微微一笑说:“别急,你这一去,山万里,水千条,走到那些河边,没船又如何能到彼岸呢?一会儿,老衲就吩咐众人,每人给你打造一条船来。”小和尚一听,慌忙跪下不迭声地说:“方丈,徒弟知道您的用心了,徒儿明白了,现在徒儿就上路了。”
生活中的自己,也渴望改变现状,希望突破那个原地踏步的瓶颈,开创一个新的工作高度、新的生活状态。但现实中却像小和尚那样,给自己找各种理由和借口,不想迎接挑战,不想面对压力,杜绝走出“舒适区”?只想待在自我限定的“舒适区”里,每天按同样的轨迹、做着同样的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遇到外界发生改变时,总喜欢以自己以前怎么样来应对。某一个日子,蓦然回首之间,看到自己离梦想越来越远而想谋求改变时,想要做个不一样的自己时,却总能找到很多不付诸行动的理由。
怎样才能行动起来,远离成为我们生活摇控器的手机,走出那片自我划定的“舒适区”,做自己想做的事,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一本《一个人的朝圣》的书籍告诉我,走出去,并不是一件做不到的事情!那个在酿酒厂里干了四十年的销售代表、一辈子没有升迁、没有朋友、也无敌人的六十岁退休老人哈罗德,因为收到一封信,为了见那个二十年没有见过面、身患癌症、写信向他告别的奎妮,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徒步行走了627英里,历时87天。一路上,他时而动摇、时而沮丧、时而信心百倍、时而身心疲惫、时而迷失方向、时而陷入痛苦的回忆……最终,凭借他纯真而伟大的友谊和对朋友的信任和依托,对困难的直视和挑战,他走到了奎妮的病床前,见到了一直在等他的奎妮,令她在安定、轻松和满足之中离去。老人以非凡的勇气和毅力、凭借强烈的信念,完成了“一个人的朝圣”,其实,我们也一样可以,只要我们坚定自己的信念,沿着既定的方向,一步接着一步,终会不忘初心,实现理想。
还有一本名为《自控力》的书这样指出,自控力是人类最与众不同的特征之一,我们要想战胜自己,成为自控力强人,主要原因还在于我们的内心,取决于我们看待事物和提高意志力所采取的方法。
于是,我尝试从开始从读一本书来改变自己,通过《有书共读》学习计划,坚持每天看书,力争日有所获。《向前一步》、《自控力》、《一个人的朝圣》、《追风筝的人》……每天一点点,积累起来也是不小的收获,终于慢慢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了正确看待眼前的形势,不抱怨、不埋怨,认认真真做好手里的每一件事情,每天抽出时间来安排和计划当天和短期内的工作,有预见性的工作带给自己处理应急事务的时间和精力,原地踏步的工作因内心的改变而变得丰富而有意义;生活中,更多地看到其美好的一面,对不可预知的未来,可以预先筹谋,但不必过度操心;渐渐地,将一地的鸡毛收捡拾掇成为一把上好的鸡毛掸子。因阅读而改变了看待问题的态度,因态度的改变而使工作和生活都变得更加美好!阅读,让拖延症渐行渐远;阅读,让自己每天都有新的目标;阅读,让我踏上了筑梦之旅!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有没有核心竞争力、能不能在群雄逐鹿的市场竞争中有立足之地,关键是看企业的核心技术。
无论是否要突破60岁大限,无论人事调整如何推进,关键是在有一定规则的前提下习惯于弹性思维。国外的退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