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艺术资本>> 艺术资本报道>> 正文

贺友直说创作的目的

企业报道  2016-03-31 08:50:40 阅读:

  3月16日20时30分,连环画家贺友直在上海瑞金医院病逝,享年94岁。画匠已随春风渡,留看万花(画)身后开。近些年,大师离世的消息时不时出现在媒体上,那代曾经为中国艺术事业献身的人们,在时间的磨损下,不得不放下自己手中的画笔,渐渐开始淡出人们的视野。他们是中国的艺术瑰宝,也是后世艺术家的德艺楷模。

  贺友直常说:“我自己做工、当学徒、当兵,从社会底层上来,看的都是社会底层的东西。别人赞誉的泰斗、大师都不敢当,自己就是一个只有小学学历的小人书画匠。”在老版连环画手稿也拍卖到千万元时,贺友直毅然将上千份手稿全部“捐脱”。对于当下许多画家一平尺达到十万、数十万的画价,贺友直一嘲了之,“又不是卖布!”2015年,贺友直获得两个终身成就奖,中国美协颁发的“中国美术终身成就奖”以及上海首次颁发的“文学艺术终身成就奖”。“比我画得好的前辈,都没有等到这一天。我很幸运,因为长寿,我才能得到这样的成绩和荣誉。”贺友直谦卑地说。

  有这样谦卑的大师,是艺术界的幸运,我们可以观前者优,补后世拙。对比贺友直,我们现在艺术界一些“迫不及待”的“大师”应该汗颜。

  我们为“名”疯狂,名本是画家被尊重和承认,获得自我价值的方式。但是如今,各种无法考证、自吹自擂的评奖充斥其间,我们不是抵制名声、名誉、名气,而是要胜在名副其实,不忘艺术之初心。贺友直曾说,“连环画已经被淘汰,被淘汰了的艺术门类得奖,没有依据的呀。得奖就是凭你在这个专业的成就,我已经没有依靠了,没有这个根了。这让人很痛心。”是的,那些“大师”,你们的根呢?

  我们为“利”痴癫,为利本是为生存,无可厚非,但是如今各种满天飞的价格,甚至为了炒作而造假,剥离了以前画家明码“润格”的最后一丝骄傲,将艺术变成了商业游戏,就有点本末倒置了。我们敬佩那些过往的大师,是为了什么,是因为他们会赚钱吗?当然不是!

  贺友直曾说,“画画图什么,无非是名利”。但听话要听全,老人家还有一句,那是画出来以后的事,“关键是你动笔之前不能有这个思想。”这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急功近利往往能获得一时之快,但一朝名利逝,独坐画室发现无画以传世,岂不怅然……

更多专题
让竞争力无处不在

社区商业作为一种新兴的商业模式,主要以满足居民生活需求为主,突出特点是便利性、地域性,具有相对稳定的...

聚焦新时期的设计管理

在我国众多的大型和特大型工业企业中,一般都设置有设计研究院(简称设计院)。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