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晴川 机关行管人员
最近市民林小姐遇到了一件“烦心事”,家里成堆的玻璃容器无处放,找到废品回收人员对方却拒绝回收玻璃制品。遇到类似烦恼的市民并不少,目前废旧玻璃瓶即便白送,废品回收人员都不要,只能当垃圾扔掉。玻璃废品已成为让百姓头疼的问题。(2月29日《福州日报》)
废旧玻璃瓶弃置不仅浪费资源,更易造成环境污染。解决的最佳出路,就是回收循环再利用。这样做的好处,不仅减轻了百姓无法处理的尴尬,也避免了企业再购买完全一样的新玻璃瓶导致能源消耗、资源浪费现象。然而知易行难。不少企业并不买账,因为回收旧瓶“不如买新的划算”,没有谁会傻到做折本买卖。
但问题显然又不是这么简单。在笔者看来,回收旧玻璃瓶,不管折不折本,都是企业应该做的。道理在于,废弃玻璃瓶作为企业产品附属物,不仅没有增值,反而增加了处理成本,这就与一些企业乱排乱放污染物的本质一样。排污企业要缴纳“排污费”,玻璃瓶制品商家自然也应缴纳一定的排污费,而不是让消费者来买单。
当然,在推动玻璃包装废弃物回收和再利用的产业链能够运转起来,消费者、企业和政府哪一个环节都不可或缺。尤其是政府这一头,要三条腿走路。一是政策推动。1996年国家颁布《啤酒瓶标准》之后,啤酒瓶的回收率达到了90%以上,恰恰表明政策在其中的推动作用至关重要。二是鼓励寻找新的可降解的替代品,减少玻璃制品的生产使用。三是对于不愿意回收,或者确实存在回收客观难处的企业,则通过收取“排污费”的方式弥补玻璃回收的专业公司或厂家,达到将玻璃瓶这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之目的。
有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城市每年废弃的玻璃制品超过700万吨,占城市垃圾总量的35%,而废玻璃回收率仅为13%,远低于50%的世界平均水平。如何建立玻璃瓶的回收机制,为节能减排作出贡献,这不是某一个地方的问题,而是一个与建设节约型社会背道而驰、具有普遍性的污染大问题。如何打通消费者与企业回收“最后一公里”,需要全国上下一盘棋,通过强制性制度保证其去履行,已成当务之急。
“两会年年开,年年有不同。今年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
2016年全国两会即将在北京召开。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第一次全国两会,网民最关心什么?有哪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