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鞍山钢铁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鞍钢)始建于1916年,是新中国第一个恢复建设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和最早建成的钢铁生产基地,被誉为“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和“共和国钢铁长子”。2008年12月12日,胡锦涛总书记视察鞍钢鲅鱼圈钢铁新区时,对鞍钢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希望鞍钢当好钢铁企业排头兵,为促进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更大贡献。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鞍钢制订了“全面腾飞”奋斗目标:到2015年,年产钢进入世界钢铁行业前10位,成为钢铁业特强、多角化产业具有国际竞争力,能够引领世界钢铁工业发展的特大型跨国集团。
鞍钢持续深化改革、系统创新,按照“精干主体、放活辅助、统一领导、分权管理、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模式,积极稳妥地实施了钢铁生产主体、与钢铁生产紧密相关单位、专业化协作单位、社会性和公益性单位的系统改革,构筑母子公司体制,强化集团管控能力,发挥集团整体协同效应。
(一)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按责权对等原则构筑母子公司管理模式。对子公司实行集中统一前提下的分层分权管理,子公司对下属单位实行集中一贯管理。鞍钢集团母子公司之间按三个层面定位,即集团公司为决策中心,子公司为利润中心,子公司下属单位为成本中心。 集团公司总部成为“六大中心”,享有“五项权力”,实施“十个统筹”。
“六大中心”:战略管理中心、资本运营中心、财务管理中心、风险管理中心、经营协调中心和资源共享中心;
“五项权力”:享有国有资产管理权、重大决策权、管理者选择权、国有资产收益权和财务监督管理权;
“十个统筹”:统筹战略发展规划、统筹资金和预算管理、统筹资本运营和项目投资、统筹大宗采购和市场营销、统筹研发和科技创新、统筹系统创新和风险控制、统筹人力资源和高管人员选聘、统筹绩效考核与收入分配、统筹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统筹企业文化和党建工作。
2.规范改制,主业整体上市。1997年组建了新轧钢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和深圳上市,融资41亿元。2000年,落实国家“债转股”政策,以优良资产与资产管理公司组建了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转股额度63.66亿元。2006年贯彻国家股权分置改革政策,在对这部分股权全部回购的基础上,推进新钢、新轧整合重组,成为首家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A+H股上市公司,钢铁主业实现整体上市。通过对钢铁主业的“统一资源分配、统一技术开发、统一生产组织、统一市场开拓”,进一步提升了钢铁主业的持续竞争优势。
3.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建立内部激励和约束机制。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竞争择优、优胜劣汰的“赛马”机制,做到干部能上能下。形成了凭业绩用干部、靠能力定取舍的竞争局面,使一批“政治上靠得住、业务上有本事,肯干事、干成事”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深化用工制度改革。打破劳动用工终身制,推行全员达标培训、竞争上岗,做到员工能进能出。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鞍钢实施了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
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实施岗薪制和年薪制,对管理和生产操作人员实行岗薪工资制,对经营者实行年薪制,对科技人员实行科研项目效益工资制,对关键岗位人员实行期权奖励,做到收入能多能少。
(二)管理创新,提升企业管控力和执行力
鞍钢以实现企业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为目标,把加强企业管理同改革、改组、改造有机结合,全面推进企业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
1.建立国际规范的管控模式。鞍钢从战略目标、战略定位、路径选择和资源配置四个方面对鞍钢战略进行了系统分析,确定适应规模扩张需要,将管理方式由单一基地的工厂式、公司式管理向多点布局的集团化管理转变。按照新的战略目标要求,确定以战略管控为主、操作管控为辅的管控模式。通过战略管控,发挥集团公司作为决策中心的作用;通过操作管控,统筹协调和配置各类资源,围绕钢铁产业链,有效发挥各业务板块的协同效应。并将鞍钢集团战略的关键措施与管控组织进行了相应的对接,强化了集团总部在价值链的核心环节的管控和协调职能。
2.健全制度体系,增强制度的控制力和执行力。按照管理类别对集团公司核心管理制度进行清理整合,建立了涵盖12个管理类别、303项管理制度的集团公司核心管理制度体系。对集团公司发布实施的383项专业管理制度进行清理整合,按照专业性质对专业管理制度进行总体设计和系统分类,有效承接集团公司核心管理制度,建立起涵盖13个专业类别、172项专业管理制度的集团公司专业管理制度体系。
开展“贯彻管理制度,促进管理升级,实现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活动。建立了规章制度“自我制定、自我贯彻实施、自我监督控制、自我改进完善”的管理机制,强化了规章制度贯彻执行的监督考核力度,确保管理零缺陷和操作执行无差错。
3.建设“数字鞍钢”,推进管理信息化。鞍钢编制了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总体规划和信息化发展规划,自主开发了综合管理信息系统(ERP)。覆盖本部扁平材生产流程的一期工程,建设了8套制造执行系统(MES),通过业务流程优化再造,ERP系统和主要生产线制造执行系统(MES)的开发,建立起以信息技术为手段的现代化钢铁企业管理体系,实现了应用技术上的多项创新。质量设计系统、在线统计分析系统和数据仓库系统实现了集成,构建起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产品及工艺创新体系,实现精细的产品制造和严密的质量控制,实现信息共享。通过对鞍钢有关部门和各单位知识与能力的有机整合,使企业对变化的市场作出快速反应,更好地满足了客户对高端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和高质量产品的需求,有效提升了鞍钢的综合竞争力。
4.加强财务管理,提升集团财务控制力。鞍钢通过逐步建立并完善以推进全面预算管理和内控制度为基础,以资金集中管理为主线,以资本运作为核心,以推进财务信息现代化为手段的财务管控体系,实施财务、资金等管理体制系统改革,做到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中心,实现了全面预算管理和集中一贯制管理。在ERP信息系统的支撑下,统一核算平台,统一会计科目设置,构建集团财务管控体系的平台,实现了基于集团管控的财务管理整合。
5.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绿色鞍钢。鞍钢以淘汰落后生产工艺为切入点,实现钢铁生产的节能减排,淘汰一系列能耗高、污染大的落后工艺与装备,建成高效能、高精度、环保型现代化精品板材基地。鞍钢在钢产量翻番的过程中,做到了增产不增污染。张晓刚总经理当选第三届“中国环境大使”。
6.注重培育具有鞍钢特色的企业文化。鞍钢在自身发展的历程中,不仅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鞍钢宪法”举世闻名,“两参一改三结合”的管理经验被国内外众多企业学习借鉴。艰苦奋斗,爱厂如家,为国分忧,无私奉献的“孟泰精神”,成为鞍钢精神的重要基础和源头。革新能手张明山、“走在时间前面的人”王崇伦、“精细化管理专家”邢贵彬等一批闻名遐迩的创新楷模,是驱动鞍钢振兴发展广大员工的典型代表。通过强化以“鞍钢精神”为核心的理念系统、以职业道德为核心的行为规范系统和以鞍钢标识为核心的视觉识别系统建设,形成具有鞍钢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培育出有鞍钢特色的“建精品基地,创世界品牌”企业目标、“创新、求实、拼争、奉献”企业精神、“钢铁强国”企业核心价值观、“高起点、少投入、快产出、高效益”发展理念、“以精品回报客户,以诚信实现双赢”经营理念和“以人为本、追求卓越、严格标准、严格执行”管理理念。
(三)实施战略管理,推进“四个转变”
鞍钢积极优化管理方式,逐步实现由经验管理、制度管理向战略管理的转变,全面推进发展方式的“四个转变”。
1.从投资新建为主向投资新建与兼并重组并重的转变。鞍钢在辽宁省内形成了三大生产基地的布局:以东部老区1100万吨技改扩能和西部500万吨钢现代化新区达产达效为标志的鞍山基地已经建成;已经竣工的营口鲅鱼圈基地是鞍钢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标志着鞍钢在适应经济全球化,实施沿海发展和国际化经营方面迈出重要步伐;朝阳项目进展顺利。
2005年8月16日,鞍本钢铁集团正式挂牌。鞍钢抓住国内外钢铁行业兼并重组带来的新机遇,在鞍本联合的基础上,通过强强联合、兼并重组、互相持股等方式进一步进行战略重组,实现辽宁乃至东北地区钢铁工业组织结构调整、优化和产业升级。与天铁冶金集团签订重组协议,持有天铁冶金集团钢板公司50%股权,开始在华北地区进行战略布局。
2.从内陆发展向沿海发展和国际化经营的转变
——沿海产业布局基本形成。鲅鱼圈新区的建成投产,标志着鞍钢沿海布局战略取得重大成果,实现了从内陆发展向沿海发展的转变。
——国际化经营实现新突破。鞍钢已实现全部出口产品为精品钢材,重轨、船板等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附加值产品走向国际市场。鞍钢出口产品中高附加值产品比例超过90%。产品出口已经由过去单一的几个国家,发展到遍布美国、英国、日本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世界顶级船厂、汽车制造商等众多国际知名企业的全球供货商。
鞍钢与武钢、宝钢、首钢合资组建北京钢企联矿产资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探索钢铁企业联合开发利用海外资源的新体制和新机制。鞍钢首个海外原料生产基地——与澳大利亚金达必公司合资开发的卡拉拉铁矿项目进展顺利;鞍钢首家从事海外销售业务的合资公司——鞍钢西班牙有限公司正式投入运营;收购意大利维加诺公司60%股权,鞍钢拥有了首个海外钢材加工基地。实施国际化的产业链布局,推动价值链管理,扩大加工配送比例,实现服务增值,鞍钢在海外区域公司数量增加到9个,国际营销网络基本实现全球布局。
加强与国外著名企业的合资合作,进一步提升了国际化经营水平。与德国蒂森克虏伯公司合资建设的第二条镀锌板生产线热负荷试车成功。与世界钢丝制品、钢帘线制品行业排名第一的比利时贝卡尔特公司合资建设重庆钢帘线项目和鞍山钢绳、钢丝项目。与世界耐火材料行业排名第一的英国维苏威公司合资建设高质量耐材生产线项目。与世界冷轧工作辊表面镀铬技术领先企业科德控股(欧洲)有限公司合资建设的冷轧工作辊镀铬项目竣工投产。与世界最大的多元化企业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在低压电气生产制造、组装技术以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与德国贝克吉利尼有限公司签署了水处理项目合作框架协议。与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和壳牌(中国)有限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
——多角化经营再上新台阶。鞍钢推进资源保障战略,加强自有矿山建设,满足鞍钢可持续发展需要。鞍钢形成大型水轮机转轮三大铸件——上冠、下环、叶片的规模生产能力,成为国家重点水电产品生产制造基地。船用曲轴锻件通过了MAN-B&W公司、瓦西兰公司以及世界主要船级社资格认证,成为国内生产范围最广、船级社认证最多的船用曲轴毛坯生产企业。成功制造了国内第一条不锈钢板带炉卷轧机和国内第二大无缝管机组主体设备,冶金设备加工制造能力再上新台阶。自主集成建设的世界一流水平的年产1000吨超细高纯铝粉项目竣工投产。建成国内最大的大型多层股捻制成绳机组;为北京奥运会提供开、闭幕式表演用钢绳。
物流业务和加工配送基地建设取得新成绩。与中国海运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为鲅鱼圈新区配套的成品码头项目进展顺利,与营口港正式签约,合资码头公司开始运营。天津加工线二期和沈阳加工线二期工程的前期准备基本完成。
3.从核心技术的“追随者”向“领跑者”的转变
一是完善自主创新体系和机制。追踪国内外科技发展方向,着力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销研、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与国内外科研机构、知名学府和先进企业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开展“多方位、多层次、实质性”合作,共同开发国内急需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不断完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初步建立了以效益为中心的科研工作投入产出考核机制,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开发机制。成为全国钢铁可循环流程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员单位。
二是强化钢铁产业前沿和关键技术的开发应用。在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新一代可循环钢铁流程工艺技术”课题中,鞍钢承担了研发高端产品生产工艺技术、节能与环保技术等方面的3项课题。启动了首批20项对鞍钢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符合国家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要求的科技重大项目。自主开发的1780大型宽带钢冷轧生产线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鞍钢有34项新纪录入选中国企业新纪录。
三是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鞍钢不断提高产品实物质量和科技含量,扩大高端精品的品种范围,使主导产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九五”以来,鞍钢共开发、试制新品种600余个,新产品试制推广量1200万吨以上。2000年以来,鞍钢平均科技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率都保持在4%左右。鞍钢的各类产品实物质量国际先进水平比率70.72%,有37个钢材产品保持“金杯奖”称号,是全行业获“金杯奖”产品最多的企业之一。鞍钢是世界最大的集装箱板供货企业,其中薄规格集装箱钢板以优良的质量替代了进口。鞍钢生产的船体结构用钢通过了九国船级社的认可,成为具备整船供货能力的国内最大规模的船板生产基地。
4.从单一的产品输出向技术输出和管理输出的转变
一是创世界品牌效果显著。鞍钢已形成从热轧板、冷轧板到镀锌板、彩涂板、冷轧硅钢的完整产品系列,成为国内精品钢材的重要生产基地,2006年和2007年连续两年出口钢材都超过300万吨,均占总产量20%以上,鞍钢的产品已在国际市场上树立起了良好形象。
二是技术输出取得突破。鞍钢实现了从自主集成转炉、连铸、热连轧、冷连轧等单条生产线,到自主建成现代化全流程钢铁厂,再到重大冶金技术装备输出的突破。我国第一条拥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鞍钢1700中薄板坯连铸连轧带钢生产工艺(ASP)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并成功输出到济钢,鞍钢成为国内首家具有成套技术输出能力的钢铁企业。
三是推进管理输出。鞍钢注重借鉴世界顶级企业的管理经验,加大对管理模式的总结、提炼力度,全力打造管理品牌,在兼并重组和合资合作过程中实现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的输出。在与澳大利亚金达必公司合作的项目中,发挥鞍钢在选矿生产管理方面的优势,推进管理输出。
(四)履行社会责任,发挥示范作用
近年来,鞍钢将社会责任纳入企业发展战略体系,在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同时,认真履行中央企业的社会责任,2008年发布了鞍钢首份可持续发展报告。
鞍钢不断加大资源节约力度。自主开发了提高铁矿石利用率的新技术、新工艺,每年节约铁矿石原矿200万吨。将保护环境作为企业义不容辞的重要社会责任。鞍钢创新绿色发展理念,采用“绿色”技术淘汰落后装备,从生产工艺上做到了高效、优质、减污,实现增产减排。视员工为企业第一资源,注重提高员工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恪守诚信、客我双赢、稳定合作、共同发展”的营销理念,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重视社会公益事业。实施焦炉煤气民用工程,每年向鞍山市提供1亿立方米的煤气用于居民生活。做好退役士兵安置工作,2003年以来共安置退役士兵2225人。2003年以来,鞍钢向贫困地区和慈善机构捐赠款物达2300多万元,获国家爱心捐助奖。2008年向四川汶川地震灾区捐款4000多万元。
改革开放以来,鞍钢走出了一条“四个转变”的发展新路子,鞍钢的发展浓缩和诠释了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的辉煌历程。在新的起点上,鞍钢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改革发展,积极推进 “四个转变”,担当起我国钢铁企业排头兵的重任,不懈追求钢铁强国目标,一个最具国际竞争力的鞍钢正在迅速崛起!
美国是成都对外交流的重点国家,长期以来保持着良好的交流与合作。唐良智就任市长以来,更是将这种合作关系...
2015年10月14日,中国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在北京会见了美国贸易发展署署长扎克女士,双方就贸发署在华推动的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