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法律维权>> 正文

捍卫中国制造企业不应失语

企业报道  2016-01-14 11:35:41 阅读:

 

  刚刚在问题马桶事件中通过交涉挽回中国零配件制造商的声誉,国家质检总局又开始为牙膏企业维权了。继被巴拿马因怀疑二甘醇超标而被下架之后,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又于6月1日向消费者发出了“不要使用中国牙膏”的警告,并对中国的牙膏采取扣留措施。

  近年,国家质检总局就已向美国方面提出交涉,他们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因为美国《联邦法典》第21条(21CFR172.820)规定,允许食品添加剂聚乙二醇中含有二甘醇。而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在声明中也称,目前还没有掌握关于牙膏中含有二甘醇的毒性的相关报告。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的介绍,中国所有出口到美国的牙膏均在出口前由美国进口商向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提供配方,配方中含二甘醇的均标明了含量,这些牙膏均获得了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的标签注册,允许在美进行销售。因此,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警告消费者不要使用中国产牙膏,并扣留中国产品的做法既是不科学、不负责任的,也是自相矛盾的。

  而在两天前,针对“巴拿马二甘醇牙膏”问题和“巴拿马药品中毒事件”,国家质检总局就已经分别会同海关总署、食品药品监管局、卫生部、商务部等部门组成两个联合调查组,对事件真相进行调查并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在充分了解事实和尊重科学的基础上维护中国牙膏企业的权益。

  不久前,中国零部件厂商因为在日本东陶问题马桶事件中被怀疑零部件不合格而背上黑锅,最终还是因为国家质检总局的交涉得以一洗清白。而在这次的牙膏风波中,国家质检总局又积极应对,担负起为中国企业海外维权的重任,其表现的确值得肯定。

  但与国家质检总局的这种积极形成对比的却是企业的沉默,无论是已经结束的东陶问题马桶事件还是这次的牙膏有毒风波,我们都没有看到中国企业挺身而出的身影,也没有听到他们积极应辩的声音———在“六一”的氛围中,他们也像一个腼腆而又懦弱的孩童,只能委屈地躲在政府这个“母亲”的背后。

  这说明,一些中国企业独立应对国际事务和纠纷的能力还比较欠缺,习惯于依靠政府的庇佑,他们可能以为,既然如国家质检总局之类的政府部门已经出面“为自己做主”,自己也就没有声辩的必要,再说,事件本身也属于负面消息,如果一不小心,反而可能把事情搞得更大、更糟、更乱。

  当然,这种担心也并不多余,但说到底还是一种畏首畏尾的保守之举,因为在这类事件发生之后,很多与消费者利益相关的问题都会引起关注,以牙膏事件为例,宝洁含不含二甘醇?添加二甘醇是不是整个牙膏生产的潜规则?二甘醇能否被彻底杜绝?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和解释都会引起公众的眼球。

  真正积极负责的态度应该是在积极主动申辩的同时,借助这一事件的关注度并本着消费者利益至上的原则主动向公众披露和澄清事实真相,并通过媒体主动回答消费者应知而未知的问题,以此来展示自己的品牌形象,也堪称化危为机的危机应对之道。

  问题马桶事件以东陶公司只向国家质检总局道歉而告终,而中国零配件企业在整个事件中的失语也令自己丧失了一次为中国制造捍卫形象的机会,有此前车之鉴,相关牙膏企业就不应该再在此次事件中步其后尘,因为捍卫中国制造的国际形象也是每个中国企业所肩负的一大社会责任。

更多专题
美中时报评出:2015美中经贸十大领军人物

美国是成都对外交流的重点国家,长期以来保持着良好的交流与合作。唐良智就任市长以来,更是将这种合作关系...

美中时报评出:2015美中经贸十大成就

2015年10月14日,中国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在北京会见了美国贸易发展署署长扎克女士,双方就贸发署在华推动的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