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立起核心知识甄别的四个分析步骤;对个体核心知识甄别需要进行专家选择、专家隐性知识显性化和核心知识特征评估,对专业技术核心知识甄别需要进行技术体系构建、技术水平筛选和配伍性评估。
对应于核心能力的核心知识不同于一般知识,是企业通过对知识的产生、鉴别、学习、消化、吸收、应用和创新,长期积累形成的能够创造独特价值、带来持续竞争优势、且其他企业难以获得或获得成本较高的知识体系,主要包括个体知识和技术知识。个体知识是指企业领导者和员工拥有的知识,存在于人的脑海中,是无形的知识财富,更多地表现为隐蔽性,不易被他人所理解和掌握。技术知识是在生产、工艺和支持领域内可再生产的能力,主要表现在技术创新力、知识产权、产品生产经营能力以及产品与服务水平等方面。技术知识的物化是一种“创新资本”,其显著直接表现形式是“知识产权”。
核心知识的甄别步骤
知识管理实际上就是捕获对企业有重要价值的核心知识,并将这些知识进行最大效能的利用,以提高企业核心能力,同时实现企业目标的过程。为了便于快速、准确地分析和识别核心知识,从而与一般知识分开,实践中需要建立起规范的程序。识别企业的核心知识可以依照四个分析步骤进行,如图所示。
第一步:首先从分析企业的价值链开始,将价值链上每一个环节进行细分,找出对企业当前和未来持续利润贡献最大的几项技术服务或业务单元。
第二步:对所确定出的技术服务或业务单元,从个体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两方面进行特征测试分析,找出对其产生最重要作用的知识。
①异质性测试。主要测试是否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通过调查企业高级管理者的意见、企业外部的群体合作、对其它组织代表的非正式访问和战略对标分析来获得准确的信息。
②价值性测试。核心知识带来竞争优势和市场价值的程度。
③持久性测试。竞争优势的持久性取决于四个主要变量:一是企业在开发核心知识上做出持续投资的力量和意愿的强弱;二是竞争者模仿企业竞争优势的力量大小;三是竞争对手开发替代优势的力量大小;四是核心知识持续成为市场关键需求技术的程度。
第三步:动态性分析。核心知识的定位必须与社会情景相适应,一定时期的特殊社会环境或者市场环境对核心知识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前面的分析是一种静态分析,识别的是企业过去与现在的能力,这一步所提出的问题表述的是一种动态观点,需要分析者们分析环境、产业结构、竞争动态以及市场营销渠道的变化等,避免忽视外部的现实性。
在这里需要明晰四个问题:一是哪些知识将会废弃或市场不再需要;二是哪些知识应该继续维持且需进一步改善;三是如何更好地配置企业现有的知识资源;四是面对未来产业中关键性的成功因素,企业还需要开发哪些新的知识。
第四步:对上述知识进一步进行简化、分类、聚合分析,以抽取其中最为关键的、在价值链中充分发挥作用的知识,最终确定为企业的核心知识。
核心知识的甄别方法
1.个体核心知识甄别
由于个体隐性知识存在于人的脑海中,因此需要充分激发专家的智慧,使隐性知识表现出来,并能够实现知识的再创新和再认识。
首先,对专家进行辨识和选择。考虑因素包括专家的学术水平、现场经验、人格品质、思维方式、口才能力、团队意识等,所选择的应该是各方面比较优秀,而且善于思考和表达的专家。专家来源主要分三类:现场或一线技术人员,是发现问题的源泉,是应用知识的第一线;院所科研人员,是进行知识整合与知识创新的中坚力量,是核心能力建设的顶梁柱;技术专家或者战略专家,是知识创新的火花,是核心能力建设的引导者。
其次,通过会议、网络、电话、问卷、报告等方式进行交流,使专家个体隐性知识显性化。因此,要建立隐性知识载体的数据库,即专家数据库,对隐性知识按照一定类别进行有效的编码化。专家数据库并不仅是存储“专家”信息,而是存储“核心知识”的相关载体,更为重要的是对隐性知识的挖掘。
最后,对专家知识从知识的前沿性、价值性、竞争对手的可获得性进行综合动态评估,看其是否能为企业带来持续竞争优势,能否对提升企业核心能力起到积极作用,从而确定不同的管理方式。评估时要突出亮点,否则会陷入信息泛滥的泥潭。
2.专业核心技术甄别
核心技术的识别是识别核心知识的前提和条件,核心技术定位可采取三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技术体系构建。针对战略意图和核心能力,筛选相关的技术,此时不用关心技术的水平如何,只要把与战略意图和核心能力相关的技术尽可能细而全的列出来,当然,更应该重视比较前沿的技术。可采用技术结构模板,将企业需要的、能够直接形成生产力的技术,按其结构进行分类。根据实际需要可分为“大技术群”、“中技术群”和单项技术。使每个专业的不同技术从纵向上层次清楚,横向上关系清晰,形成完整技术结构和专业系统。
第二步:技术水平筛选。对技术进行先进性与成熟性评估,然后根据先进性与成熟性这两个指标进行科技分选。先进性反映技术对解决特定问题的潜力;成熟性反映技术处于哪个研究阶段或者应用阶段。
由先进性与成熟性两个指标的反映情况,再依据科技发展规律,创新所要选择的技术应该是较先进的、而成熟性不是很高的技术,这是因为不先进的技术创新对解决问题起不到关键作用,而成熟性较高的技术其理论体系上已经没有重大突破,解决持续发展问题的潜力也不大。因此,“待突破技术”与“待深化技术”可做为核心储备技术的备选项。
第三步:配伍性评估。依据技术的先进性与成熟性对核心储备技术进行分选,其结果往往忽略企业本身的特点和能力,也就是说,对技术水平评估实际上只是对技术前景所作的综合性判断,若考虑前沿技术到底是不是未来的核心技术,必须进行技术配伍性评估后才能发现真正的亮点,即创新客体的条件能否与创新主体的需求条件相适应(亦即配伍),是决定创新有效性的关键。
技术配伍性评估必须采取需求性与创造性两个指标,采用综合评估方式。若需求性与创造性都很高,则认定这一技术是所寻找的亮点,并进行自主创新;若需求性较低,创造性较高,则说明企业在这一技术上有很强创新能力,能够以技术优势占领竞争市场,此技术创新也应该可取,并可与需求性较高的机构进行联合创新;若需求性较高但创造性较低,则需要联合创新,以解决企业的急需问题。需求性与创造性的综合评估呈现了较为客观合理的规律,给创新主体不但提供了创新亮点,而且也提供了亮点的创新方式。
需求性是主观指标,一般分为需求性很强、需求性较强、需求性一般。创造性由两个方面决定:一是创新主体对技术的研究程度;二是创新主体实力对实现技术创新的程度。两个指标都求得后,进行综合计算,采用求取海明距离方法(具体计算方法略)。由配伍评估与双重评估,可确定技术亮点分类标准,如表所示。
由以上分析可以确定核心储备技术创新的优先级别及创新的方式。从分类上可以分辨出亮点技术优于亚亮点技术,自主创新技术优于联合创新技术,给出了技术的明确创新选择标准。
全球最大的职业社交网站(LinkedIn)在其主办的2015年Talent Connect大会上,公佈了美国100个受欢迎雇主...
就在一些人对祖国医药的瑰宝———中医药的疗效和前途命运产生怀疑、发生争论的时候,天津天士力集团抓住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