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头条新闻>> 正文

放弃是一种智慧

企业报道  2015-12-03 10:35:13 阅读:
核心提示:成功企业往往是在不断进行理性的放弃之后才获得持久的成功,放弃是一种基于战略的价值判断,是一种有进有退、张弛有度的战略智慧。

  成功企业往往是在不断进行理性的放弃之后才获得持久的成功,放弃是一种基于战略的价值判断,是一种有进有退、张弛有度的战略智慧。

  当英特尔宣布放弃价值近百亿美元的“Intel Inside”标识和奔腾技术,而改用酷睿架构的新技术取代的时候,外界震惊了:为什么要用酷睿代替奔腾?到底是英特尔的品牌出了问题,还是英特尔的技术出了问题?事实上,从奔腾到酷睿,不仅仅是品牌的一次改变,更重要的是英特尔对技术创新的持续渴求。英特尔放弃奔腾告诉我们:只有有所不为才能更好地有所为。那么,该事件对中国企业有什么启示和警醒作用?

  现代社会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风和日丽、欣欣向荣的经营盛况,面对这些成功的景象,我们激情冲动、意乱情迷。于是,在众多的致命诱惑面前,我们忘却了放弃,而任凭拥有和欲望的野马在陷阱密布的商界里纵横驰骋。

  勿庸置疑,中国的许多企业都有一种做大做强的情结。“做大做强”成为企业的战略目标。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很多企业都实行了多元化战略和品牌延伸战略等等,如巨人集团由电脑转向保健品和房地产领域,五粮液集团投资药厂、塑胶。另一方面,随着企业的壮大,“大而全”又成为了每一个企业家的愿望。于是,他们寻求多种突破,实行跨行业经营、进行收购、兼并、重组、合并等等。当然,在这些企业当中不乏成功的案例,但深陷泥潭、壮烈牺牲的企业也不计其数。正是由于很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好大喜功,在很短的时期内就把企业规模扩张到一个企业家管理水平力所不能及的地步,这样做往往欲速不达,迅速拖垮公司。这些企业不在最基础的地方下功夫,而是舍本逐末,追求表面上的浮躁和轰轰烈烈。殊不知,企业越大管理的难度越大,导致公司决策层对基层管理运行不能及时了解,造成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决策失误越来越多,越来越大,一步步失去对整个企业的控制。此时,更多的企业才想到要放弃。

  翻看成功企业的发展壮大史,其实就是一部勇于放弃的历史。从国内来看,史玉柱放弃了巨人大厦,却创造了“脑白金”的佳绩。联想集团放弃了LEGEND标识铸造了新品牌LENOVO。万科放弃了超市却成就了地产行业龙头老大。从国际来看,瑞士诺华制药公司放弃了部分健康及功能食品业务得以更大发展。IBM放弃了电脑PC业务而专注于商务机,成为世界商务机的老大。摩托罗拉公司放弃了制造,却赢得了自己的研发和市场的战略制高点。

  可见,成功企业是不断进行理性放弃才获得持久的成功,而失败的企业则不能进行理性的放弃才导致了最终的失败。因此,企业应该学会放弃。到底应该放弃什么?

  第一,当产业处于亏损状态并“无力回天”时,要果断的放弃它,只有这样才能寻求和发现到新的潜力产业,使企业起死回生。

  2004年奥克斯集团加入到汽车制造行业却由于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市场竞争惨烈,利润率急剧下降,毅然选择退出,结束了自己只做了1年零1个月的“汽车梦”。但是却在电力行业和家电行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奥克斯集团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企业对于处于亏损状态的产业必须采取放弃决策,否则难以找到自己真正的发展机遇。

  第二,某一产业虽有不错的前景但是企业自身资源有限时,企业要在相互选择和比较各产业中学会放弃。由于自身资源有限,不可能同时发展各个产业,此时企业要通过对这些项目的投资回报和将来的发展空间和机会进行比较分析,着力发展最具有市场竞争力、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大利润和发展机会的优势产业。只有企业勇于放弃,才能保证自己的长期战略的实现,而不因同时发展这些产业被拖垮。

  第三,当未来的非主导产业要影响主导产业发展时,要乐于放弃这些非主导产业,着力发展有雄厚支撑的主导产业。浙江民营企业万事利集团在发展过程中就非常注重主导产业的发展,在其上市过程中,毅然关掉了三个工厂,转制掉四个企业,但是整个集团仍然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从其发展的经验我们可以看出,当一些产业不符合企业发展战略,就应该勇敢地将其去掉。只有舍得扔掉非主导的、对企业发展会有阻碍的产业,新的主导产业才能发展上去。

  第四,当企业的产业开始背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主营业务不再突出时,企业要勇于放弃某些业务。当一个企业的品牌效应不再明显时,企业需要重新调整自己的战略思路。当今的中国企业做大做强虽依然是他们的奋斗方向,但其内涵已经改变,“核心竞争力”成为企业的最高追求。这样企业才能把握住外部的发展机遇,增强其抵抗风险的能力。

  当断则断、勇于放弃至为重要。只有这种勇气,才能激发更多的创新动力,才能对那些不能“放弃”的精华部分,投入绝对精力使之快速转化为真正的效益。

  但是,在瞬息万变的中国市场中,在快速增长的经济环境下,中国的很多企业缺乏的往往就是这种应对商机进行取舍的决策力。

  一个企业在面对过多选择时,有时可能很为难,因为放弃选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么,企业究竟该如何放弃呢?

  首先,找准企业的战略定位。所谓战略定位就是适合企业的价值链,有明晰的价值导向,能够保持企业战略连续性,最终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价值主张。不同的价值链可以获得不同的价值观,独到的价值观则可以有别于你的竞争对手,而一个好的战略特点则可以使价值链之间互相促进。一个企业只有找准了自己的战略定位,才能明确自己的战略目标,进而确定什么样的产业能够实现这一目标,什么样的产业偏离了该目标的实现,并进行取舍。实际上,企业在制定战略的时候最基本的就是取舍。无论是业务单一的企业,还是业务庞杂的企业,都是因为学会了放弃一些东西,才生存得更好。而且选择了放弃以后的坚持同样重要,坚持使他们最终获得了胜利。

  其次,走出多元化发展误区。一是一味向“钱”看,什么赚钱就干什么,只知道选择不知道放弃。二是盲目寻求和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为了分散经营风险往往投资于多种互不相干的产业,殊不知,企业的这种选择反而会受到资金、人力等一系列因素的制约,反而耽误了企业在关键领域的发展。

  第三,站在战略的高度去思考。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面临着更多的选择机会,但是企业却在选择面前失去了重心,不知道什么更适合自己。决策者必须清楚地分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舍弃掉那些“如果我们现在具备这些技能,我们便能为今后十年的发展奠定更丰厚的基础”的非常诱人的“机会”。因为正是这些机会,让企业急功近利,不但不能有足够的能力去参与竞争,反而分散了企业原有的核心竞争力。

  第四,积极寻求技术创新。通常,每种新产品都会经过一个从诞生,成长到衰老的过程,人们通常把这个过程划分为幼童、明星、金牛和瘦狗四个阶段。任何一种产品都不可能永葆活力,为此,企业必须根据市场导向,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力求技术和产品能够引导并满足用户的需求。创新是一个企业长生不衰的根本原因,是产业的灵魂所在。只有勇于放弃那些不久的将来会失去市场份额和盈利机会的品牌或者产品的生产。尽管放弃会对目前的利益产生影响,但这是必须的,为了消除这种影响,可以循序渐进地放弃,这样不至于伤筋动骨,又可以获得新生。

  从企业的生存之道来讲,在市场环境愈加复杂、竞争愈加激烈的今天,中国的企业必须学会放弃,放弃是一种以退为进的选择,是企业理性的价值判断。企业的任何决策和选择必须建立在企业基本的价值判断基础之上,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选择那些符合企业基本价值判断的产业,果断地放弃那些充满诱惑但却偏离这一判断的产业。所以,放弃是一种基于战略的价值判断,是一种有进有退、张弛有度的战略智慧。

更多专题
2015美国最受应聘者青睐的10家公司

  全球最大的职业社交网站(LinkedIn)在其主办的2015年Talent Connect大会上,公佈了美国100个受欢迎雇主...

拯救中药瑰宝是企业的社会责任

就在一些人对祖国医药的瑰宝———中医药的疗效和前途命运产生怀疑、发生争论的时候,天津天士力集团抓住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