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节能减排>> 正文

CDMF启动清洁发展机制全面发力

企业报道  2015-11-23 08:29:39 阅读:

 

  近年,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CDMF)正式启动,而随着筹备中的北京碳交易所成立日期的日益迫近,清洁发展机制在中国的发展将开始全面发力。这意味着,欧美私营排放权交易所长期垄断碳排放权市场的局面将率先从中国打开突破口。

  此前,在市场驱动下,CDM项目(清洁发展机制的英文缩写,是《京都议定书》规定的跨界进行温室气体减排三种机制之一)在中国大地上开展得已经是如火如荼,国家发改委气候办公布的最新批准项目的数字在被不断刷新。

  为此,与CDM相关的大规模的计划CDMF启动,中国政府开始全面推动CDM项目在中国的发展。据称,欧洲投资银行已经承诺给予这个基金5亿欧元贷款。目前已经批准的近300个项目,如果全部实施,基金将可从碳交易中获得近20亿美元。

  与此同时,联合国在华常驻协调员马和励近日对媒体表示,成立北京碳交易所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科技部和国家发改委达成的一项碳金融举措的一部分。

  分析人士认为,这家酝酿在北京成立的碳交易所,可能使北京成为全球碳排放信用交易的一个重要中心。届时,北京交易所将会与欧美私营排放权交易所形成竞争,并进一步开发利润丰厚的中国碳排放权市场。

  不过,据参与这一项目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透露,目前在北京建立碳交易所还处于探索商讨阶段。“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时间不长,市场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需要时间去理顺。”

  然而,很多企业还不知道什么是CDM,也不知道中国CDM市场有多大。专家估计,在2012年前《京都协议书》发达国家缔约方总减排量约50亿吨,其中在境外的减排量需求占一半,约25亿吨,几乎占到全球一半的市场,相当于中东、拉美和非洲国家的总和。25亿吨的减排量,如果按照10美元1吨的价格粗略计算,发展中国家的市场有250亿美元。即使按照40%的份额计算,中国的市场也接近100亿美元。据介绍,目前减排1吨,在发达国家至少要花费20—30欧元,而通过在中国购买价格只有7—10欧元,这样的价格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显然很划算。分析人士指出,这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是个机遇。

  企业从事碳排放权交易并非一本万利。宁夏CDM技术中心主任张吉生认为,“绝不能简单的以商业思路来看这个问题,要不然这就是暴利了。”张吉生说,“对于企业来说,风险还是很大的。前期的项目资金投入后,最后的报告能否得到国家发改委的审批,并最终在国际上审批成功都是存在风险的。”据其介绍,联合国CDM执行董事会有一套非常严格复杂的注册标准。项目实际建设一年后,对于实际减排量的各项技术标准还要进行一次国际公证,在此之后企业才能拿到钱。

更多专题
2016年科威特石化产业市场概观

科威特的重要产品中,除了汽车、钢铁属于大宗之外,石化产品也扮演极为重要的出口项目,鉴于近来国际石化原...

「第九届美洲竞争力论坛」于瓜地马拉首都举行

第九届美洲竞争力论坛(IX Foro de Competitividad de las Américas)」由美洲国家组织(Organización de l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