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联盟热点>> 正文

颠覆传统的探索 ——川庆物探处理解释板块创新发展专业化技术团队纪略

企业报道  2015-11-18 16:25:09 阅读:
核心提示:每天夜里,川庆物探科研综合办公楼属于物探研究中心的楼层,总会有灯光亮起,“加班,只是常规模式,现在我们有更厉害的。

  ■ 通讯员 王佳川 卢波 特约记者 屈永志

  每天夜里,川庆物探科研综合办公楼属于物探研究中心的楼层,总会有灯光亮起,“加班,只是常规模式,现在我们有更厉害的。”李丽萍是“四川盆地下古生界——震旦系”专业化技术团队的技术骨干,说起自己所在的团队,她有点小“傲娇”。

  和李丽萍一样,在物探研究中心,289名科技人员都“身有所属”,在不同的专业化技术团队、在自己热爱或擅长的技术领域,如鱼得水,闪光发热,努力把每一个科研、生产项目打造成“精品”工程的同时,合力推动物探研究中心向专业化纵深与高端迈进。

  有备而来专业化绝非“拍脑袋”的决策

  在团队协作变得越来越重要的现代社会,物探技术团队建设的努力从未停滞,2011年,川庆物探研究中心在下属解释二所引入“大雁团队”概念,以技术领头人、技术骨干和入职3年内新人合理搭配的团队在解释二所表现出效率更高、质量更优、人才成长更快的种种优势和团队战斗力。初尝胜果,在“我们可以做得更好”思维的引导下,物探研究中心提出了“对组织模式进行变革,向专业化、系统化、工业化方向发展”的深化管理改革思路。

  但顾虑、担忧、退缩甚至各种流言、阻力随之而来。物探研究中心物探总监朱敏是从业30余年的资深处理专家,她同样忧心处理专业化变革是无准备之仗:一条测线分几个人来干,万一出现问题该追究谁的责任?工作量怎么计算?“11月8日,物探总经理李亚林在他的办公室找我谈了两个多小时,谈了在物探研究中心处理部按专业化技术团队运行的具体想法,谈得很细,打消了我先前的一些顾虑。”

  那个冬天的确让物探研究中心上下记忆深刻,就“走专业化技术团队”之路前前后后开了大大小小的座谈会不下10余次,班子成员分头找所部负责人、找班组长、找技术人员一个个地谈,一个个地说清思路、讲解缘由、解释疑问……从岗位职责制定,专业团队职责细化及质量考核,到员工绩效考核等规章制度的民主决策及建立,一场大讨论让培养专才个人,塑造全能团队的理念渐渐深入人心。

  颠覆传统专业化处理技术团队破局先行

  2014年1月16日,“4+1”处理专业化生产组织模式在物探研究中心处理部全面推行。“4”即4支技术团队:静校正技术团队,去噪及一致性技术团队,叠加成像技术团队,偏移成像技术团队;“1”即1个项目经理团队。处理部66名技术人员根据自己的业务技能优势,自行选择加入哪支团队。

  这一模式完全颠覆了传统的资料处理工作概念,将以往一个人从头至尾完成全部处理的单干模式,转换为4个专业化团队按处理流程分别负责4个不同技术环节,再由1个项目经理团队对项目整体进度与质量进行把关、协调、技术支撑的流水线作业模式,终结了“1条测线资料处理代表1个人水平”的单打独斗时代,让专者更专,集体战斗力由此大大提升。

  作为物探处理解释板块专业化团队改革的重要“落子”,自2014年以来,“4+1”模式在研究中心处理部顺利完成200余个科研、生产项目,并在2014年实现所有项目没有一个延期、没有一个出现重大质量问题的预期目标,为四川油气田油气当量快速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地质成果支撑。将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相结合,以“开弓没有回头箭”的态势,在2015年的专业化建设各项工作中稳步推进,演绎了处理解释专业化团队建设的关键破局。

  布局发力技术与服务能力向纵深发展提升

  2015年6月24日,一场专业化技术团队建设工作的汇报在物探内部举行,“出精品、出人才”被物探公司总经理李亚林重点提及,点出了“促进技术向纵深发展和服务能力提升”的关键要义——“专才个人、全能团队”建设,依然在路上。

  全面展开的专业化改革以毅然决然的姿态落地生根,一系列改革重拳随之而来,“以收定支,工效挂钩,收支分列,量标双控”的全面预算管理,落实以效益为中心的考核评价机制和更完善的绩效管理,多项并举,共同发力,推动内部市场化。物探研究中心借此东风,在组织机构调整上删繁就简、求变促新。

  改总工办为生产管理办和市场办,继续推动专业化标准作业流程建立,清理机关后勤冗余人员,剥离下属机运队,将西北研究分中心纳入一盘棋考虑;其间,页岩气研究所、油藏地球物理研究所相继成立,这两支不超过20人、平均年龄30岁左右的团队,被寄予厚望。2014年底,物探页岩气地球物理研究室加入集团公司物探重点实验室,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川庆物探页岩气勘探一体化配套技术系列将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环境。而油藏地球物理研究所的成立,意味着物探综合技术研究从勘探向开发、工程领域延伸发力,力图在油气开发全过程保持全方位“存在”。

  轻装快跑之后,以打造专才个人、全能团队、服务企业发展、成就个人价值为目标,“做实、做强处理解释专业化团队,促进技术的纵深发展和服务能力提升”的终极标靶愈加清晰起来。

  4支按技术流程组建的处理专业化技术团队运作顺畅;10支根据四川盆地含油气地质特点以及勘探程度,以地质目标为导向建立的解释专业化技术团队依托项目支撑茁壮成长;通过“产”、“学”、“研”相结合,锻炼打造岩石物理研究、叠前反演技术、叠后反演技术3支油藏地球物理技术团队——点点滴滴的细枝末节、纷繁复杂的具体工作以及难以言说的苦辣酸甜中,共17支专业化技术团队陆续组建,物探研究中心“以专业的处理技术、油藏地球物理研究支撑地震地质综合研究”的服务架构雏形初现,处理解释专业化技术团队建设的总体布局至此完整亮相。

更多专题
印尼政府公布第三波经济振兴方案

印尼政府继本年9月9日及9月29日分别宣告实施第一、二波之经济政策方案后,续于昨(7)日再公布第三波经济振兴...

让城市转型步伐加速度

我国许多大城市都在面临转型的压力,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城市制造成本上升,制造业空心化的现象,而总部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