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创新价值观是创新文化的核心,创新型企业具有七种创新观念。企业的创新价值观具体体现在创新环境、创新组织 创新制度中。
建设企业创新文化是培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一项十分有效的措施,企业创新价值观是创新文化的内核,它通过创新环境、创新组织和创新制度表现出来。
创新环境
创新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方面。除了要建设好物质条件外,企业领导者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要运用一切手段向员工提供进行发散性思维、敢于突破旧的规范和行为模式的环境,建立鼓励创新的激励机制和认可机制。对于创造性员工,要让他们获得赞赏、声誉和成就感。
自由、宽松、向上的创新环境尤其重要。著名的3M 公司每年都要推出百种新产品,为保持企业这种创新水平,公司6000名遍布世界各地的科学家,除去定形产品之外,还要用15%的时间发展自己构思的新技术,公司称之为“干私活儿”。员工可以不通过正常渠道从项目中悄悄地抽调资金、设备和人员,也被视为合理。3M 公司对员工“干私活”的鼓励,就是为员工创造了一个自由的环境,鼓励员工大胆创新。为使创新的想法转化为盈利,3M公司让发明者提出商业计划,就产品的市场可行性进行论证,激励员工的事业心。
创新组织
企业组织结构的演变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纯等级结构、职能制结构、分权制结构和权变制结构。权变制结构是企业为适应快速环境变化,根据任务的需要采用不同的灵活组织形式。创新型企业的组织结构是一种权变制结构,特点如下:
1.柔性结构。创新型企业的组织结构应对环境变化有足够的弹性,能及时地、低成本地对外界变化(市场需求、技术变化)做出能动的反应,具备及时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在更高层次上,这种柔性不仅表现为对外界出现“机会”的反应,而且表现为创造“机会”的能力。
2.动态结构。创新型企业组织结构随企业目标和企业环境的改变而变化。创新型企业的组织结构具有“组织学习”的功能,在动态变化中不仅实现人才、知识、设备的更新,而且注重对组织结构的更新。
3.功能协调。技术创新过程涉及研究、开发、生产、销售、经营、管理等诸功能组织。这些功能应在企业战略的指导下,通过组织结构的合理建设达成协同,并形成良好的组织内部气氛。
创新制度
1.知识管理制度
知识管理制度是创新型企业的核心管理制度。加强知识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推动企业知识创新,通过知识管理,即经过知识的获取、处理、共享、应用等过程促进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之间的转化,不断引发企业的知识创新,由知识创新带动企业能力的不断提升,从而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知识可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知识管理的重点应是对隐性知识的管理。隐性知识会随着员工的流失而流失,会对企业造成巨大的资源及经济损失。企业应把知识管理的重点放在对隐性知识的发掘、传播和利用上,更有效地促使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并进入企业的知识库,以实现企业员工的知识共享,从而更好地利用知识创造企业价值。
一般情况下,由于知识的特殊性和人的心理特性,人们不太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知识,他们更愿意设法保护自己独特的知识,从而使工作业绩比别人更好。因此,企业要想使隐性知识显性化,把大家的知识与智慧融人一个系统之中,还必须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
第一,建立知识交流机制。按照企业的部门、工作流程,建立工作档案制度,及时记录员工在工作中的体会、感想,成功和失败的案例。随时供员工查阅、分析。同时公司应举行各种形式的知识交流活动,比如:知识交流大会、座谈会等,并将其固定化、制度化,同时,在活动过程中,作好知识记录工作,并及时整理归档。交流的知识包括学科前沿、工作经验、工作技能等。
第二,建立并管理好企业的共享知识库。共享知识库是用来记录、储备员工在工作中的经验、思想火花、直觉认识、技术诀窍等各种知识资源,并委派专职的人员进行管理和维护,以确保知识库的更新。通过对企业知识库的管理,可以有效地实现知识的传播、交流和共享,可以使企业拥有更多的智慧资源,从而保证在人员流失时,避免了智慧资源的流失,使企业免受更大的损失。
第三,建立企业的知识积累系统。知识型企业应在知识库的基础上,建立企业的知识积累系统。即站在企业的高度,将知识积累看作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对知识积累进行系统的设计、开发,从制度上对知识的收集、记录、整理、保存、传播、利用以及实现共享加以规范化管理,以保证在员工流失时不带走智慧资源,企业更好地实现知识创新,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
第四,将业绩评估、奖惩制度与知识分享程度挂钩。企业应将业绩评估、奖励机制与知识分享联系起来,在对员工进行业绩评估、实施奖惩时,不仅要看员工对企业付出的劳动以及员工的成绩,还要根据知识交流记录来判断其个人知识的分享程度。对那些在知识分享方面做得好的员工要给予奖励,以激励所有员工都能将自己的知识毫无保留地纳入企业的知识系统,为大家所共有。
2.人才管理制度
第一,合理规划员工职业生涯。告知员工企业的发展前景,为每一个员工制定职业生涯计划。企业发展前景是留住人才的重要因素之一,它表明了企业的发展战略及目标,让员工清楚地知道自己在企业的发展空间有多大,自己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对员工有很强的激励作用。职业生涯计划是针对员工个人的知识结构、兴趣爱好以及价值观等方面,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为员工设计的一份未来发展规划,向员工表明了其今后的发展方向,可以使员工为了企业的未来和自己的未来而努力,尽力发挥自己的才智,寻求个人与企业的最佳组合,并实现自己的价值。
第二,建好人才储备库。针对知识型员工流动性强这一特点,企业建立人才储备库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它可以尽量减少企业的损失,化被动为主动。对一些关键性岗位,要作好人事安排,制定“替补”和“增援”计划,避免出现人员的断层和匮乏。
第三,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为保持企业在市场的竞争中长久不衰,创新型企业必需形成一套完善的激励机制,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兼顾。物质上通过奖金、津贴、福利以及给技术骨干和管理者以股权和技术产权等方式;精神上,关键是让员工融人到企业的创新文化中去,这样他们才能把企业的目标当成自己的奋斗目标。另外,要充分考虑员工的个体差异,实行差异激励。如工作性质、领导行为、个人发展、人际关系、报酬福利和工作环境等因素,对于不同企业、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企业在制定激励机制时一定要考虑到个体差异,这样才能收到最大的激励效力。
印尼政府继本年9月9日及9月29日分别宣告实施第一、二波之经济政策方案后,续于昨(7)日再公布第三波经济振兴...
我国许多大城市都在面临转型的压力,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城市制造成本上升,制造业空心化的现象,而总部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