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头条新闻>> 正文

变革中的文化管理

企业报道  2015-11-11 09:03:13 阅读:
核心提示:企业变革中,同时涉及管理与文化两个方面,因而作者提出了“管理文化”的概念。企业在管理文化建设中,应遵循能级原则、动力原则与行为原则。

  

  企业变革中,同时涉及管理与文化两个方面,因而作者提出了“管理文化”的概念。企业在管理文化建设中,应遵循能级原则、动力原则与行为原则。

  在世界正发生剧变的时代,为了创造性、持续地提高企业效率而需要进行彻底变革时,文化比管理显得更为重要。企业既需要文化,也需要管理。两者兼备,故定名为“管理文化”。

  正确认识和全面理解管理文化的基本原则,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文化,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管理制度的改革,都是十分重要的。管理文化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主要是能级原则、动力原则和行为原则。

  能级原则

  人都具有一定的能量,既有能量,就有大小,有大小就可以分级。所谓分级,就是建立一定的程序、规范与标准。管理文化的能级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的,正是能级原则构成管理的“物”和“势”,使管理有规律的运动,以获得最佳的管理效率和效益。为此,遵循合理的能级原则,使企业管理动态地处于相应的能级之中,确是至关重要的。

  不同能级应该表现为不同的权力、物质利益和精神荣誉。权力、物质利益和精神荣誉是能量的一种外在体现。只有与能级相对应,才能满足人的心理平衡。在其位、谋其政、行其权、尽其责、取其酬。有效的管理不是拉平或消灭这种权力、物质利益和精神荣誉上的差别,而是对应合理的能级给予适当的待遇。

  各类能级必须动态地对应。企业的各个岗位有不同能级,人也有各种不同的才能。管理必须知人善任,使相应才能的人处在相应能级的岗位上。即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这样的管理体制必然赋予员工进取心,并给予足够的施展空间,让他们去打破线性思维结构,用创造性去获取进步。

  当然,绝对的对应是不可能的,应当保证人们在各个能级中不断地改善,通过各个能级的实践、施展、锻炼,检验人们的才能,发展他们的才能,使之各得其所。何况,岗位能级是随客观情况不断变化的。不同时期,任务不同,岗位能级就有差异。人的才能更是不断变化的,通过学习和实践,才能不断提高。因此,必须动态地实行能级对应,才能发挥最佳的管理效能。

  动力原则

  管理文化必须有强大的动力,要正确运用动力,使管理持续有效地进行下去,这就是动力原则。这里讲的动力具有广义的概念,它不仅是管理的能源,而且是一种制约因素,没有它管理就不能有序运动。动力原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他原则的效能。能级原则必须有充分的能源才能实现,没有强有力的动力制约因素,能级可能蜕化为封建等级;人才辈出,人尽其才,靠人们的良好愿望是无法实现的。只有当某种动力因素迫使人们非用人才不可,才能真正做到不拘一格选人才,否则领导选拔就可能任人唯亲;如果没有一定的动力驱使,群众选举漠不关心或随意了事,往往会选出不一定有能力的老好人;如果没有切身的动力迫使领导需要反馈信息,领导又何必想方设法听取意见呢?因此,研究贯彻动力原则在企业管理文化中是很重要的。

  物质动力不只是物质鼓励,更重要的是经济效益。现代企业越来越证明,搞好一个企业,需要文化的力量。文化的力量就是企业的精神、形象、群体意识、价值观念以及企业领导者和员工们的思想、品行、道德素质等在企业运行中所产生的能动作用。所以说,管理文化也是生产力,它具有为生产力的主体——人提供精神动力和物质动力的效能。任何成功的企业绝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成功,同时更是一种文化上的成功。只要在企业生产和发展过程中透过经济现象来分析,就可以看出经济效益中有管理文化的含量。例如,上海新世界股份有限公司推出“无理由也可退货”的顾客满意措施,使挑剔的消费者买东西无后顾之忧,1997年退货额为250万元,但更多的消费者冲着这句话去购物,1998年的日营业额已达到500万元。如果核算一下,一天的销售额可以足够抵消退两年货的损失。新世界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百货公司之一。

  2.精神动力是客观存在的。管理是人的活动,人有精神,必然有精神动力。精神动力不仅可以补偿物质动力的缺陷,而且其本身就具有巨大的威力。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在美国选择一所小学,对学生进行了一次发展预测。然后,煞有介事地给该校的教师提供了一份“具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并特别嘱咐要“保密”。其实,这份名单在一定程度上是随意拟定的,并没有多少科学根据。但是,几个月后,凡列入名单的学生求知欲旺盛,学习成绩居然有了相当迅速的提高。这就是教育心理学中著名的“罗森塔尔效用”。

  以上说明,人受到精神奖励后,会增强自信心,从而产生一种极大的动力和无穷的力量。这就是精神动力的威力。有人经过调查证实,人在没有得到精神奖励的情况下,其积极性只能发挥60%-70%左右,而在得到精神激励的情况下,其积极性可发挥到90%以上,甚至到100%。可见,精神激励对挖掘人的潜力和调动人的积极性具有很大的作用和意义。

  信息动力——从管理角度看,信息作为一种动力,具有不同于物质和精神动力的相对独立性。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用户需求信息的瞬息多变,迫使企业必须加速产品的更新换代。在今天的社会中,那些未能开发新产品的公司,将陷入严重的危机之中。例如,美国IBM公司是计算机行业的蓝色巨人,几十年来一直保持着计算机开发的优势,世界上增值最快的股票曾经是它的股票,号称“日不落公司”,但到了1992年却成为亏损企业,亏损49亿美元。为什么?原因就是新产品开发没有跟上。相反,英特尔公司的X86系列芯片更新型、摩托罗拉公司的存储器更有优势,而在软件上微软公司的视窗软件替代了IBM公司的操作系统,后几家公司每年的增长率达50%以上,在新产品开发上打败了IBM。

  从发展趋势看,一个采用现代信息系统的全新渠道正在形成。信息来源于经过处理后的数据。而我国企业由于管理水平不高,所以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较差。在这种条件下,如果不把基础打好,不抓基础信息,而想急于求成去实施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那么无疑是拔苗助长,异想天开。

  行为原则

  调动各级各类人员的积极性是做好整个企业管理工作的根本。如何科学地对自己下属的行为进行管理,这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行为原则要求管理者对管理对象中的各类人员的多种行为进行科学分析和有效管理。管理文化的任务在于创造一种环境,以活跃视觉、听觉、思维和其他感觉,最终提高员工个人的进取心和创造性。为达到这样的要求,有三点值得注意:

  努力让每个人都寻找到适应自己的平衡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要求,对于那些正当的合理的而又可能满足的需要,管理者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尽力解决 ,这是调动人们积极性的根本前提。实践中以下四类需要是人们正当合理、普遍存在的客观需要:(1)真实的而非名不副实的按劳分配。多劳多得;(2)作为企业主人翁荣誉感,受尊重;(3)朋友式的情谊和组织温暖;(4)鼓励进取行为和不断创新。

  务必使每个人都有确定的可以考核的具体责任。根据不同的岗位实行适当的责任制是做好现代科学管理的关键。任何企业都必须实行适合自己经营管理的责任制,任何责任制都必须落实到每个人身上。这是行为原则的一个根本要求。事实证明,我国农村曾由于普遍推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农村经济很快就搞上去了。

  一定要对每个人所负的责任履行情况进行认真的验收。这就是说对每个人的工作效率和劳动成果,必须进行严肃认真的考核和鉴定。实现一级对一级负责,一级考核一级,实施重奖重罚规则。这是管理文化运用行为原则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没有这个环节,上面所说的需要及其责任就无法落实。一个人工作的真正好坏,只能以最后的实际效果来判定。良好的动机固然重要,但必须同良好的效果统一起来。一个好的管理者,必须善于动员和组织发挥员工的创造潜力,并投入到整个创造价值的过程当中。

更多专题
印尼政府公布第三波经济振兴方案

印尼政府继本年9月9日及9月29日分别宣告实施第一、二波之经济政策方案后,续于昨(7)日再公布第三波经济振兴...

让城市转型步伐加速度

我国许多大城市都在面临转型的压力,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城市制造成本上升,制造业空心化的现象,而总部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