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头条新闻>> 正文

做实在人 办强企业

企业报道  2015-10-27 09:31:03 阅读:

  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公司(以下简称抚顺石化)是我国炼化工业的摇篮,是集“油、化、塑、洗、蜡”为一体的特大型石油化工联合企业。它有近80年的历史,拥有“中国石油第一厂”,是我国页岩原油的发源地,它炼制了第一桶大庆原油。作为一家老牌国有企业,抚顺石化发展的脚步一直非常坚实,它的业绩令同行瞩目。“五一”前夕我们采访了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公司总经理李若平。

  将文化底蕴转化为文化力

  记者 李总,抚顺石化已经走过了近80年的历程,经历风风雨雨,今天,仍然以一家国有企业的身份这样健康地发展。我非常想了解,是什么样的企业文化支撑着抚顺石化的发展?

  李若平 抚顺石化深厚的企业文化底蕴我无法简单地概括出来,因为它的内容太丰富了,有许多内容我们自己也在不断地挖掘。但是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抚顺石化的广大干部员工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那种求真务实的精神是与众不同的,它具体体现在谋求企业的发展、为员工的成长创造条件、为社会创造财富、承担社会责任。这应该是抚顺石化文化的核心内容。

  我认为,企业文化既是物质上的追求,又是精神上的自我超越;无论打造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策划多么时尚的企业精神,对企业文化建设起决定作用的仍然是自身的文化底蕴。换句话说,企业必须把已经沉淀了的文化底蕴转化为现实的文化力。抚顺石化的这种转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从独特的企业文化发展史中透视企业精神,体现精神价值高于物质价值,并在积淀中提升企业的价值。1928年建厂的中国石油第一厂在抚顺;建国初期,抚顺石油一厂页岩原油产量占到当时全国原油产量的51%;60年代初,抚顺石化在国内率先试炼大庆原油;70年代,国内石油工业的“五朵金花”有三朵从抚顺开遍全国;80年代,抚顺石化诞生了我国首家特大型石油石化企业集团;90年代,抚顺石化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石蜡和亚洲最大的洗涤剂原料生产基地。当把这些辉煌的历史,以企业文化形态进行提炼、沉淀后生动表现出来的时候,它就是企业自身独特的精神财富,对自己的员工就是自信和力量的源泉,对企业外部则是一种精神展示,体现的是一种无与伦比的企业文化特色。

  其次,以企业文化建设的眼光看待人气变迁,体现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展示对人的尊重。在历史上,抚顺石化曾向国内炼化企业输送了2万余名优秀人才,仅担任副总工程师以上的人员就有200多人,担任司局长以上领导干部的人员达数十人。可以说,国内有炼化企业的地方就有抚顺石化人。这些都反映了企业的综合实力。抚顺石化几十年形成的这种旺盛人气,表现的是企业的一种持续向上的文化力;对此作进一步的挖掘,并使之升华到企业文化的高度,这就是企业的特色文化,这种力量对内部员工是一种无声的激励,对外部传递的则是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的价值观。

  再次,重视对社会的贡献,体现共同价值高于个体价值,社会价值高于企业价值。在抚顺石化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为国家提供了2亿多吨石油化工产品,建国大阅兵、人造卫星上天等重大活动都曾使用了抚顺石化的产品;抚顺石化上缴的利税始终占地方财政的半壁江山,累计上缴利税400多亿元。这些出色的业绩和贡献,比任何理念和语言都更有说服力,足以让社会尊重你的贡献,并加深对你的认识。这种对公众和社会的影响,实质是企业价值的提升,也是企业文化的延伸。

  记者 那么,在实际工作中,你们是怎样把这种优秀的企业文化转化为执行力的呢?

  李若平 为了实现企业的稳步、快速发展,这几年,围绕中国石油“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企业宗旨,我们每年提出一个工作主题,2005年,我们提出“创新与发展”;2006年我们加强“责任与使命”教育;今年我们强调“执行成就卓越”。我一直坚信,抚顺石化通过改革可以做到人尽其才;通过改造可以做到物尽其用;通过乙烯改造扩建项目实现规模扩张,可以打造出“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的世界级炼化生产基地。“百年企业,世界品牌”是抚顺石化人共同的目标和追求。我们最需要的是能代表抚顺石化的原创性技术、独创性产品和英雄般的员工群体。

  正确认识自己

  记者 抚顺石化作为一家老国有企业,同样背负着沉重的历史包袱,但是近年来它却能够快速发展,向人们展示了一个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优秀案例。它的持续动力是什么?

  李若平 我们倡导求真务实。“求真”关键是对自己的企业怎么看,你想让这个企业往什么方向发展,你倡导的是什么,这些关键问题必须弄清楚。多年来,我对抚顺石化要求的就是一个务实的态度,要埋头苦干、不事张扬。求真务实,“做眼前清楚的,不觊觎未来模糊的”。

  企业一定要走自己的路,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对自己的企业有清醒的认识。你管理的企业,它所有的情况你是最清楚的,它将来要走的路是由你来决定的。一定要把自己企业的问题把握住,这才是办好企业最真实的东西。这是我这么多年管理企业的一个经验。自己首先一定要把企业的问题认认真真地看清楚,不要依赖别人来帮你提建议、找问题。如果我在研究我自己企业的问题时出现不明白的地方,我可以去咨询,可以寻找专家来帮我解决问题。但是一味依靠外部力量,那一定解决不了。

  同样的道理,有的企业让我去给他们提建议,我坦诚地告诉他们,我帮不了忙,因为我不知道你真正的问题在哪儿,你想往哪里发展,你的资金来源、你整个队伍的素质、你的理念、你的市场定位等等都不清楚,我只能看到你企业表面的东西。即使你给我讲这些问题,也不行,因为这是你个人的看法,不一定是客观的。所以,我作为局外人不可能提出正确的思路来。这就是为什么过去有很多好的管理经验大家学了很长时间,最终并没有取得什么效果的根本原因。

  其实,我们很多企业不是不知道问题在哪里,而是由于种种原因,管理者对问题捂着盖着,不肯求真务实。在这种情况下,别人更帮不了你。自己对企业的清醒认识是搞好企业的基础。企业决策者和企业中各层次的管理者对这个问题应该有一个共同的认识。明知道有问题,捂着盖着,讳疾忌医,肯定要出问题,而且是大问题。比如,明知道目前企业不适合大发展,你硬要大发展;明知道企业不具备安全条件,硬要说安全没问题。盲目跟风,急功近利,导致恶果。

  办企业,必须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每踏出一步都要踩出印儿来,如果踩不出印儿,就急于往前迈步,前头这步也是空的,因为你后边那步没有跟上。踩不出脚印就说明有问题,我在企业倡导多说问题。我们有句话叫:“平时多说问题,年终分享成果”。平时总是说好,就会失去原则,就会弄得大家不知道问题在哪里,这是很可怕的。

  把知道的做到

  记者 在抚顺石化我们没有看到那些时髦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但是工作现场井井有条、工作秩序有条不紊。你们的管理方法是什么?

  李若平 韦尔奇先生到中国访问时,有一位中国的企业家问他,你讲的这些我们似乎都知道,但是为什么还是不能把企业搞好?韦尔奇先生说,关键是你们只是知道,没有做到。而我们是既知道又做到了。

  其实,在企业中绝大多数的问题是,我们知道该做什么,而没有去做或者是没有真正做好,如果我们企业中的每个人都把自己知道的工作做到了、做好了,那我们的企业一定不比通用公司差。比如,我们的“王海班”,没有惊天动地的行动,没有动人心魄的豪言壮语,有的只是26年如一日,没有缺勤、没有在岗位打盹睡觉、没有违章违纪。这本是一个普通岗位工人的职责和本分,但王海和他的“王海班”把这份职责和本分做到极致。他们不仅做到了,而且还响亮地喊出“向我看齐”的口号。凭着高尚的品质和过硬的素质,“王海班”成为中国石油基层班组建设的一面旗帜,成为老工业基地辽宁省工业企业学习的榜样。

  记者 可以说,“王海班”就是抚顺石化基础管理工作的缩影,那么,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呢?

  李若平 在抚顺石化,你也许看不到像5S这样的时髦管理方法,但我们有自己的、实用的管理方法。我们认为,中国企业有自己的文化,国外的一些先进的理念、方法、技术对我们企业的进步也许会有帮助,但根本性的东西是不能改变的。如果你把国外的经验当作治理企业的根本宗旨,那是绝对不行的,因为那不是你的东西,不能代表你的真实思想。

  “王海班”是抚顺石化一千多个班组的先进代表,是中国石油上万个班组的先进代表,是中国国企数十万个班组的先进代表,是新时期中国产业工人的一个优秀群体。在他们身上,既体现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光荣传统,又体现了当代工人阶级的科学精神、科学素养;既体现了中国石油工人为国家奉献、为企业争光的崇高品质、奉献情怀,又体现了国有大型企业基层建设取得的累累硕果、丰厚收获。“王海班”以鲜活的实例告诉企业的全体职工,你像“王海班”这样做我们就认可,否则就不认可。

  我们抓基层建设,就抓“王海式班组”创建,其目的就是要把抚顺石化的基础工作做扎实。我们坚持强化“三基”工作,在不断完善制度、优化机制的前提下,抓住班组这个企业管理的终端环节,以“星级班组达标竞赛”为载体和基础,引入竞争激励机制,调动基层班组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操作规程和作业计划的执行水平,努力建立和完善班组文化管理机制。

  露珠虽小却能折射太阳的光辉,班组虽小却能承载时代精神。班组是企业的基石,效益的源泉,和谐的保障。班组建设不好,就谈不上建设好企业;班组建设不好,就谈不上发展好事业。谁都知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但当企业真的出事了、真的地动山摇的时候,没有人会去想基础的问题,都去强调决策问题、市场问题、政策导向问题等。实际上就是基础的问题。目前,不少企业忽视基础工作,关键问题就是浮躁。有的企业总想干一两年就出成果,这不行。抓基础工作是一项漫长的工作,如果想很快拿出成果那容易,但不适合长远发展。企业基础只有慢慢打牢,一步一步地走。搞企业是长跑,不是短跑,不能急功近利。

  我认为,最能体现管理者功夫的是两年之后的企业状况,基础工作牢不牢,只有两三年之后才能体现出来。你的管理理念只有经过几年的时间才能为广大职工所接受,如果你的管理思想没有在职工的心里扎下根,他们是不会接受你管理的。为什么有些管理者“人走茶凉”?这说明你没有留下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如果你把企业办好了,你走了之后人们是会想你的。为什么孔子离我们这么遥远,我们还想着他呢?因为他把财富留给我们了。作企业也是这样,你必须给企业一些有用的东西。

  热心工作,静心生活

  记者 在抚顺石化,我们有一个很深的感受,我们接触到的每个干部员工他们的心态都非常平静。虽然他们收入并不高,工作担子又很重,但他们在岗位上就像在家里一样,踏踏实实地干着手头的工作。有一位部门领导跟我说:“我首先不求什么卓越,而是要求自己把该做的事做了,并尽力做好。”是什么理念使抚顺石化形成这样好的工作氛围?

  李若平 在庆祝抚顺石化大乙烯项目批准的那天,我对我们的员工说:“为什么我们对工作总是充满了热情?那是因为我们肩负着责任。为什么我们眼里常含着泪水?那是因为我们对这片土地充满了热爱。”

  抚顺石化的干部员工对企业的感情是几十年历史形成的,很难用现在的企业管理理论去解释。但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我们非常注重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氛围。我们倡导“以激情对待工作、以热情对待生活、以真情对待他人”的企业文化。尽量让大家在轻松的气氛中工作,但并不是没有压力,只是把压力控制在员工可以承受的程度。因为,人在思维紧张的情况下,是不可能产生工作兴趣的,更不可能出色地完成任务。我们希望得到这样的效果,让员工在工作中,越干越有趣,越干越爱干。我们有一句话叫做:“只有不厌其烦,才能精益求精。”

  我们的“王海班”积极创建和谐班组,他们坚持把和谐作为班组建设的保证,通过学习、自律、互助、快乐的思想政治工作法,凝聚了人心,班组成了“情、理”交融的员工之家。

  从我个人来讲,我对企业是很有热情的。每天都觉得有很多有意思的工作要去做,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我从来不会绕着走,不去解决。有了问题我一定要去啃它,因为我在其中能够找到乐趣,能够有成就感。我对工作没有那种干不下去的压力感,也没有干几年就换岗位的想法。我经常跟我的同事说,我到现在还怀念我在基层时的工作,有好多事情值得你去做。我自己唯一感觉累,就是在工作标准上追求完善。我总是把标准定在高标准上,如果哪个企业的某项指标比抚顺石化高,那我一定要以它的指标为标准。如果有更高的标准,我还会去追求更高的标准。

  以人为本,并不是完全指给职工优厚的待遇,多么好的条件。其实更重要的是,职工应该享受的东西给了他之后,还要尊重他。企业应该给职工的东西要不折不扣地给他,这是对职工劳动成果的承认。然后,再从感情上尊重他,帮助他成才、帮助他学技术。在企业的日常工作中,以人为本具体怎样落实,需要很好地研究。如果对职工承诺应该给的东西都不能保证,职工每天都得不到正常的收入、正常的待遇也没有、正常的人身尊重也没有,你对职工谈以人为本,那就不会有人相信,员工队伍就会变成一盘散沙。

  结束了对李总的采访,我们产生了这样一个想法,在我们今天不断学习各种西方企业管理方法的同时,我们是不是正在失去本应属于我们中国企业的最好的企业管理方法?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抚顺石化员工发自内心的对企业的爱,在西方管理理论中能找到答案吗?我们真应该像李总说的那样,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好好挖掘、研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中国国有企业的管理方法。

更多专题
让企业伫立潮头的人

每一个家,都要有一个当家人;每一个团队,都要有一个领头人。范治勋,这个让每一位超大人无限敬佩与感慨的...

执著·敏思·创新

开始搞的时候,大家争议很大,领导也有担心。过去很多年都是一个装置一个车间,现在把车间从组织结构中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