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联盟热点>> 正文

成败于偶然的必然

企业报道  2015-10-12 15:16:36 阅读:

  在科龙被立案调查的最后结果公布之前,对案情做过多的猜测和评论都没有太大意义。但种种迹象表明,这个号称国内最大的制冷家电王国已陷入全面经营危机,顾雏军近几年在起起伏伏的质疑声中纵横捭阖构建起的并购王国正面临四面楚歌。

  顾雏军其人,一开始就是作为毁誉争论的焦点而引起关注的。他在短短几年间行走的轨迹也确实令人叹为观止。这是一个在特定时代背景下产生的特定人物,决定其成功与失败的内外因素、偶然性与必然性,倒是值得我们进行多角度的研究与反思。

  先知先觉的战略眼光

  两年前,郎咸平给顾雏军及其格林柯尔下了“在国退民进资本盛筵中狂欢”的著名结论,其间法理是非先按下不表,但顾雏军在这一历史性盛筵面前表现出的清醒与果断是不能不让人瞩目和叹服的。

  2001年末,在科龙经营和管理层均出现重大波动的时刻,斜刺里杀出一个格林柯尔,对外宣称以3.48亿元购得科龙20%的股权实现入主控制,人们由此认识了浮出水面的顾雏军。有人说,科龙是顾雏军在“国退民进”的盛筵中吃到的第一道大菜,也是最实惠的一道菜,其滋味究竟如何自然不足与外人道,但不可否认,自此之后,顾雏军确实胃口大开,在一片质疑声中开始了其狂飚突进的收购行动2003年5月,以2.07亿元现金收购合肥美菱股份;同年12月,以4.178亿元收购扬州亚星客车;去年4月,以1亿元现金收购襄阳轴承。

  在以格林柯尔为平台进行企业并购的同时,顾雏军控制的科龙也自2002年10月起收购破产冰箱企业吉诺尔,并在短短2年时间里,以极其低廉的价格,闪电式收购了吉林、扬州、江西、杭州、珠海等地一大批国内已经停产的冰箱生产线。至2004年4月,在不到两年半的时间内,顾雏军通过并购构建了一个拥有4家国内上市公司,横跨制冷家电和汽车两大行业,其中冰箱产能达到1300万台、号称世界第二的实业王国。

  有专家分析,顾雏军的收购目标很清晰,一是他所熟悉的制冷行业,加上这几年大干快上的汽车行业;二是有核心技术优势,有充裕的现金流的企业;三就是国有企业。顾雏军也曾多次自信地宣称“我买的都是好企业!”科龙电器和美菱电器均是产销两旺的名牌企业,当时之所以亏损,主要是由于管理粗放以及大股东占用企业资金。汽车行业中的亚星客车也算是市场稳定的知名企业。襄阳轴承作为国内最大的汽车轴承生产基地,效益不理想是由于历史包袱太重和流动资金不足。

  也就是说,顾雏军不仅看到了世界制造业中心正向中国转移,中国制造业正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同时也看到了国有资本从竞争性行业中退出的政策,给通过购并迅速造就一批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巨无霸”提供了可能性;还看到了在目前的国资管理体制下,在国企与民企之间的制度差异间,确实存在着以较小成本推动完成对巨大资源实施控制的可能性。此种被郎咸平斥为带“狂欢”性质的购并扩张,顾雏军则一本正经地称之为“民营企业参与国资处置和推动行业整合”。前者之意是收购者抓住机会以极低代价获取超额的国有资产,而后者则意在实施产业整合、做大规模以成就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能力。不管怎么说,顾雏军都可谓是有胆有识之辈。

  并购资金魔方如何玩转

  “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与阿基米德的幻想不同,顾雏军仿佛真在现实中找到了可以撬动产业王国的支点。要理解这一点,还得回到科龙的案例。

  按协议收购科龙,格林柯尔要动用3.48亿元现金。而据说在接手管理之前顾雏军只付了1个多亿,而入主科龙后不久,科龙就与格林柯尔签订了一纸5亿元的购买格林柯尔制冷剂的关联交易合同。在科龙传出巨亏15亿元的2001年,经营性现金流仍然达1.5亿元,2002年则达到了5亿元。能用1个多亿牵回这头实实在在的“现金奶牛”,这样的杠杆效应当然足以令顾雏军志得意满。

  收购不仅不消耗现金,反而可带来丰盈的现金流,这无疑促使顾雏军加快并购步伐。其后收购的企业,一定程度上均有可观的现金流或有可供迅速变现的资产。根据简单的数字相加,顾雏军单纯用于并购的资金达到30亿元。但顾雏军自己说,收美菱用了2亿多元,收科龙用了3.5亿元,收亚星用了4亿元,收购襄轴用了1亿元,收购吉诺尔用了4000万美元,合资公司投了1亿多元,其中还有品牌折价,加起来也就15亿左右。郎咸平给他算的实际出资只有9亿元,而实际控制资产则达130亿多元。还有专业人士指出,如果科龙和格林柯尔的资金违规混用,加上有些合同是分期付款,那么实际动用资金可能只有5、6亿元,但如果考虑到土地评估溢价等因素,控制的资产实际还会高于郎咸平的估计。

更多专题
从“细节主义”迎接精细化管理时代

人人都知道管理可以出效益,无论在国有企业还是在集体企业里最终矛盾的主要方面仍集中在管理的精细化,只有...

是什么妨碍了民营经济的发展

诚如所言,民营经济发展最大的体制性障碍,就是政府扶持国有经济的内在偏好。国有企业“家猫”的政治身份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