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个世纪的1959年4月,周恩来总理在全国政协举行的茶话会上,专门讲了留存史料的问题。周总理说:“希望过了60岁的委员都能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留下来,作为对社会的贡献。”周总理还说:“对过去的东西也需要研究,新的东西总是从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已年过75岁,早过了总理要求的年龄,这次能同中央党史研究室合作,撰写《国事忆述》,算是响应周总理的号召,把我所拥有的知识和经验留下来,也算作点贡献。
我对撰写本书的心意,主要是想能起到以下三点作用。
第一,以我自己的亲历、亲见、亲闻,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邓小平理论。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视野扩大了,看到了世界的进步和各国的长处,这些都是有进步意义的大好事。但是对中国自身怎样看?这并不是对所有人都解决了的重大问题。我认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情况、共和国的发展史,有许多事都是值得宣传教育、值得传播于世的。一个民族要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首先要有信心,要对自己有足够的认识。中国的强大,要靠千百万人奋起拼搏,靠自己在选定的道路上探索奋进。《国事忆述》忆述的第二、第三次大规模成套技术设备引进工作及其取得的成功,证明了中国并不比外国逊色,中国能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在这些事业中,奋战在生产建设第一线的广大职工不畏艰难、一心报国的精神,更是我们应当继承、宣传和学习的榜样。
第二,为做经济工作的同志和企业家提供若干历史借鉴。我在中央国家机关工作过,也在地方工作过;在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工作过,也在微观经济的企业工作过。我的这种多种经历和感受,有不同的代表性。我在书中相关篇章中讲了工作中的体会和反思,我感到还是有的放矢、有感而发的。譬如说,我在中国石化总公司的7年半经历,我就一直认为,坚持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核心业务,对于把企业做强做大就是十分重要的经验。中国石化从不盲目扩张非核心业务,从不参与泡沫经济活动,一心一意打造自己的主业。经过22年的努力,中国石化终于发展成世界500强第31位、中国500强第1位的世界级大企业。还有宝钢的发展模式,我也有比较深切的体会。我认为,宝钢对于中国的大企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有普遍意义的。由此我联想到另外一种情况,为什么中国有些大企业经不起市场和社会环境的冲击、诱惑而走入歧途,直至衰落?“健力宝”曾经是拥有中国自己品牌的知名饮料企业,多年位居全国饮料行业的龙头老大,但在进入中国企业500强第一次名单后的第二年就出局了,经营情况每况愈下。一个非常好的企业就这样急骤败落,实在叫人痛心。他们的教训是什么?我在本书的忆述中,讲了我的体验和看法。对照这些案例进行总结、研究,我感到企业、政府和社会上的有关机构都有责任,都值得反思。
第三,为专业人员、学者提供若干亲历资料。多年来,我经历过的工作岗位和事件都有相当的代表性,其中有些重大事件一直是党史工作者、经济专家、专业人员的研究对象。我的忆述,可以作为亲历者的感受,为他们提供相关的资料。我在后记中引用了唐朝著名学者孔颖达在《左传》注疏中的两句话。他提出“立言”,应当是“言得其要,理足可传。”我把孔颖达的这句话作为撰写本书的指导原则和追求目标,力求叙述有据,言得要领;力求讲清问题,能够阐明旨要;力求不为读者在研究相关问题时产生误导作用。
人人都知道管理可以出效益,无论在国有企业还是在集体企业里最终矛盾的主要方面仍集中在管理的精细化,只有...
诚如所言,民营经济发展最大的体制性障碍,就是政府扶持国有经济的内在偏好。国有企业“家猫”的政治身份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