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头条新闻>> 正文

万隆 带领双汇走向全球舞台

企业报道  2015-10-08 19:02:55 阅读:
核心提示:“9月21日,第十三届中国国际肉类工业展览会在山东青岛举行,期间,与会的世界肉类组织、中国肉类协会、中外肉类企业代表,纷纷就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随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应邀出席西雅图中美企业家座谈会并发言,向我们双汇表示祝贺,他们认为,这不仅是双汇的光荣,也是整个中国肉类行业的光荣,代表了中国肉类行业在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 本报驻河南首席记者 李代广 特约记者 邢来彬

●双汇集团董事长、万洲国际董事局主席万隆

●双汇集团董事长、万洲国际董事局主席万隆

  “9月21日,第十三届中国国际肉类工业展览会在山东青岛举行,期间,与会的世界肉类组织、中国肉类协会、中外肉类企业代表,纷纷就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随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应邀出席西雅图中美企业家座谈会并发言,向我们双汇表示祝贺,他们认为,这不仅是双汇的光荣,也是整个中国肉类行业的光荣,代表了中国肉类行业在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9月25日下午,河南双汇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双汇发展)副总裁宋保国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高兴地说。

  9月23日至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美国进行国事访问,成为当前中国最热门的话题,随着西雅图中美企业家座谈会的顺利召开,跟随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美国访问的15位中国最顶级企业家,亦成为人们关注焦点。

  来自河南省漯河市的双汇集团董事长、万洲国际董事局主席万隆,这位已经75岁的老人,又一次站在了全球的聚光灯下。

  双汇集团在董事长万隆的带领下,已经走过了31年的发展历程,如今的双汇,正代表着河南企业,走向全球舞台,并与世界顶级企业一起深刻地影响并正在改变着我们这个时代。

  也正是这个老人,一直在一个行业坚持做了31年,直至把一个资不抵债的小型肉联厂,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猪肉食品企业。

  和马云、马化腾、杨元庆、巴菲特、库克、比尔·盖茨等等这些伟大的企业家,一起参加西雅图中美企业家座谈会时,万隆都说了些什么?

  带领双汇走过31年发展历程的万隆,又经历了哪些传奇?在他的身上,又体现了一位伟大企业家的哪些优秀品质?

●中共河南省委书记郭庚茂(右一)在万隆董事长(前排左一)的陪同下到双汇考察。

●中共河南省委书记郭庚茂(右一)在万隆董事长(前排左一)的陪同下到双汇考察。

  站在世界舞台,谈中美两个企业合作成果

  万隆表示,未来我们将充分利用中美企业的合作优势,开发全球市场,他希望两国政府进一步完善合作机制,为农业领域的投资贸易和技术交流注入强大的动力,携手推进两国农业合作向前发展,造福于两国人民。

  中国肉类协会一位专家指出,万隆此次访美不但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他的出访表明,中国肉类企业已经有能力跻身于世界先进水平;同时,通过这次出访,他一定能通过和美国同行的交流与沟通获得更多的启示,而且能用前所未有的创新发展长远眼光,把中国的肉类食品加工业推向一个令世界为之瞩目的新纪元。

  万隆能够应邀出席这次高规格中美企业家座谈会,有一件事不能不提,2013年5月,在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美国总统奥巴马于美国会晤的前一周,双汇国际(现更名为万洲国际)宣布收购全球规模最大的生猪生产商及猪肉供应商史密斯菲尔德,收购金额包括债务在内共计71亿美元,这是迄今为止中美历史上最大一笔收购交易。

  史密斯菲尔德被双汇国际收购后,业绩增长稳定,创下了历史上的最好记录; 一年多以后,2014年8月5日,万隆董事长在港交所敲响了万洲国际的上市钟,在当年,史密斯菲尔德和双汇发展,都实现了历史上的最佳业绩。

  万隆在发言时表示,双汇集团作为中国农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在过去的二十年间,积极参与了中美农业方面的合作与贸易,我们对中美两国在农业方面的投资贸易和技术合作充满信心,中美两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在农业方面,美国具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充足的自然资源,农产品在国际市场有竞争力,但市场相对成熟。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迅速,市场发展空间大,现在及将来中国对于国际市场上优质农产品有着持续的需求。中美两国农业及市场方面的差异性为双方在农产品领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惠共赢提供了发展机会。

  万隆说,收购史密斯菲尔德以来,为发挥中美两个企业协同效应,我们要把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猪肉生产能力和最具发展潜力的猪肉消费市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中美两个精英团队彼此信任、相互尊重、真诚沟通,虽然语言、文化不同,但我们利益一致,目标一致,全力配合,互相合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14年中美两个企业经营业绩均创历史最高纪录,在并购后短短的不到一年时间内,我们整合旗下中美欧200余家公司组成万洲国际,在香港成功上市,进一步增强了中美企业在肉类食品行业的实力和竞争力,中美企业的合作改变了世界猪肉行业的格局。

  万隆表示,双汇将不断引进史密斯菲尔德品牌、技术、设备、原料,在中国的新工厂也即将竣工投产,中国的消费者很快就能吃上美国风味的香肠、培根、火腿。这些合作稳定了美国史密斯菲尔德4.5万名员工的就业机会,丰富了中国老百姓的餐桌,体现了优势互补、互惠共赢。

  万隆表示,未来我们将充分利用中美企业的合作优势,开发全球市场,他希望两国政府进一步完善合作机制,为农业领域的投资贸易和技术交流注入强大的动力,携手推进两国农业合作向前发展,造福于两国人民。

●双汇董事长万隆(左三)参加西雅图中美企业家座谈会并发言。

●双汇董事长万隆(左三)参加西雅图中美企业家座谈会并发言。

  历经四个阶段,让双汇真正实现国际化

  31年,万隆领导着双汇,把一个资不抵债的小型肉联厂,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肉类食品企业(总资产由不足500万元到670多亿元,员工由不足800人发展到12万人,年销售收入由不足1000万元发展到1300多亿元),在生猪养殖业和屠宰业、肉制品深加工业三个领域均排名全球第一。

  漯河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因为诞生了亚洲最大肉类加工基地的双汇集团,成功摘取了中国首个“食品名城”的桂冠。

  31年前的双汇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呢?

  双汇的一位员工告诉记者,“作为一名老员工,我见证了企业的发展。30年前的双汇叫漯河肉联厂,当时厂里破破烂烂,厂区院内杂草丛生,晴天道路尘土飞扬,雨天一路泥泞,一年干不了半年的活。职工常常是八点上班,九点就下班了。万隆上任后,厂里的情况就不一样了,硬化路面、改造车间,职工有活干,工资有保证,年终还有奖金。当时我们肉联厂的职工也很辛苦,杀猪、宰牛、宰鸡、宰兔。职工早出晚归,加班加点,虽然很辛苦,但奖金收入多了,工作和生活有了保证,肉联厂的地位提高了,职工的荣誉感增强了,职工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声——选万隆当厂长选对了!”

  双汇的一个经销商告诉记者,“1992年,由于工作单位倒闭,一夜之间,我从吃商品粮、端铁饭碗到衣食无着、迷茫无助。就在这人生的十字路口,一个朋友向我推荐了双汇火腿肠,让我看到了人生转机的曙光,但细想之后,这一丝曙光也很快黯淡。一没钱、二没人,还缺乏做生意的经验,双汇能让我经销吗?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漯河见到了万总,我得到了万总的大力支持,失去‘铁饭碗’的我,从此端上了双汇这个‘金饭碗’……在双汇的扶持下,走过了20多年,我如今拥有车辆14部、多处房产,有了自己的公司和事业,两个女儿都在美国读书,我也被推举为临沂市政协委员、糖酒商会副会长。”

  军人出身的万隆,1984年在漯河肉联厂,被职工推选为厂长,从此开始了30年的企业家生涯。

  他的从业经历划分为四个阶段:

  1984年至1991年,以改革求生存阶段。当时,万隆在肉联厂破“三铁”,推行“三能”, 触及了厂内所有的既得利益阶层,有人往万隆家里扔黑砖,有员工拿着杀猪刀当面恐吓他,但万隆眼都不眨一下,“憋的就是一口气”。

  铁腕之下,不到5年的时间,双汇产品远销苏联、东南亚及我国港澳地区,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肉类出口基地。有一个人所皆知的经典桥段是,为疏通关系搞贷款,万隆曾肩扛两箱精心准备的风干肉,半夜敲开某银行领导的家门。

  1992年至1999年,以创新谋发展阶段。1992年,双汇火腿肠问世,开启肉制品深加工元年,当年双汇产销量进入全国前三强。1994年与香港华懋集团合资,建设亚洲最大的肉制品加工项目。随后,通过建设双汇食品城一、二期工业项目,兼并漯河市罐头厂、四川绵阳肉联厂、内蒙古集宁肉联厂等,使双汇肉制品产销量迅速发展壮大。

  1997年,国家统计局、经贸委公布“全国最大工业企业最优500强评价排序”,双汇列第107位,屠宰和肉类加工业第1位。曾经的春都、郑荣等肉制品企业的“三国演义”,以双汇的胜出而告终。

  万隆是这场战役的指挥者,人们第一次领略了他运筹帷幄的“将帅风采”。

  “这一时期,我们在中国改革开放的特殊阶段,在中国这个特殊的人口大国,选择了适合国情的高温肉制品这一特殊产品,迅速做大了规模,做强了企业,实现了企业集团化、产品名牌化、管理科学化、技术现代化,催生了双汇庞大的肉制品产业。”万隆曾这样总结。

  2000年至2012年,凭竞争上规模阶段。2000年,双汇引进第一条现代化、规模化、标准化的屠宰冷分割生产线,率先把“冷链生产、冷链销售、冷链配送、连锁经营”的冷鲜肉模式引入国内,开创了中国肉类品牌。这期间,双汇制订了“六大区域发展战略”:围绕北京开发京津唐,围绕上海开发长江三角洲,围绕广东开发珠江三角洲,围绕沈阳开发东北地区,围绕成都开发西南地区,围绕河南开发中部地区。双汇产业化成功配套,产业集群效益大幅提高。双汇肉类年产销量从50万吨发展到300多万吨,年销售收入从60亿元发展到500亿元,成为中国最大、世界领先的肉类供应商。

  2013年5月至今,成为世界最大肉类食品企业。2013年5月,双汇宣布,以71亿美元并购美国最大、同时也是世界最大的猪肉食品企业史密斯菲尔德;到了当年年底,双汇再以7亿欧元收购欧洲最大的肉制品企业Campofrio。

  2014年8月5日,双汇旗下另一家公司万洲国际在香港成功上市,与双汇发展一样,成为全球关注的公众公司。

  至此,万隆真正让双汇实现了国际化。

  31年,万隆领导着双汇,把一个资不抵债的小型肉联厂,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肉类食品企业(总资产由不足500万元到670多亿元,员工由不足800人发展到12万人,年销售收入由不足1000万元发展到1300多亿元),在生猪养殖业和屠宰业、肉制品深加工业三个领域均排名全球第一。

●万隆(左二)参加西雅图中美企业家座谈会后与美国企业家交换名片。

●万隆(左二)参加西雅图中美企业家座谈会后与美国企业家交换名片。

  实施五大战略,布局全球市场

  走向世界的双汇人,将在国际化的大潮中,乘风破浪,朝着百年双汇的伟大目标,阔步前行,为中国和世界肉类行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面对新的发展,万隆为国际化后的大双汇制定了全新的发展战略,由双汇国际更名的万洲国际,将以全球化的视野,布局全球市场。

  万洲国际的“万”和“洲”分别代表“永恒”和“大洲”,代表了企业要永远保持全球领先、享誉国际的决心。

  万隆告诉记者,未来的万洲国际发展战略,是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巩固和发展全球最大猪肉企业的地位,加速全球扩张,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优质动物蛋白,为股东、员工、社会创造长远价值,回馈社会,双汇将继续做专、做精、做大、做强国内市场,加快发展的步伐,始终保持中国最大、世界领先的地位。

  围绕这一发展愿景,将实施五大战略:

  全球化扩张战略。继续发挥肉类联合加工的规模优势和产业化优势,开拓全球市场,扩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加快全球扩张的步伐。计划未来通过新建、购并等多种途径加速发展,使产销基地遍及欧、亚、美、大洋洲等世界主要区域,销售网络遍布全球,巩固在全球肉类行业的领先地位。

  全球化品牌发展战略。通过实施全球化的品牌战略,扩大影响力,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以产品创新提高品牌的竞争力,赢得更多的消费者。进一步优化在全球的品牌组合,将史密斯菲尔德品牌推广到中国和其他国家,将双汇品牌推广到海外,收购有价值的品牌,扩大产品群,巩固和保持企业品牌在全球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全球化资源整合战略。充分利用在全球完善的产业链,以及世界上最庞大的肉制品和生鲜猪肉的销售网络,提升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能力。

  全球化食品安全控制战略。本着持续发展、安全第一的原则发展企业,致力于完善内控体系,加大控制力度,不断提高食品安全控制水平,确保产品安全、法律安全、企业安全。履行大企业的社会责任,向社会提供安全放心的产品,让消费者信赖和放心,保证企业长治久安,实现可持续发展。

  全球化精英团队战略。创造好的体制和机制,实施全球化人才战略,吸引人才、广募人才、留住人才、培育人才,因才施用,组建一支优秀的员工队伍和全球化的精英管理团队,经营好全球企业,永葆旺盛的竞争力,实现企业基业长青。

  对双汇的未来,万隆依然充满了年轻人的豪情,他说,走向世界的双汇人,将在国际化的大潮中,乘风破浪,朝着百年双汇的伟大目标,阔步前行,为中国和世界肉类行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更多专题
瑞士信贷银行「2015年瑞士中小企业成功因素」摘要

据驻瑞士代表处经济组今(2015)年9月10日函告(发文字号:台瑞字地1040002130号),瑞士信贷银行「2015年瑞士中...

企业家的角色错乱

到底是想真正卧薪尝胆振作士气,还是“做秀博取同情”?从当事人的言论和事件的前后逻辑判断,这件事做秀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