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历了价格战的创痛之后,百思买改变了经营模式,举起“顾客中心”的大旗,把供应链从以货物分销为中心转变为以顾客驱动为重点。
1966年成立于美国明尼阿波利斯的百思买(Best Buy),是全球最大的家电连锁企业,销售电子产品、娱乐软件、家用设备及相关服务。2005年,百思买将门店转型为“以顾客为中心”的模式,从而关注每位顾客的个性选择,激励员工更好地服务顾客,为顾客创造更好的店内体验。2006年12月,百思买在上海开出第一家门店,正式开始了其在中国的顶级供应链的运作。那么,百思买顶级供应链的特点是什么呢?
面向顾客服务
“勤进快销,以销定进”形成了国内零售连锁业的低价扩张循环,但是,靠压榨供应商进行门店扩张让资金链变得十分脆弱。百思买也曾打过价格战,却元气大伤。在接受教训后,百思买改变经营模式,把供应链从货物分销为中心转变为以顾客驱动为重点,采取精准的顾客细分、高质量的顾客服务和面向顾客的门店布局,让消费者爱上百思买。
1.顾客细分。百思买不试图占领所有的目标消费群体,而是将客户群分为五种典型类型,包括富有专业人士、先驱型消费者、家居型男人、家庭主妇、中小企业主,让自己的商店类型配合五种客户群需求,不同类型的试点商店都针对目标顾客群“量身定做”产品。比如,针对富裕的专业人士的门店就加大了家庭影院产品的比重。
2.奇客服务。百思买最好的盈利部门是一群专业电脑奇客(来自英文Geek,现指有较高电脑应用能力的人),他们佩戴着特殊徽章,采用与众不同的着装表明身份;以高效迅速的响应、完善优质的服务、透明合理的价格及热情专业的团队而闻名。奇客把握着推销和为客户服务之间的微妙差别,真心为顾客着想,不卖产品,而是推荐产品解决方案给顾客。如果顾客动了心,奇客才会把他们转给在门店内的销售助手。
3.面向顾客需求的门店布置。百思买希望规模巨大的门店具有小店的亲切感,因此,百思买根据顾客的需求设计商品组合、定价,将产品陈列柜台打造成蛇型。在蛇型柜台两端,都会配置所售产品的配件,并以标签简介的方式介绍价格、功能、耗电、使用等特质。门店里没有鲜艳的彩旗和促销标签的“信息污染”,为所有供应商搭建一个公平展示的舞台,不使用供应商派来的促销员;采用非佣金式销售模式,实现商品的自我推荐与自我销售,也为消费者带来全新的个性化购物体验。
完善的信息系统
百思买善于使用高效的物流信息系统来降低成本,早在1990年就引进了价格不菲的IBM信息管理系统。百思买的物流信息系统不仅控制着发货计划和库存水平,也能控制产品性能并降低价格。
1.产品信息全程跟踪。一旦商品的发运战略准备完毕,百思买就掌握了产品的一切有价值的信息,例如产品尺寸、重量、是否可叠放等细节指标,这大大有助于提高产品包装、堆存和装卸等工作效率。从商品生产直到运至零售店,运输系统小组始终与零售与库存管理系统小组保持联系,库存需求预测补充系统使产品需求适时与广告、季节波动保持同步。这个可视化的解决方案可以让所有相关人员看到出货、订单以及库存位置等情况。同时,每一个警报和监控事件都能被捕捉并存入数据库,以便在特定预测模型里使用。
2.信息共享。首先,与供应商信息共享。为帮助供应商了解需求与管理库存,百思买采用产业共同商务标准协会开发的协作规划、预测和补货技术(CPFR)预测未来需求;并且,80%供应商用贴有RFID标签的货箱和货盘发货,保证供应商了解货物流通情况。其次,与门店共享信息。门店销售助手对来自顾客的需求做出快速反应,自行改变店铺的摆设或者调整库存管理计划,把本店铺的销售计划与产品制造和发货分销中心进行交流,根据店铺新拟定的计划重新配备运输或调整发送。这样门店可以储存某些特定商品,更好地满足顾客需求。最后,与顾客信息共享。电子产品的复杂性促使百思买使用无线识别技术。百思买在部分货品上采用RFID标签,帮助顾客更加方便快捷地找到商品。而正在开发的即时跟踪软件能让顾客通过店内的触摸屏,或者是购物车上的掌中宝找到商品在店内所处的位置。
与供应商的战略合作
不同于国内家电连锁业拖欠供应商货款开新店的“飞行加油”扩张模式,百思买采取保证上游供应商15%的毛利、不拖欠货款、与供应商一起开拓基于品牌的包销竞争等方式“善待”供货商。
1.费用结构转变。首先,“现款现货”方式。百思买坚持“平等是基础,而并非终端为王”原则,与供应商严格按合同期限付款、缩短账期、不拖欠货款,打破家电连锁商占用供应商货款的潜规则,争取供应商更加优惠的供货价格。其次,摒弃乱收费。根据2006年11月实施的《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办法》,规定零售商不得向供应商收取种类繁多的费用,不得将自身成本转嫁给供应商。百思买顺势而发,利用充足的海外现金改变收取供应商进场费、赞助费货款的通用模式;但是,基于同一价位的产品所摆放的位置是否显眼,会按照国际标准,收取一定市场推广费用。
2.包销模式转变。国内供应商与大卖场合作采取的是包销方式,但百思买的包销模式与国内不一样,百思买将市场的最新需求回馈给供应商,并且参与到供应商的制造环节,从外观、技术、成本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推测出哪一款产品最畅销、最适合顾客,并尽量给厂家20%的利润空间,再买断这款产品的销售权。对于供应商而言,良好的包销合作关系也可以让它们通过百思买的全球采购系统,把产品推向国际市场。
百思买中国战略之忧
为何百思买执意要到中国来发展呢?原因有二。首先,中国家电市场蛋糕诱人。目前,中国家电的年销售额在5000亿元,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1000亿美元。其次,中国家电销售业的集中度并不高,排名前5位的连锁企业市场占有率不足20%。而在美国,排名前4位的连锁企业市场占有率达到了90%以上。但是,在“汉化百思买”中国市场的扩张舞步中,还需迎接“本土+国际”战略的三项挑战。
1.与供应商能否建立亲密关系?国内家电厂商希望百思买的到来能打破国美们对供应商的压榨,但是,在中国业已形成的零售市场环境面前,国外零售商往往无法坚守当初的承诺,反而会被本土环境同化。迄今为止,百思买与供应商的合作模式仍是“犹抱琵琶半遮面”,残酷的现实让百思买只能以同样的价格进入市场,并被动地参与到价格战的市场争夺中。据了解,百思买给一些合作伙伴开出的采购价码比“比国美还国美”,可见,供应商们并没在百思买捞到任何好处。
2.能否坚持平价策略?在百思买上海门店,随处可见“承诺定期进行全面的市场调查,以确保最具竞争力的商品价格”标志。然而,这份承诺并未在百思买商品的报价上得到体现。上海门店中同类商品部分本土品牌的标价比合资品牌的标价还高;此外,不少家电品类中,本土品牌严重缺席。因此,为首店开张筹备了20个月的百思买,还需要进一步理顺与本土供应商的关系。
3.奇客模式是否受欢迎?中国消费市场还停留在以低廉价格为导向的阶段,顾客对价格的敏感度远远超过对服务的兴趣。受价格导向和方便与否驱使的顾客几乎没有忠诚度。中国顾客愿意千里迢迢跑到奇客柜台找一名特酷的“奇客”,帮自己用正版软件修电脑吗?现实情况更多地是,顾客会到普通的电脑城里,花很少的费用,多的是没有经过特别训练的年轻人,随时愿意帮顾客恢复崩溃的电脑。可见,百思买所倡导的奇客模式能否成功还需市场考验。
到底是想真正卧薪尝胆振作士气,还是“做秀博取同情”?从当事人的言论和事件的前后逻辑判断,这件事做秀博...
近年建成试生产的国家和安徽省“十五”计划重点能源建设项目——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刘庄煤矿一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