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元1909年,地处陇原的兰州亮起了有史以来第一盏微弱的灯光;
公元1972年,我国第一条330千伏输变电线路架设于陇原大地;
公元1974年,我国首批大型梯级电站在此相继投产发电;
公元2003年,750千伏示范工程在此埋下奠基第一锹土。
……
超常规式快速发展,使甘肃电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每一步都走得那般壮阔,那般引人注目。
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先导产业,多年来,甘肃电力工业为国家航空航天、核工业基地、石油化工、有色冶炼等提供了充足的电力能源支持;而富有开拓创新传统的甘肃电网2万多名职工,始终遵循“发展是硬道理”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加快电网建设步伐,从而揭开了甘肃电力发展的新篇章。
稳扎稳打
——为 “十一五”发展开好局
甘肃省电力公司成立于1990年2月,是由国家出资设立的国有独资公司、国家电网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建设运营甘肃主电网。
处于西北电网地理中心和负荷中心的甘肃电网,主网架电压等级330千伏,分别与陕西、宁夏、青海电网联网运行。发挥着水火互济、各区互补的枢纽作用,330/110千伏主网架基本覆盖全省。
上世纪90年代中期,面对区域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提速的新形势,甘肃电网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紧抓“西电东送、南北互供、全国联网”的历史机遇,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加大科技投人力度,倾力打造现代化的城市电网;消除影响城乡安全供电的“瓶颈”现象;在全省(14个地州市)大规模地进行电网改造和“一户一表”工程,着眼完善中低压配网,加大110千伏电网覆盖面,巩固330千伏主网架,伴随着城市110千伏双回路供电和兰州市环网的建成投运,到“十五”期间,甘肃电网日臻坚强,外送能力显著增强,成为甘肃“工业强省”战略十分重要的电力能源支撑。
“十一五”期间,甘肃电网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是,进一步加快电网建设和城市电网改造,基本消除电网瓶颈,保证电力输送和分配;优化电网结构,提升电网技术装备水平;提高电网安全稳定水平和供电可靠性;以 “十一五”发展定位为基点,进一步强化甘肃电网在西北电网中的核心作用。到2010年,基本建成以750千伏/330千伏为主的“结构合理、层次清晰、运行灵活、吐纳自如”的坚强电网。
在过去的一年里,甘肃电网全体员工在肖创英总经理的带领下,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稳健经营、效益优先的原则,生产经营亮点频现,员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全公司呈现开局良好的喜人景象。同时,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进一步夯实安全生产基础管理。以“四个三”创新国家电网公司安全生产“三个百分之百”的要求,逐级落实安全责任;进行“反违章”自查自纠,深入开展安全性评价和全面、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安全管理与监控;继续强化班组管理,建立更加务实的管理体系;合理安排运行方式,积极协调厂网关系,精心调度,确保了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目前公司供电可靠率、电压合格率分别达到99.79%和98.60%,同比提高0.082个百分点和0.409个百分点,电网和设备故障次数同比下降46.2%,实现了全年“六个不发生”。
截至2006年底,甘肃电网售电量同比增长10.52%(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9.57%,省内售电量同比增长11.51%);利润同比增长147%;完成电网建设投资31亿元,同比增长29.9%;资产负债率同比下降2.62个百分点;净资产收益率同比增长4.42个百分点;上缴投资收益同比增长2.48倍,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所有这一切都为“十一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奠定了坚实基础。
户户通电
——电网建设实现新跨越
自1998年以来,国家曾先后向甘肃省投入82亿元实施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光明工程”、“送电到乡”工程等一系列农村通电工程,农村地区的通电现状确实得以较为明显的改善。但是,甘肃东西狭长,地形地貌复杂多样,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受历史和自然条件的制约,在边远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仍然没能彻底解决农牧民的生产生活用电问题。
为尽快改变农村贫困落后面貌,让广大农民群众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甘肃电网一方面不断加快“城农网改造”步伐,努力实现乡乡通电。另一方面,根据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国家电网公司明确提出了“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的农电发展战略,并做出了在“十一五”期间“全面实施‘户户通电’工程”的重要决定。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电力必须先行。简言之,“户户通电”工程是一项牵涉面广,任务量大的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
身为总经理的肖创英,带领全体员工,树立信心,锐意进取,以克服万难之精神激流勇进。他深入偏远农村乡镇,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从当地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中寻找对策,全面掌握制约农电发展的症结和要害,因地制宜、科学论证,初步确定了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三新”的奋斗目标。电网方面,2010年,农村电网改造面达到100%,110千伏变电站双回路或双电源供电达到70%,35千伏变电站双回路或双电源供电达到30%。按照国家电网公司标准,积极推进农村电气化示范乡镇、农村电气化示范村社建设;2007年全省行政村通电率达到100%,全面实现大电网覆盖地区的农村“户户通电”目标,户通电率达到99.90%以上。服务方面,2007年县供电企业95598客户服务系统开通100%;2010年,农村供电可靠率达到99.8%以上,综合电压合格率达到98%以上,农村供电服务窗口规范化服务达标率达到100%,力争“十一五”末实现全省各类用电同网同价。按照“统一规划、先易后难、逐步实施”的原则,加快实施“户户通电”工程,达到大电网覆盖地区全部实现“户户通电”目标,全力以赴地把这项“德政工程”、“惠民工程”办好、办实,为甘肃新农村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这是一组何等壮观的数字,基本涵盖了未来几年农电跨越式发展的主要方面,囊括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电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成为甘肃电网贯彻落实“三新”会议的龙头和主线。
截至2006年底,历时8年的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圆满结束,全省农网供电能力显著增强,农村供电可靠率达到99.07%。15个县城电网改造工程竣工。中央领导关注的环县无电区供电问题得到解决。全省“户户通电”工程全面启动并完成2.02万户通电目标,超计划完成1500户。兰州、嘉峪关、张掖、金昌、平凉5市大电网延伸范围内全部实现“户户通电”。
科技进步
——引来750工程落地生辉
技术进步必将推动企业腾飞。近年来,甘肃电网全力推进科技兴企战略。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全年投入科技资金较上年增长了37.8%。同时,积极建设和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充分调动各单位科技创新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对电网发展的“瓶颈”因素和影响生产经营的难题开展重点科技攻关,首座数字化变电站的正式投运,使甘肃数字化电网建设迈出了坚实的步伐。2006年度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国家电网公司科技进步奖2项。其中,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共同完成的“220千伏成碧可空串补国产化工程技术应用研究”获一等奖。
按照“SG186工程”要求,公司以企业门户、生产会议系统、领导查询系统及电能量实时采集与监控系统建设为突破口,逐步整合信息资源,加强核心业务能力建设,创建并规范公司一体化信息平台。所有这些,都为甘肃电网未来管理的现代化提供了技术支撑。
技术上的领先、综合实力的超群为甘肃电网赢得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2003年,我国最高电压等级——750千伏输变电工程选择在甘肃落点,这不啻是中国电力工业与甘肃特殊的机缘所致,更是甘肃电力建设者几十年卓尔不群、奋发蹈厉的结果。
就新中国电力工业的发展而言,750工程的建设规模、装备水平以及科技含量,无不彰显中国电网建设追求更大、更高、更强的理念光束;就西部电网而言,这一光束所折射的理念足以称之为大气磅礴而又影响深远。排除巧合与缘分的因素,750工程幸运地在甘肃发轫,无疑是二十一世纪甘肃电力发展的里程碑。
从750千伏示范工程奠基时的第一锹土,到现如今拔地而起的一座座塔基及一条条日渐延长的电缆,甘肃电网正在经历着一项史无前例的伟大跨越,而这一最高电压等级、世界海拔最高的750千伏官亭至兰州东输变电示范工程的建成投运,将进一步巩固和优化甘肃电网在西北电网中的核心和枢纽地位,为其打通电能外送通道提供更为有力的保障。
三抓一创
——为跨越式发展再谱新篇
2007年,既是实现“十一五”发展规划、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关键之年;同时又是电力体制改革继续深化、推进公司稳步发展的重要一年。
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与前所未有的挑战,甘肃电网将以“电网坚强、资产优良、服务优质、业绩优秀”的现代公司发展战略为总揽,围绕公司整体“效率效益形象”,坚持“稳健经营、持续发展”理念,全力实施“绩效管理”、“市场开拓”和“文化塑造”三大工程,努力提升公司的综合实力与品牌形象,加快建设坚强电网,努力创建和谐企业,以扎实工作和有为业绩推动甘肃电网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立起适应公司发展战略,遵循文化发展规律,符合公司发展目标,反映甘肃特色和地域、人文特点的企业文化体系,形成核心价值观体系,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文化在甘肃领先、西北先进、国家电网公司系统有较高知名度的目标,为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提供坚强的文化支撑。
思想有多远,路就能走多远。稳健经营、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思维和理念、一种方针和方法,是甘肃电力公司对电网发展规律和公司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和认识,不仅强调发展时间的延伸,而且强调发展空间的扩展;不仅强调发展方式积极稳妥,而且强调发展效益稳步增长;不仅强调发展质量与速度齐头并进,而且强调发展能力与活力同步提升。总之,就是坚持“好中求快、稳中求实、变中求新”,促使公司走上一条内涵式发展与外延式发展相结合的道路。
为确保各项业绩考核指标的顺利完成,深入推进“三大工程”建设,肖创英勉励全体员工“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积极践行“四个服务”宗旨。
一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以“四个三”贯彻“三个百分之百”,全面落实公司2007年1号文件精神,确保电网和人身安全。这其中包括加强管理制度和长效机制建设。创新安全管理体系,实行安全总监制度,推行和加强安全生产绩效考核, 增强执行力,推动规章制度有效落地、高效运转。强化“五级防控”,完善管理体系和手段,全面落实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风险管理和应急管理体系,进一步提高应对重大事故、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
二要进一步突出科技创新,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加强技术改造和加快电网发展的意见》,按照“投资少、见效快、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要求,围绕安全、效益,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使其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加大设备改造力度,提高电网的科技进步水平。同时,按照“数字化电网、信息化企业”要求,充分发挥办公自动化、市场营销、招投标管理、财务管理等现有应用系统的作用,加强数据信息流管理,提高应用水平。同时坚持“四统一”原则,整合科技信息资源,建设数字化、高水平的甘肃电网。
三是逐级落实经营责任,积极开拓市场,增强运营能力。这要求一方面推动营销精细化管理。抓好通道利用、电量组织等环节,跟踪省内外市场信息,坚持长期合同与临时交易相结合,努力提高售电量增长水平。另一方面,加强投资管理。开展固定资产投资的投入产出分析与评价,保障投资重点向促发展、增效益方面倾斜。
四是要求在全面推行绩效管理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重绩效、强激励、硬约束”考核评价机制,进而激发企业的生机与活力。积极推进劳动组织和用工改革。理顺用工关系,构建规范有序、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同时,进一步稳妥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充分体现“按绩取酬”,坚持与单位经营业绩相结合,坚持收入分配与单位贡献率挂钩,完善企业和企业负责人年度业绩考核体系,提高绩效管理穿透力,推动公司由工作任务型向业绩效益型转变。
五是加强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建设。围绕“营造和谐、共促发展”,继续广泛开展“新思路、新举措、新发展”主题活动,深入引导广大员工正确认识形势,不断解放思想,激发精神动力。同时,坚持开展“冬送温暖、夏送清凉”扶贫济困活动,积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努力营造出一个“企业关爱员工、员工忠诚企业”的良好氛围,以企业和谐助力社会和谐。
蓝图已经绘就,目标已经明确;号角已经吹响,征程已经开启。一路辉煌的甘肃电网从最初的颇具潜力到今天的富有实力,其间渗透了几代人的汗水与智慧。展望未来,甘肃电网广大职工正信心百倍,蓄势待发。他们将在新一任领导人肖创英的带领下,按照既定方针与未来规划,克服万难、开拓进取,坚定不移地朝着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