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联盟热点>> 正文

俯首甘为孺子牛辛勤创业铸华章

企业报道  2015-09-23 11:16:25 阅读:

  一代文学宗师鲁迅先生说过这么一句话:“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来到位于山东省冠县第二汽车运输有限公司,听到对公司发展历程的介绍,从职工口中了解到公司党支部书记、总经理张增根的感人事迹,一种感动油然而起,这不就是代表着埋头苦干形象、为当今不少人所遗忘的“孺子牛”吗?

  冠县第二汽车运输有限公司位于鲁西的冠县,既不处于大中城市、经济中心,又不濒临交通枢纽。但就是这样一家县属企业,却是山东省运输企业的一面旗帜。公司连续8年被评为山东省运输企业50强,综合实力压倒不少省市企业,列山东省运输企业第8位。今年1—10月份,利税达到5000多万元,实缴税金达到1730万元,在全国县级运输企业中名列第一。

  同在蓝天下,冠县第二汽车运输有限公司凭借着什么创造了奇迹?成功的奥秘究竟在哪里?通过走访座谈我们发现,公司的成功离不开冠县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支持,离不开广大干部职工的团结实干,但关键的一点是,公司有一位好的带头人。这就是山东省劳动模范、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获得者、“山东省民族团结奔小康先进个人”、公司总经理张增根。

  一、艰苦创业,闯出一片新天地

  冠县第二汽车运输有限公司现有固定资产1.7亿元,大型专业运输车辆斯太尔汽车526辆,拥有集停车、加油、维修、住宿一条龙服务的停车场和年吞吐量300多万吨的大型煤厂,投资近3000万元的冠县恒祥燃料乙醇有限公司即将投产。就是这样规模的大型企业,谁能想到是由经理张增根白手起家,负债经营,一步步滚动发展起来的呢?

  公司的前身是县属搬运队。1985年9月,企业连年亏损、资不抵债,濒临倒闭,工人4个月没发工资。万难之中,全体职工选举张增根担起了这副担子。上任伊始面对职工年龄普遍偏大的状况,面对多元化搬运队伍的冲击,张增根提出,企业要生存、要发展,靠手搬肩扛是根本不可能的。出路只有一条,就是发挥优势,买汽车搞运输。可以说,这一战略性思路的提出,在企业生死存亡之时,推动公司走上了正确的发展道路,为今日公司的辉煌奠定了基础,对公司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当时的情况下,企业一贫如洗、资不抵债,银行不给贷款,买汽车钱从何来?无奈,张增根只能求亲告友的去借,10元不嫌少、万元不嫌多,今天不借明天我再来。在两个月的时间内,张增根跑了几十个村庄、几百户人家,终于筹到了4.8万多元钱,买了公司的第一部车。以此为基础,公司精心运作,团结实干,用了1个月的时间就解决了职工的工资问题。从此职工也看到了企业发展的希望。

  良好的开局是成功的一半。有了第一辆车作基础,公司在1986年就买了14辆车,1987年、1988年又分别买了28辆和50辆汽车。到1990年,不仅买车的钱全部还完,公司还实现利润135万元。从此,公司靠自力更生、自我积累,闯出一片新天地,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二、创新思维,坚持发展不停步

  机遇无时不在,机遇又是公平的,关键在于能否创新思维,迅速快捷地抓住机遇,把每一次机遇都转化成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

  冠县第二汽车运输有限公司在奠定好发展的基础之后,靠公司上下团结一心、奋力拼搏,一直保持快速发展。但公司真正实现发展的飞跃,是从2002年开始的。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在这一年创造并抓住了一次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2002年,张增根随山东省考察团去美国、加拿大学习考察。在加拿大多伦多市,他发现在考察团驻地旁边有一家运输公司。抱着对事业发展的执着,当考察团其他成员外出参观时,他就一个人来到这家运输公司,对其车辆认认真真地研究了一番。结果发现,他们的货车车型均为大吨位的半挂车,不仅载重量多、速度快、耗油少,而且安全性能好,而在国内还没有这种车型。回来后,张增根就千方百计想上这种车型,先后找了几家企业,最后经与济南考格尔汽车公司协商,由其先行定做生产10辆。当公司收到这10辆车开始上路时,因为国内还没有这种车型曾一度遭到交通部门的查扣,但不久就顺畅地跑了起来。随后,国内开始大规模生产、使用这种车型。由于公司意识超前、行动迅速,2002年、2003年分别购买126辆和136辆,使得公司效益大幅度增长。2005年,公司实现利税3200万元,实缴税金1045万元,是2002年48万元的21.8倍。可以说,正是在这种车型转换中赢得先机,冠县第二汽车运输有限公司才实现了发展的第一次飞跃。

  公司发展的第二次飞跃出现在2005年。这一年,国内运输市场急剧滑坡,运费跌至历史最低谷,油价涨至历史最高,加之国家对超限超载进行治理,车辆运输遇到了极大的困难。到这年的3—4月份,公司当月连养路费、职工工资都挣不出来,每月亏损100多万元。面对如此危势,张增根连春节都没有过好,在大年初二就召集领导班子进行研究。依据当时的运输状况,张增根果断提出:建煤厂提高运营效率,向效率要效益,掌握运营的主动权。在统一思想的基础上,提高效率的计划很快就投入实施,仅用20多天的时间,一个年吞吐量达300多万吨的大型煤厂就投入使用。与此同时,公司还在山西临汾、晋城,河北的井陉、武安等地建立了自己的煤炭中转站,为煤炭运营创造了条件。煤厂的建立,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以前3天周转一次,现在仅用一天,促进了公司的快速发展。在严峻的形势面前,公司效益不仅没有下滑,而且又实现了翻番式增长,当年实缴税金是2004年的2.18倍。

  创新无局限,发展无止境。2006年,冠县第二汽车运输有限公司在抓好运输和煤炭购销的同时,又开始向工业进军。公司投资近3000万元,成立了冠县恒祥燃料乙醇有限公司,建设20万吨乙醇、20万吨饲料生产线,到今年年底即可投入生产。预计明年,公司仅此项销售收入可达1亿元,利税1500万元。公司总的规划是,到2008年,营业收入达到12亿元,利税1.5亿元,实现发展的第三次飞跃。

  三、

  四、甘于奉献,付得心血凝众志

  群雁高飞头雁领。只有管理者身体力行、甘于奉献,才能真正凝聚企业上下的人心,形成同呼吸、共命运的整体合力。

  相对大的企业集团而言,冠县第二汽车运输有限公司作为一家发展中的公司,回旋的余地不多,遇到的困难更大,稍有不慎就会使企业陷入绝境。翻开公司的发展史,遇到的困难不计其数,但面对每一次大的难关,张增根总是冲在最前头。1999年,在公司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为了在德州一家企业赊到挂车,他死缠硬磨,厂长上班,张增根就去他办公室为其扫地、擦桌子;厂长来了客人,他就出去蹲在门外等;客人一走,他就进去帮着倒烟缸、倒茶根、洗茶杯,整整坚持了13天,用朴实和真诚打动了对方。对方的杨厂长不无感慨地对张增根说,小伙子,我党龄都30多年了,见过很多客户,却没见过你这样好的党员干部,为了大伙吃上饭,你竟然如此率直、朴实。别的什么也不说了,你这个朋友我交定了。就这样,张增根顺利地赊来了10辆挂车。这种精神,别说作为一位经理,就是普通的购销员也难以做到。2005年,在煤厂建设接近尾声之时,货源便成了关键。为尽快落实,张增根抱病率领业务人员到山西、陕西、河北、内蒙古等地寻找货源,足迹踏遍了煤矿的沟沟坎坎。张增根白天联系矿点,晚上吃中药,夜里常常12点前不能入睡,早上6点又要上路去煤矿。有些煤矿特别是生产电煤的煤矿,对公司比较陌生,要谈成一笔买卖十分艰难,大家经常讲得口干舌燥、声音沙哑,有的甚至上门拜访几十次才能打动对方,答应售给煤炭。就这样,依靠顽强的毅力,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为公司找到了足够的货源,保证了煤厂的正常运转。

  作为公司总经理的张增根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他身为总经理,经常工作在基层,哪里最艰苦、最危险,他就会出现在哪里。2004年12月份,天降大雪,车辆被困在山西的高山险路上。为了客户的急需,他带领人员拉着沙子和防滑械具前去接应。在拖拉车辆的过程中,他毅然脱下自己的棉袄垫在车轮下,保证了车辆顺利“脱困”。

  顾得“大家”,必然要舍得“小家”。张增根说过,家里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公司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他全身心扑在工作上,干工作从来没有节假日,而作为父亲他难负其责,作为儿子不能尽孝。有一年,公司的车辆在山西被扣,需要马上前去处理。偏巧,在聊城读书的小女儿所在学校打来电话说,孩子突发急病,肚子疼得满地打滚(后来诊断为急性阑尾炎),要求家长马上赶到,半小时内催促了5次。面对如此情景,张增根把照顾孩子的事情交给了妻子一人,毅然踏上了去山西的征程。当他处理完事情回来看到躺在病床上的女儿时,小女儿抱住爸爸痛哭起来。父亲得了脑血栓住院,他一直没有时间去照顾,老人临终时也未能见他一面。谈到这里,这位铮铮铁汉话语哽噎,情感的闸门再也控制不住了,泪流满面。他就是这样为了“大家”舍弃了“小家”。

  在他严于律己、甘于奉献的精神感召下,公司上下团结一心,敬业爱岗,干劲十足,始终保持着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是公司发展的力量之源。

  五、和谐共进,营造发展好沃土

  企业就像一粒种子,只有把自己深埋在社会的“沃土”之中,才能充满生机、蓬勃发展。一个优秀的企业,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还要十分注重社会效益,对员工负责、对社会负责,做一个优秀的社会公民。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广大职工的支持、才能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也才能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和常盛不衰。

  冠县第二汽车运输有限公司在加快发展的同时,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职工,团结职工,努力搭建人尽其才、人才辈出的舞台,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张增根十分关心职工疾苦,时刻把职工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他提出,公司再困难,也绝不让一位职工吃不上饭、看不起病。公司有一位临时工突发急性肾炎,家庭又不富裕,一时凑不出钱看病。张增根闻讯后,立即组织职工并带头捐款送到医院,使这名职工及时得到了治疗。

  在山东省冠县,冠县第二汽车运输有限公司不仅是该县的利税大户,而且直接或间接地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上世纪90年代前期,当冠县第二汽车运输有限公司快速发展之时,该县的第一汽车公司、南陶汽车二队相继瘫痪,特别是第一公司,连续换了16位经理也没见起色。在这种情况下,县委、县政府把这副重担压在了张增根的肩上,让他在抓好冠县第二汽车运输有限公司的同时,先后主持第一汽车公司和南陶汽车二队的工作。经过近两年的努力,问题一个个得以解决,这两个公司也先后走上了正常发展的轨道。在全县教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上,张增根及公司也是不遗余力、尽其所能,予以大力支持。

  公司回报社会,冠县县委、县政府对公司也是大力支持。在2002年公司新买的半挂车开始上路之际,不少地方的交通部门因没见过这种车型,经常予以查处。在这种情况下,冠县县委、县政府及时成立了由县政府办公室牵头,交通、公安等部门参加的专门班子,进行协调。近年来,公司在完成了自我积累之后,冠县县委、县政府积极鼓励引导企业发展工业,只要有好的项目就向公司推荐,帮助分析论证。公司新上的乙醇酒精生产线,就是在县委主要领导的亲自关心指导下建设的。正是靠这种双方的努力,一方创业为民、一方全力支持,才形成了今天这种和谐共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在过去的岁月里,以张增根为首的冠县第二汽车运输有限公司走过了一条奋力拼搏、加快发展的道路。无数的艰辛,造就了今日的辉煌。展望未来,或许前进的道路并不平坦。但我们相信,有这样好的领导、有这种好的精神、有这片肥沃的“热土”,公司一定会克服各种困难险阻,谱写出更加华丽的新篇章。

更多专题
双总裁制的力耗

“双总裁制”首先需要有非常成熟的职业经理人。从中国目前的状况来看,经理人的职业化程度普遍不高,要找到...

聚焦国企老总问责制

出台问责制度,目的在于对国企领导产生足够的威慑力,促使其努力依法履行责任,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