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期以来,相对低调的贵州华阳电工厂一直是众多军工企业中秘密最多的一个。不是因为产品的秘密特性,而是因为其领导者的低调:“如果不是组织安排,我们一般是不接受采访的。”华阳电工厂厂长周立华的开场白让人一惊。
做出特色
一向以直言敬奉他人的周立华相信,科技可以突破市场的僵局,“营销”一个企业基础是:技术制胜!从这一点说,周立华用另外的一种企业奔跑方式,完成“专家”到“企业家”的自我角色蜕变。
以“产品营销企业”、以“技术推动市场”是周立华经营彩笔:以产品促销是企业常规的经营手段。个性刚烈的周立华说,做企业,不要人云亦云,关键的是大小企业都要做出特色来。
梳理华阳厂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其生命的历程线上有一道不同于其它企业的生命线轨迹,从过去的“产品推销”到以市场需求为引导、以我为主的自主创新式的另类“技术营销”,划出了其新的生命周期线。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成效比经济效益甚至经济规模更有意义,因为其刷新的不仅仅是企业完成产业升级换代的重大战略目标更为关键的是一种经营模式的重大突破。
自我创新
5年,华阳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高速增长。如果这是在一个优势企业,情况另当别论。而在当时连生存条件都无法保障的华阳,可以说是天方夜谭。
5年来,华阳以新品开发为突破口,大胆进行尝试,并根据主机行业发展趋势,变被动跟进为主动出击,尤其是盯住一些飞机主机厂急需解决而又没有有效解决的项目和在国内尚处于空白点的高科技项目,以技术和产品的升级达到营销企业的目的。
2000年,工厂销售收入为1000万元,新品所占销售收入比例为5%左右,其后连年以20%—30%的速度高速攀升,到2005年底,公司销售收入达5840万元,新品占60%以上。
这组数据足可以说明,以技术为先决开发条件的工厂新品开发和市场运作体系取得了初步成果。
周立华分析,2000年,工厂最值钱的产品仅为1个,单价为7000余元,3000元左右的5—6个,多数产品从7元到千元以下。2005年,经过大量自主创新的工厂产品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拥有了一批价格在10万元以上的系统配套产品;完成了产品从低端向高端市场的冲击,也实现了产品从元器级件到分系统级配套的历史性跨越。
只做最强
一个团体也好,一个人也好,在竞争的社会中能否有所作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有无追求的愿景目标;一个远大的目标可以激励人们不断努力,不断为之奋斗,为成功而战。
5年前,工厂设立了一个目标:即在技术和管理上脱胎换骨,把企业办成一个内部压力、劳动量不大,但经济规模和经营效益较大的企业。
据周立华介绍,纵观历史和世界可以发现:一个员工只有三四百人的企业,照样可以做世界知名的企业,也可以是百年基业的企业。关键的是一定要拥有一个超前的运作思路。
最为核心的,是工厂初期以市场为导向而进行的产品开发模式,一步步实现了由产品开发向技术营销,最终向营销企业的管理升华过程,从而形成了技术营销战略的成功导流,再现了一个企业营销战略管理的成熟。
有人说,比经济效益更大的成功,是经营模式的营销。
所谓技术营销,即瞄准世界科技同业前沿的,结合中国超前的和实际的市场,并通过自身技术的引导达到牵引市场、营销企业占领市场的目的。
目前,华阳为我国绝大多数重点型号研制设计的飞机操纵系统,大多以技术营销的方式而介入市场,从而达到占领市场的目的。从营销方式上,也一改过去由辅机厂产品研制标准、由飞机主机厂设定被动模式:辅机厂的主动提前研制介入,被动变为互动。提升的不仅仅是产品档次,更多的是一种经营模式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