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于我国乳业整体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很多企业忙于降低成本应对价格大战,对科技研发和产品创新的经费投入相对明显不足,而“追新求异”又是当前消费者的需求特点之一,在此背景下,不少企业选择了“搭便车”路线,以仿制新品替代自主创新
目前,光明新品中的芦荟酸奶、大果粒酸奶、高钙牛奶、无糖低脂酸奶、活力e菌酸奶已经成为“王牌”产品。至此,光明产品线已经形成“五王牌、六健客、七专利、N新品”的阵容。
“光明平均每年要向市场推出15—20个新产品,但新产品出来了,意味着仿制品的出现也就不远了。”光明乳业主管研发的副总裁郭本恒并不掩饰自己的忧虑。实际上,光明近年来一直很难摆脱仿制品“搭便车”的尴尬。
光明乳业从1999年开始大举推行科技创新领跑战略,迅速从实验室阶段步入成熟的产业化商业化阶段,到目前为止其自主研发上市的新产品已达114种,未来3年上市的贮备产品有192种,同时正在研发以供3年后上市的新产品有218种。
由于我国乳业整体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很多企业忙于降低成本应对价格大战,对科技研发和产品创新的经费投入相对明显不足,而“追新求异”又是当前消费者的需求特点之一,在此背景下,不少企业选择了“搭便车”路线,以仿制新品替代自主创新。
例如,光明针对市场需求趋势而独家研发的常温产品“舒睡奶”上市一年,某乳品公司也推出了同等功效诉求的“晚上好”奶,并发起强大的广告攻势。与其相比,光明首创的大果粒酸奶更是遭遇“群起攻之”:在其上市后的一年时间内,其它几家乳品巨头一哄而上,都相继推出类似仿制品。
“光明每个新品背后都有公司巨大的投入和科研人员的心血。”据郭本恒透露,从2001年的1.2亿元、2002年的1.3亿元到2004年的1.5亿元,光明投入的科研经费逐年递增,此外每年投资1000多万元进行实验室改造,这还不包括生产技术设备改造的投入。他表示,乳品的自主创新不仅需要人才、资金、设备的投入和经验的积累,还需要对市场趋势的准确前瞻把握,也潜藏着巨大的风险。
“单是在降血脂、降血压酸奶这个产品上光明就投入研发资金上千万元,12个人组成的专项小组前后花费了5年时间。”郭本恒的无奈显而易见,“自主创新投入的人力、物力成本是巨大的,过程也是艰难的,但相对来说仿制就要轻松得多——只要对新产品进行分析研究,再设计相应生产工艺流程就行了,成本低而且上市周期短!”
面对“搭便车”和“擦边球”的尴尬,光明难道只能做市场竞争中的“活雷锋”吗?应采取何种措施尽量摆脱这一困局?
郭本恒表示,目前自主创新型乳品企业只能采取3种策略尽可能避免此类尴尬。一是申请国家专利保护,不仅申请光明自主发明的具有独特功效的菌种,连其制造方法也一并申请,如果有侵犯合法权益者可依法寻求保护。二是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申请“健”字号批文,与众多同名或近似的仿制品拉开差距。
“但与光明现有的9大类数百个品种相比,能够获得专利和‘健’字号的产品毕竟还是少数,而且它们的审批周期也很长,在未获批准之前,往往就需要及早推向市场抢占先机。”他表示,在这种情况下,光明只能每推出一个新品就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它做大,只要做到细分市场领导者地位,那些跟随者的“搭便车”收益就相对比较小,但如果不能在短期内把新品做大做强,如果仿制品的营销宣传力度增大,就容易使消费者产生认识误差,误认为这个新产是它们所创。
“在近年国内市场,中国女装要想做大并不是很现实,企业应该更多地考虑怎样去做强。事实来讲,中国女装品...
数码相机让“拍客”以及更为广泛的人群便捷地摄录下了生活点滴,让快乐的瞬间永恒凝固。但与此同时,数码相...